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何玲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系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系列丛书>编著者何玲玲.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阐释,并不是在马克思的意义上展开的,而往往只是在旧唯物论层面上坚守其时空观的唯物论立场.这主要表现在:①直观地理解时间.空间的物质客观性,从而同质地看待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即将两者都理解为"自在时空",以致严重遮蔽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质.即使有学者注意到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意义及其对自然时空与社会时空的区别,但由于②只是从一般唯物论的框架引申出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系列丛书》编著者何玲玲。

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阐释,并不是在马克思的意义上展开的,而往往只是在旧唯物论层面上坚守其时空观的唯物论立场。这主要表现在:①直观地理解时间、空间的物质客观性,从而同质地看待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即将两者都理解为“自在时空”,以致严重遮蔽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质。

即使有学者注意到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意义及其对自然时空与社会时空的区别,但由于②只是从一般唯物论的框架引申出实践概念,或③脱离自然物质前提来理解实践概念,也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质。

究其根源在于:不了解传统时空观的根本缺陷,进而忽视或曲解了马克思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的实质。因此,阐明传统时空观的根本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校正马克思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及其实质,进而阐明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玲玲(1978-),女,重庆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教育学博上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个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项目16项;作为副主编编写4部著作,参编12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中l项获“中国人事部第五次全国人事人才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