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周至柔 【周至柔】中国空军的创始人——周至柔
周至柔(1899——1986),中国国民党军队一级上将。原名百福,浙江台州临海县(今临海市)东塍镇人。省立第六中学毕业,继入保定军官学校。1922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为保定军校第八期毕业生,(保定军校)分发浙军第二师见习。
1925年,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虎门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21师上校团长、师参谋长,第33旅旅长,第14师副师长、中将师长。1933年,任第18军副军长。1933年被派赴欧美等国考察航空。
1936年返国后任中央航校教育长、校长和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此时蒋介石航空委员会主任),率中国空军对日作战。1946年航空委员会改组为空军总司令部任司令。他就是第一位空军司令。
(保定军校)1901年11月李鸿章病逝,袁世凯到保定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练兵教员跟据《辛丑条约》不准驻扎天津附近,于是亦移至保定。1902年5月 于保定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
之后于保定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保定军校前身。1906年 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北洋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军前敌总指挥曲同丰(原军校校长)在松林店被俘,皖军十五师向直军投降。正值放暑假时,军校作为临时收容营房。因十五师已欠军饷数月,引起下级军官的不满,发生兵变,将军校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房,军校只好停办。
(中央航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设立了广东航校即中央航空学校的前身,它从1924到1936年共培训了八期学员,造就出了中国空军最早的骨干力量。蒋介石主政南京后,航校迁往南京,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设航空队,1929年6月改为航空班,两年后扩为军政部航空学校,不久迁杭州笕桥(注意,“笕桥”这个地名,大家一会儿还要听到),1932年9月1日改名中央航空学校。
自南京政府起,中国航空事业才进入正式起步和有限发展时期。
在改名中央航校以前,蒋介石担任校长。航校和黄埔军校一样,只有前8期学员有影响力,所以说1924到1936年的前8期造就出了中国空军最早的骨干力量。其中有许多著名将领,一期的王叔铭,二期的毛邦初,张廷孟,此三人为国民党前三任空军司令,韩国首任空军参谋长金震一,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等。
中央航校誓言: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周至柔十分重视航空教育,并著书立说。1936年4月,作为当时国防教育丛书的由南京正中书局出版的长达171页的《国防与航空》一书,即是周至柔考察欧美等国航空事业回国后所作。1940年,周至柔又编著了长达186页的《世界空军军备》一书,作为国防科学丛书,由青年出版社出版。这两部书,前者重在航空教育,后者重在了解当时世界空军概况。
在1个国家的现代化标志中,军事力量和军事将领的世界性眼光是主要因素。周至柔的《国防与航空》与《世界空军军备》,是当时中国空军军事学术研究的1个高峰。在马天保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军事科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空军战术研究”条目中,将周至柔的《空军之指挥及运用》、《国防与航空》、《世界空军军备》三本书,列为民国时期空军战术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成果。
周至柔认为:空军教育是决定空军建设成败的关键。空军教育2大要素:一是精神;二是技术。从战略上要培养“攻击精神”,周至柔认为:攻击精神是军队的灵魂,是发挥战斗力的先决条件,这种攻击精神即是为国献身的牺牲精神。在战术上,要有创意的战术思想;即“为人之所不敢为,能人所不敢能”。强调“训练重在实战”。
据唐学峰《中国空军抗战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与许蓉生、林成西《国民党空军抗战实录》(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版)等史料记载;当时中日空军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敌优我劣。
(周至柔官邸)2006年4月30日《重庆晨报》,刊出一条消息《中国空军创始人周至柔官邸五一首次开放》。消息称:中国空军创始人周至柔的官邸,经近一年的修复,作为重庆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3大陈列之一,2006年“五一”首次向游客开放。
周至柔官邸,始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原为重庆富豪蒋葵住宅。1938年周至柔随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迁渝后,就此居住,直到1946年5月离开重庆。这位名闻海内外的周至柔,即是中国空军创始人。
截止1937年8月14日,日本陆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 480架,海军航空队约有飞机1220架。日本工业基础较坚实,能够生产各类飞机和技术装备,作战损耗后能及时得到补充。日本陆、海军航空队的空地勤人员训练有素,作战指挥关系明确,各项保障有力。
日军装备的飞机性能较好,其中1936年投产、1937年参加侵华战争的96式舰载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435公里/小时,航程1267公里,以后又衍生多种改进型,先后生产1 094架。
而日军96式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372公里/小时,航程1300公里,机上装有4挺机枪、1门航炮,可载800公斤炸弹,先后生产了1100架。这2种飞机是侵华战争初期日军装备最多的飞机。此外,日军还装备有96式舰载轰炸机428架、96式舰载鱼雷攻击机200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