关于陈奕迅的歌 同曲不同词(国语版粤语版)的歌是否真的差异很大?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邀. 好了正式来说说这事儿.陈奕迅很多歌都是国语歌与粤语歌同曲不同词,而只要两首都听过的,就会发现其实差距还蛮明显.比如<好久不见>和<不如不见>比就相形见绌

谢邀。 好了正式来说说这事儿。陈奕迅很多歌都是国语歌与粤语歌同曲不同词,而只要两首都听过的,就会发现其实差距还蛮明显。比如《好久不见》和《不如不见》比就相形见绌,《富士山下》又比《爱情转移》来得缠绵悱恻。

同样都是同一位作词人,为什么也会有质量差距?1 粤语本是林夕母语,而作词量上,肯定是粤语词要高出国语词一大截。相较于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字正腔圆,粤语作为一门方言,韵脚的使用也更加多样,这些都使香港作词人在作词方面更倾向于母语。

有句话叫吴侬软语,而粤语也具有这样的属性,在感情表达上,更加柔和,也更好听。2很多歌并不是国语与粤语同时发行。香港乐坛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产业,往往是,根据前一首的受欢迎程度,来决定是否要出国语。

像大家熟知的《十年》,《爱情转移》都是这样的情况。而作词人,将第一灵感都献给了粤语词,那国语词作为二次创作,它的创意就受到了粤语词的限制。而《爱情转移》更是爱情呼叫转移这部电影,与林夕约稿而写下的。林夕自己也说,写这首词是为了贴合电影的主题。

那么相较于《富士山下》的言之有物,触景生情,自是跌了个档次。
3 陈奕迅的国语歌也不乏精品,他在内地的市场一大半是靠他的国语歌打下的,但是香港其他在香港很有名的歌手(谢安琪,容祖儿,古巨基)为什么在国语歌上感觉总是很乏力呢?我觉得是国语水平的问题,陈奕迅虽然他抽烟喝酒烫头,但是语言天赋确实是有的。香港歌手里国语能说的像他这么好的比较少。

说得好才能发音准确,才能表达情感,如果国语说不好那么其他不就是空中楼阁了吗?
但话虽这么说,国粤双生的歌里还是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比如《我》,《K歌之王》,《shall we talk?》,等等。而黄伟文和林夕也曾同曲不同词地共同合作过一首歌,两首歌场景一样,互为应答——《Last Order》和《New Order》。

《Last Order》讲述的是一位失意男子因为未婚妻嫌弃自己家贫而被抛弃的故事。

歌里面的陈奕迅,语气懒散,讲述了一个颇具戏剧意味的故事。而黄伟文填词也颇为精彩,几句就将醉汉形象描绘的活灵活现。(那晚下雨在这店里,也放着这首曲,有个男子搭上一个女子,反正失恋,他当然不介意,有段艳遇。

)
而林夕后来填的粤语词《new order》则是从醉客的身份切换到了酒保身上,这位酒保一边劝客人不要再喝,一边抱怨在酒吧的这六年里,听顾客抱怨听得够了,准备来年辞职,去开家花店。(我这六年,一天一天,听酒客自娱自言,怨气震天,即使我越听越眼,却要笑着来逐一敷衍。

)而在这首歌里,陈奕迅的语气又变得谦恭起来,让人对这个酒保心生怜悯。
因此,我觉得国粤双生是件好事,能够引领听众听更多的歌,也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粤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