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大学该培养学生什么
当欧洲的中世纪末期出现大学的时候,大学无非是神学院的变种。当欧洲步入现代之际,不仅让大学世俗化,而且种下了职业化的种子。虽然,当时依然强调人格培养和心灵完善,但只要大学走下神坛,就势必要跟社会融合,回应社会的需要。
尽管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文理学院当家,并没有根据社会的分工设置专业。但文理学院的毕业生,毕竟都进入了社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职业。毕业生固然有从事所学“专业”的,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的职业跟专业并没有直接关系,他们从大学得到的只是学养和素质。
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大学仅仅作为人格和素质教育的基地,似乎远远不能符合社会需要了;但随着工、商、农、医和法科的兴盛,大学亦逐渐面目皆非,越来越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一些政治课学习之外,就是通过狭窄的专业口径,迅速把学生培养成可以从事某一专业的技术人才,类似一台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
有些大学,专业设置完全跟着市场走,市场什么热,就设置什么专业。但是,大学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既没有人格素养,也没有专业技能。上不着天,下不挨地,悬在了半空。至此,大学的职业化实际上异化了,从培养人,变成制造国家机器的零件。其实,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从长远看,更符合国家的利益。
人的培养,无疑是大学的目的。大学里出来的,应该是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也得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寻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所以,大学肯定会有职业化的内涵,传统的文理学院,注定没有工程、医疗和法学商科兴盛。
但是,大学却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不应把技术培训作为主要的内容,大学的职业化成分,只是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训练打基础,让他们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具有科学化做事的素质,与人合作的基本能力。在很多情况下,人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不见得就非得是为了日后从事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工作,仅仅是满足自己对某些知识和理论的爱好而已。
如此说来,凡是只能从事技术培训的大学,都应该回归本位,干脆改成技术学院或者学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