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聂荣臻 大败聂荣臻后被林彪连锅端的傅作义
抗日战争时期,原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赴苏养伤后一分为二,一部由师政委罗荣桓带领开辟了山东军区,另一部由副师长聂荣臻带领开辟了晋察冀军区。
虽然罗荣桓带走了115师的主力,但聂荣臻手下也还是猛将如云,不容小窥。聂部的几个纵队司令员,郭天民、杨得志、杨成武,无一不是开国上将。可就是这些在林彪麾下屡立战功的猛将们,解放战争初期,却在聂荣臻指挥下被傅作义打得一败涂地,损兵折将近10万。
1946年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内战正式开锣打响。同年7月,中央决定,以晋绥军区贺龙部加晋察冀军区聂荣臻部,集中华北解放军50多万兵力,由聂荣臻统一指挥,拿下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保定等地。此时杨成武率部主力4万围攻大同,前敌总指挥是张宗逊(开国上将)。
而阎锡山楚溪春所部万余人则坐困危城倚仗碉堡工事拒守,由于晋中铁路被毁,国共又在各个战场全面打响,这时国民党方面可调用的机动兵力,仅剩下了傅作义手下盘聚于归绥的几万生力军。
鉴于兵力处于劣势且形势严重,傅作义的如意算盘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傅作义以董其武(后起义为开国上将)部外加嫡系35军一部约两万人前出集宁,威胁大同。董部闪电出击,一战仅用数小时就击溃了把守集宁门户卓资山的贺龙部守军,王尚荣旅(开国中将)全线崩溃,仓皇退却。
董部于是对集宁城内的乌兰夫(开国上将)所部形成了包围态势。而直到此时,负战役指挥总责的聂荣臻还没搞清傅部的兵力和主攻方向。在最终得知前线的严重情况后,聂荣臻、贺龙急调8个旅共4万多兵力对董部实行反包围。
当时的形势是,董部三个师对城里三个团,外面解放军八个旅围上了董部三个师,两层皮夹一层馅,形势对解放军极为有利。董部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吃掉城内守军,然后固守待援,而此时傅作义孙兰封主力部正在向集宁方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