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传读后感 《挚爱中华·戴德生传》读后感
所谓“时势造英雄”,戴德生弟兄就是这古往今来洪洪人流中的一个。在19世纪,无论中外,都发生着历史性的改变,世界各国都往一个崭新而未知的方向发展。而富有洞见的人,则能于其中扭转乾坤。只有在患难的大环境烘托下,才更能真实地彰显出人身上难能可贵的品德光辉。
戴德生弟兄就是如此,受神差遣,前往中国,开始长达半世纪之久的宣教路程。在数十次前往中国的途中,戴德生完全不靠自己,将自己的前程放心地交在这位神手中,毫无保留。
他不为自己谋钱财,争地位,而是愿意学习两千年前拿撒勒人耶稣的榜样,降身为奴仆,忠心服事人。 当时的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民主的政治局势下,人的思想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变得狭隘拘泥,不容易接受新思想。
且中国与外战乱不断,人们排外情绪严重。戴德生本人的生计也成问题,但他从不随便接受别人的奉献。他只简单地将所有的问题全都交给神,他全足的信心也感动了神,所以神也不曾亏待他。戴德生从小就看见异象,愿意为中国倾其一生,这个早年的心愿非常重要,支撑了他一生之久。
并且作为主的工人,戴德生也满了智慧,在选立同工上,在协调内部矛盾上,在创立中国内地会上,都显示出他过人的冷静与智慧,这据戴德生所说,乃是他时刻与神祷告交通的结果。
在戴德生身上,第一个感动人心的品质是他对中国的热爱。正如本书名字所言“挚爱中华”。这可能多少跟他童年时期受到父亲的影响有关,让他从小就向往能到中国去宣教。这份爱的种子在他心里早早地就发了芽,让他日后的工作不致失去忍耐。
我们常觉得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东西,如戴德生未到中国以前就爱上了中国,爱上了生活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上亿的中国人。他的爱度量之大,几世纪来屈指可数。但是若叫我们爱我们所不愿爱的,则是难上加难,唯有借着耶稣基督那灵的爱才能做到。
戴德生在华几十年中,受人逼迫,被人藐视,遭人弃绝,尤其在他年轻的时候,难免这份对中国的爱会褪色不少。但他的爱不是出于人天然的爱,而是耶稣的爱放置在他里面。
无论遭遇何种境地,他的爱心仍然坚立,因为他看见千万灵魂的需要,舍他其谁。我们也该在神面前寻求这样的爱心,使我们也可以轻易地过爱人的生活。 戴德生弟兄的二十岁也值得我们深思。因为看到中国医疗的需要,所以他立下心志学医。
学医的那几年间,他也碰上了许多棘手的事情,但是他仍旧仰望神,相信神会为他排忧解难,生命的经历不断在他身上发生。此外,他也积极发展自身才能,不仅跟随父亲学习希伯来文,也学习希腊文,掌握基本的中国常识,在音乐方面也有追求,学习演奏风琴。
反观自己,虽有心愿,却不愿付诸行动,在外界环境试验还未临到之前,自己成了最大的拦阻。戴德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在自己年轻能学习的时候掌握更多的技能,将来好为神所用,在祂手中更加有用。
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为主惜取少年时,学习更多的知识,装备更多的真理,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三十岁打好基础。 戴德生弟兄的祷告也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当我们自己有能力时,是极不容易让神在我们里面作主宰,我们首先会仰仗我们自己的力量,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请”出神来。
人的尽头就是神的起头。当我们失去所有的庇护时,这时候的祷告最能打动神,因为这时的祷告最真实。我们必须成为一个贫穷的人,这位施怜悯的神才会听我们的祷告。
戴德生弟兄在早年尚在英国的时候,就认识到这点,也对他帮助许多。在英国时,戴德生就操练完全仰赖神的安排,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这位又真又活的神,而神一次又一次应允他的祷告。
可能偶尔我们会觉得这只是巧合,但没有一次落空,急需的款项每一次都能及时到达,不得不让人信服这位神在冥冥之中自由安排。戴德生在离开英国前就建立了这种与神之间的关系,所以在中国的几十年里,他也一直信靠神必定为他安排,可以将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事上。
在祷告的事上,我们也要学习戴德生弟兄,交出主权,不信靠自己,只信靠神,大事小事都向祂祈求。 囿于时间所限,不能一一详谈,只能浅谈以上三个给我最大的感触,然心领神会亦在书之外,愿择其善者而从之,将基督带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