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的后代 《周佛海日记》中的鲁迅兄弟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佛海原来已判死刑,经过上诉,1947年3月27日国民政府下令减为无期徒刑.4月5日即离开忠舍,押赴首都监狱义舍服刑.过了一个多月,5月9日下午,忠舍的那些犯人也全部移到这里来了.5月10日周佛海日记:开门散步,与忠舍同仁重逢,至为欣慰.忆一月前一一握别.今又重逢,追怀往事,几如一梦.同人咸以此间行动既更不自由,生活复更不舒适,而全案结束无期,均忧形于色.余则相反,与小别一月诸友一一周旋应酬,几忘身在囹圄,情如前在国际联欢社举行鸡尾酒会或盛大宴会,故精神甚为舒畅.当以此意告周作人等,谓每日散步聚

周佛海原来已判死刑,经过上诉,1947年3月27日国民政府下令减为无期徒刑。4月5日即离开忠舍,押赴首都监狱义舍服刑。过了一个多月,5月9日下午,忠舍的那些犯人也全部移到这里来了。5月10日周佛海日记:

开门散步,与忠舍同仁重逢,至为欣慰。忆一月前一一握别。今又重逢,追怀往事,几如一梦。同人咸以此间行动既更不自由,生活复更不舒适,而全案结束无期,均忧形于色。余则相反,与小别一月诸友一一周旋应酬,几忘身在囹圄,情如前在国际联欢社举行鸡尾酒会或盛大宴会,故精神甚为舒畅。当以此意告周作人等,谓每日散步聚谈,作鸡尾酒会看可也。

不知道周作人能不能听进去这些宽慰的话,有没有这样旷达。狱中的搬迁,在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里只有这样几句记载:

……这是那年?1945?十二月六日的事,他们把我带到有名的炮局胡同的狱舍里,到第二年五月才用飞机送往南京,共总十二个人。最初住在老虎桥首都监狱的忠舍,随后又移至义舍,末了又移往东独居,这是一人一小间,就觉得很是不错了。

说得很简单。特别是这“东独居”是什么意思,不清楚。周佛海日记对这一点就说得很清楚了。1947年7月23日日记:

下午,典狱长因天气过热巡视各号室,旋约余谈话,谓新落成之独居间较为清洁凉爽,劝余迁往。如余一人不便,须人服事,该处有可容三人之大室两间,可拨一间与余,由余指定二人同住。该处有铁床,但桌椅可由自备。当开骥良、宝林二人,旋思弃楚僧不顾,人情上说不过去,因再要求云:自愿多一人,稍苦亦不惜。承同意,盛意可感。据云当选资格,知识、人格较高者二十余人同往,将来亦可较一般待遇自由舒适。

次日上午九时,周佛海就迁居独居室了,有了一张铁床,结束了十个月睡卧地铺的生活。这天的日记说:“房屋系新落成者,甚清洁。”日记中记下了,这一天迁独居室的还有周作人、汪时?、刘玉书等人。

周佛海喜欢作诗,狱中日记中记下了他不少诗作,也记下了一件周作人为他改诗的事。1947年6月4日日记:

赠卢楚僧一绝云:

风雨同舟忆昔年,群鱼濡沫亦堪怜。

羁居今日欣重聚,明月满窗抵足眠。

“群鱼濡沫亦堪怜”句,系作人宗兄所改,余原句为“艰危共济沪江边”,以诗而论,改句自较佳,但原句系纪实也。

1947年6月23日日记:

今日为端阳节,各人家属均纷纷送菜送粽。下午,齐集于礼堂清唱京戏,颇有过节气象,几忘身在囹圄……余本拟唱京剧一段,因人太杂,且礼堂空气不佳,遂与孟群、启明、翊唐等,院外闲谈。

看了这些,对周作人的狱中生活可以多一些了解了吧。也可以看出尽管周佛海对鲁迅是思想不合,且无友谊,但对于被他亲切地称为“宗兄”的周作人,却是思想很合拍,且很有友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