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敏和女儿关系好不好】高秀敏女儿眼中的父亲
第一次见面
我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认识我的父亲何庆魁的。当然,聪明的读者已经明白了:他是我的继父。
那是1988年,我的妈妈高秀敏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民间艺术团工作,我、亲生父亲和妈妈借住在剧团的一间办公室里。这天,一位业余作者到剧团来访,中午团领导安排客人在我们家吃饭。我第一次见到了他――被剧团领导尊称为“何老师”、后来成为我父亲的何庆魁。正是初夏的天气,他穿了一件灰色的汗衫,瘦削却很有精神。
吃完饭,何老师在我们家坐了一会才走。当时,我正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演讲比赛。何老师听说后,热心地接过我的稿子看了,又诚恳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教我演讲的一些技巧,怕我记不住,还用笔在稿子的相关处记下来,比如“加重语气”“抑扬顿挫”等,我获益匪浅。几天后,我声情并茂的演讲荣获了全市少儿组演讲比赛的第一名!
此后,“何老师”和剧团的联络多了起来,经常来我家坐坐,他与我爸爸、妈妈结下深厚友谊。我也知道了他更多的情况。他初中没毕业,因家境贫困退学了,当兵退伍后,他先后当过农民和渔民。
由于他打鱼特别在行,在当地有“鱼阎王”之称。多才多艺的他还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围起一大堆人听他活龙活现地讲笑话。他在撒网打鱼之余,还时常即兴创作一些诗歌和剧本。我对这个“何老师”顿生好感。
其实,他与我妈所在的剧团结缘还多亏了我妈。1988年初春,他的第一部二人转作品《谁娶谁》问世了,可是一直没有地方发表。有一天,他到市场卖菜,我妈妈去买菜,他认得我妈,灵机一动就向我妈毛遂自荐这个作品。我妈一看,眼睛一亮,当即应承了,回去后向剧团领导力推这部作品,被获准排演,由我妈妈主演。没想到正赶上吉林省要举办民间艺术节,这个节目得了一等奖。
后来,成为我爸爸的何庆魁告诉我,《谁娶谁》是他的处女作,当时剧团给他开了5元钱的稿费,正是这5元钱,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激励,他手中的那支“业余笔”,舞得更欢了,以后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成为全国闻名的小品王,成为赵本山的黄金搭档。
1992年,我亲生父亲不幸因病去世6年后,志同道合的妈妈与何庆魁结婚了,我正式改口叫他爸爸。
不久,吉林省曲艺团调爸爸去当创作员,妈妈毅然辞去了县民间艺术团副团长的职务,随爸爸去了吉林,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品演员。我们一家三口挤住在曲艺团的一间办公室里。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们却没感觉到苦,爸爸妈妈经常讨论创作,编演小品,家中的笑声不断。
浪漫与“粗鲁”
就在这间狭小的屋里,爸爸写出了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的小品《包袱》,其中许多段子和剧中的“包袱”都是他和妈妈在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爸爸编剧、妈妈主演的这个小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观众亲切地称他们为“夫妻搞笑店”,他们创作的节目陆续被地方电视台和文艺团体所选用。
因为《包袱》,爸爸得了1万元的报酬,他提议全家乘坐飞机去南方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以便让我开阔眼界。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节约惯了的妈妈摇摇头说:“孩子还小,咱们可以凑合着坐火车去深圳,没有必要非得乘飞机。”爸爸却非常豪爽地说:“咋说也得乘飞机!重要是让女儿心中有了这么一种心灵记录,这奖金就花得值!”
我们一家三口坐飞机来到深圳,在民族园、锦绣中华等著名景点游玩,过得无比开心。难忘的是妈妈当时穿着一双红色高跟鞋,因为走路走得太多,很快就又累又乏了,可附近又没有鞋卖,爸爸体贴地对我妈妈说:“那好吧,咱俩交换一下,你来穿我的平底皮鞋吧……”
妈妈有些犯难地说:“嗨,这样成吗,别人会笑话咱们的……”爸爸对我挤了挤眼睛,打趣着道:“咋样?人生如戏,咱们就当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圳街头表演‘换鞋戏’得了!”
于是,当天的深圳闹市街头,出现了一位高大而精瘦的东北中年汉子,穿着一双红色女式高跟鞋招摇过市的独特景观。多年以后,当我们一家三口坐在家里看碟片《我的野蛮女友》,出现全智贤逼着男友穿她的高跟鞋走路的镜头时,我们感到非常可乐,都笑弯了腰。
爸爸有文人风范,生活中从不与人红脸动粗,但为了我和妈妈,他可以变成一个“侠士”,也敢与人打架。一年春节前夕,我陪爸爸妈妈去深圳演出,返回长春时在北京站转车,看看登车时间还早,爸爸让我和妈妈守着一堆行李,在楼梯拐角处一个小卖部的旁边等他,他到站内去找一个可以让我们坐下歇歇的地方。
刚从温暖的南方回到北方,妈妈穿得单薄,就把演小品的道具拿出来穿在身上了――一件花花绿绿对襟毛衣,一件土里土气的围巾。没想到小卖部里一男一女两个营业员以貌取人,把我妈当成了一个乡下大嫂,他们竟然用手拍着柜台,以非常生硬的口气对我妈说:“喂,呆一边去,不要影响我们做生意!”
妈妈的犟脾气也上来了,高着嗓门回道:“咋的了?距离柜台那么远,对你们有啥影响啊?”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就高声吵嚷了起来。爸爸大老远闻着我妈的声音,赶紧三步并着两步地跑了回来。他也不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不由分说地捏起拳头,冲上去就要跟对方打架!好在旁边旅客拉的拉,劝的劝,这才没有真正打起来。事情过去多年了,瘦弱的爸爸那副要和人拼命的样子一直烙印在我的心里。
生活中的妈妈性格火爆,刀子嘴豆腐心,好在爸爸则性情温和,以柔克刚,有时用幽默风趣来抵挡妈妈的坏脾气,所以他们也能相安无事。有一次,妈妈心情不好,数落爸爸:“你那张脸,咋还拉得像大饼子那么长呢?”爸爸回答说:“不是因为生气拉得长,而是因为你的爱把它压扁的呗!
”这一句话,就说得妈妈转嗔为喜。很有意思的是,我妈的暴躁和“野蛮”, 常常成为了我爸创作中的素材。比如《刘老根》中刘老根和丁香的情感纠葛故事,很多都是爸爸根据他和妈妈的真实生活经历改编的。
光环背后的平民生活
生活中爸爸可以忍让妈妈,但在艺术创作中,他是严肃认真,寸步不让的,因此经常在排练和构思小品时与我妈发生争吵。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排练春节晚会的节目《卖拐》时,他们各持己见,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竟当着众人的面大吵了起来,别人劝也劝不开。
赵本山叔叔是我爸爸妈妈的老朋友,也是该小品的主要演员,他见此情景急得团团乱转。后来,他灵机一动给我打电话:“丹丹呀,你妈妈同你爸爸最近为了排练节目的事,吵得可厉害了,谁也劝阻不了,看来能救火的就是你了,你赶紧到北京来剧组一趟吧,否则,火烧眉毛的小品就上不了晚会啦!”
我急如星火地赶到北京,赵本山叔叔悄悄来接我,向我面授机宜:“你干脆说要他们离婚得了,免得老是吵架……如果老是照他们那样吵下去,两个人都会活不了几年呢……”
当我突然出现在爸爸妈妈面前,他们非常意外,待我把赵本山叔叔的话一番鹦鹉学舌之后,爸爸的神情马上严肃起来,他连连追问我:“丹丹,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妈妈的意思?”看来,工作上和妈妈有争执,生活中他还是舍不得我妈的。
我不忍心欺骗爸爸,就实话实说道:“唉……这虽然是赵叔叔的意思……但我也希望您认真考虑……”爸爸何等聪明,他马上把情绪从作品创作中抽了出来,主动找到妈妈谈心,沟通,让妈妈的心态也平静下来,小品得以顺利排练。我圆满完成“救火使命”,返回了家中。当年的春节晚会,《卖拐》的小品得到了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喜爱后来听说连晚会总导演都在后台一个劲地拍巴掌。
近几年,妈妈和赵本山叔叔、范伟叔叔演出的小品在国内日渐火爆,电视剧《刘老根》的热播,更使妈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在介绍我爸爸何庆魁时,会习惯性地说:“这是高秀敏的丈夫何庆魁先生。”每遇到这种情况,爸爸都总是乐呵呵的,因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当绿叶,要衬托红花一般地把妈妈扶持成一流的演员。
他,做到了。但我知道,我妈妈成为红明星的背后,我爸爸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为了积累素材,他每天都要电视新闻和读报纸,还经常下到农村采风,东北农村各地的笑话、典故和趣闻,他也搜集掌握得滚瓜烂熟。
每当创作中遇到了阻碍写不下去了,他就去编织小柳条筐,或到河里打鱼,寻找灵感。正是这些勤奋和积累,才使他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好作品接踵面世:《红高粱模特队》《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等。
如今,我爸我妈的感情越来越好。当妈妈过生日时,爸爸曾送给她一条白金项链,妈妈总是宝贝一般地戴着。她还不时表示:“我老头是金老汉,是无价之宝,是给多少钱也不换的‘金不换’!”
而爸爸也在多种场合打比方说:“我老伴是全国观众的‘送笑天使’,就像长在我心底的一棵树,是我用心血浇灌出来的。那长出来的果实谁摘点都行,她挣的钱给谁花我都没意见。不过,要是把她从我心底拔开,那是会痛彻心扉的!”
爸爸主动提议把我86岁的姥姥接到家里一起住。爸爸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要让与这个家族相关的亲人都能幸福快乐。姥姥喜欢吃鱼,爸爸每次在外地打到品种不错的鱼,一定会托人为姥姥带一些回去。在家吃饭时,他会细心地、非常熟练地一点点地把鱼肉轻巧地挑出来,再把鱼肉混合菜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人家的碗里,使老人异常开心。
在爸爸的熏陶和鼓励下,我于2001年考取中央戏曲学院影视导演系。爸爸高兴极了,说自己的艺术细胞终于有了一个接班人。我有时学校排演节目,如果剧本不过关,我会通过电话找爸爸商量,他不会直接告诉我怎么怎么改,但他会旁敲侧击,启发我的思维。
爸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丹丹,你好好学习吧。今后,我来写戏,你妈演戏,再由你来导戏。到了那时候,咱们俩可全都得听你的指挥和调度呢!”也有亲友和同学善意地为我担心:“你的爸爸那么著名,你今后想超过他,可得费老大的劲啊!”我想,有了爸爸这面旗帜,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奋进不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