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武的故事 “好贪官”孙善武的那件事
在洛阳人心中,他是一个“给小城人民带来大城梦想的人”。
人物档案:孙善武,194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1979年考入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洛阳玻璃厂工作。
1994年2月任洛阳市委常委;1994年7月任开封市委副书记;1995年11月任三门峡市委书记;2001年1月任洛阳市市委书记;2006年10月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2008年9月,因涉嫌犯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0年2月10日,因受贿数额超过900万元,他被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缓。
2010年2月10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异地审理的孙善武一案,下达了一审判决。手持一份“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前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孙善武在4天后走进了属于他的悲情虎年。
在落马前的14年里,现年63岁的孙善武在河南省政治舞台上先后出任了三门峡市委书记等4个重要角色。也许因为最后一个职位——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是副职,也许是因为洛阳是一座名城,人们热议和关注的主要是他任洛阳市委书记期间的事情。
他于那场使309人失去生命的“洛阳大火”后,临危受命出任洛阳市委书记后的5年零8个月时间里,主要做了“旧城改造”这一件事。“旧城改造”这件事,对他本人,对洛阳这座九朝古都和洛阳民众来说,都可谓意味深长。
主政洛阳的孙善武
“12·25”洛阳大火过后第10天的2001年1月5日,时任三门峡市委书记的孙善武,被紧急调任洛阳市市委书记。
大火过后的洛阳,一度民怨沸腾。公众不满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狭窄的街巷阻滞了消防车,对官员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和他们治理洛阳的能力也颇为失望。据《财经》报道,“上世纪90年代前,无论是文化、经济、城市建设、GDP等各项指标,洛阳均领先于省会郑州。此后10年,洛阳在城市建设上与郑州的差距越拉越大,科技力量也逐年外移。”
和许多从政坛到政坛的从政者不同,企业家出身的孙善武非常务实。出任洛阳市委书记后,他开始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一些洛阳人心中,他是把洛阳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管理的。
在此之前,已在三门峡市委书记任上“做”了5年之久的孙善武,用耀眼的政绩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在孙善武被“双轨”的消息传出不久,便写出深度报道《孙善武现象:为何人民怀念贪官?》一文的《南风窗》记者石破,在三门峡采访时发现,孙善武任职三门峡期间:“新修了六峰路,改造了上阳路、黄河路、崤山路,治理了涧河等,使三门峡市区面貌焕然一新。
”多次采访过孙善武的三门峡当地记者黎明告诉石破:“三门峡建一座立交桥时,孙善武每天早上6点,就来到桥梁工地上,向民工询问情况,只要发现问题,就把项目经理叫来,现场解决。”
来到百废待兴的洛阳,孙善武把雷厉风行的作风也带来了。
他把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在大火中暴露出来的违章建筑。出任洛阳市委书记的第三个月,在他亲自督导之下的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他定下的调子为“凡是影响消防通道,影响人民生命安全的建筑物都要拆除”。在2001年,14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夷为平地。
“别人不好拆迁的地方,只要孙善武一去,很快就拆光了。”石破说。洛阳人发现,作风强悍的孙善武,酷爱现场办公,人称“自从来了孙善武,洛阳没有市政府”。
在拆除运动浩浩荡荡开展的同时,孙善武已经开始按一个政客的理解再造洛阳了。
他修大马路、盖大高楼、建大广场、筑大景观,被惊叹为“大手笔”。在洛浦公园,他下令造了一个庞大的水系景观,在一幅夜景照片中,这里美得胜过不夜的上海滩。
然而,正是在洛阳旧城改造中,他不仅因过度拆除落了一个“孙善扒”的绰号;而且因为和开发商的亲密接触,从一个好官沦为贪官。
大城梦想下的两面书记
到2007年9月,古城洛阳已经历了长达6年半时间的改造。
在发表于此时的一篇题为《洛阳旧城改造力度加大》的文章中,如是描述洛阳今昔——
中州渠是洛阳城内一条数十公里长的人工渠,由于污水流淌,臭气熏天,渠道两旁的居民烦恼不已。而记者前几天到中州渠流经的老城五贤桥头采访,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居民提取渠水用来浇花、拖地。家住渠边的苗顺利老人说,经过政府大规模的治理,现在渠水变清了、干净了,每到晚上,人们坐在渠边,享受习习凉风,听潺潺水声,别有情趣……
在这位记者的笔下,“车行洛阳城,无论是主次干道还是背街小巷,路面均平坦干净,道旁花木整齐,几乎见不到坑洼不平、尘土飞扬的道路”。正是在这几年,洛阳对60多条主次干道、150多条背街小巷和170多条社区道路进行了改、扩建,城市的8大出入口全部打通。
洛阳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孙善武借此浓墨重彩地做好了生态文章。“东西绵延18公里的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开放公园——洛浦公园、占地3000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周山森林公园、上清宫森林公园、中国国花园、亚世广场、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等一大批公园广场的建成,与城市道路绿化带交相辉映,形成了优美的城市自然风光……”
洛阳知名律师杜鹏在接受石破采访时说:“我在洛阳生活了30多年。以前洛阳像个镇,到处是小破房。市区没有广场,老太太晨练得跑到马路上。只要举办个大型活动,全市街道都堵车。孙善武来后,凯旋西路打通了,王城大道开通了,森林公园是孙善武搞的,洛浦公园在孙善武手里进一步发展了——这样的水系景观,在北方城市中是少见的。”
在不少洛阳人看来,孙善武来到洛阳后,洛阳的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有很大发展,GDP增长较快,洛阳的城市形象大为提升。
但河南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孙善武来洛阳后,大刀阔斧搞旧城改造并开发洛南新区。洛南的4万亩耕地,是洛阳最肥沃的。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政策,50亩以上项目需国务院批准。但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孙善武还是把这些优质良田建成了洛南新区的行政区和商品房。
此外,孙善武主政期间,对千年古都洛阳的历史文物破坏极大。由于大搞建设,洛阳孟津邙山墓葬群、栾川平乐古镇、唐睿宗孺人的墓葬,均遭毁灭性破坏。在那场著名的“天子驾六”事件表面,是建了一座博物馆,背后则是大量古迹惨遭毁灭。
洛阳的“落后”,给了孙善武去“翻天覆地”的机会。但持续多年的旧城改造,在魄力之外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撑。那条令洛阳人引以为豪的王城大道,足足花去了6亿元人民币。而一座洛阳歌剧院,也要花费1.4亿元。据《财经》报道,这笔1.
4亿元的资金,被摊派给了栾川县的9家民营企业,其中一家经营钼矿的老板因拒绝出资而被吊销了营业执照。倔强的钼矿老板把洛阳市政府推上了被告席,并发誓告倒孙善武。在传说之中,孙正是被这个老板告倒的。
眼里容“沙子”的洛阳人
在2008年1月落马,到2010年2月10日判决下达,不少洛阳人始终没有改变对孙善武是一个“好官”的评价。这件事被媒体多次讨论,进而成了一种现象。
孙善武因被中纪委“双轨”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不久,一则题为《感谢孙善武》的帖子,引起了洛阳人的共鸣:“那么多的政客走了,没有谁像孙书记这么让我们伤感,他留下了很多,他自己深深地打上了洛阳的烙印。现在,我们经常会回忆他傍晚时分,在洛阳的各个景点徘徊,和普通市民聊天,在各个工地和民工一起吃饭的影子。”
在发帖人心中,孙善武“是个好人,一个敢为人先的人,一个有非凡思想的人”,他希望孙有空多回洛阳这个“家”看看。
在一个跟帖里,一个洛阳人甚至“喊”出了“孙书记万岁”,因为在跟帖人所在的乡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众多跟帖中,有一个帖子颇有代表性:“老孙不错,官场哪有那么多清官。贪了,但在做事,还是好官。有多少贪官只是卷了钱跑了……”
就在洛阳之外的人为此大跌眼镜之时,另一位洛阳人准确地解读了洛阳民众的心态。他在一篇题为《洛阳城事》的文章中,给前市委书记孙善武的评价是“一个给小城人民带来大城梦想的人”——
洛阳人亲眼看到了从东都商厦的大火过后,直到孙善武倒台,洛阳发生了什么。洛水两岸、王城东西,洛阳的味道足了很多。尽管洛阳更适合做一座小城,继续着自己的古色古香,但洛阳曾经是一座大城啊,洛阳人从唐朝过后就做了一千年的梦。
我看见一篇文章里说,洛阳人都有着皇城臣民的心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洛阳看着身边的郑州逐渐强大,甚至侵夺了自古有之的名胜,洛阳人的心态是复杂的、焦灼的。这就是为什么孙善武的离去会让洛阳人怀念,从感情上来讲,洛阳的600万人是愿意花钱满足他的贪欲的。
贴吧里的留言里满是对这样一位贪钱但干实事的书记的溢美之辞,因为他强悍的作风让这座内秀的城市释放了一些魅力,于是在一个个花开的季节,远来的花客留下了久违的赞美,疗养了一座失落了九个世纪的城市内心的创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善武的“政绩工程”和挥金如土的一系列举措拯救了一座城市,让这座城市敢于去梦想,让这一城之人又有了爱家的理由。
在《洛阳城事》作者的眼里,孙善武是“用铁腕在加速着城市前进的步伐”,或许他不懂如何理性地发展城市,但他是在认真做事——孙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顺手牵羊”了近千万元人民币。
孙善武主政洛阳近6年,造就了受益者和受害者两种人。前者是那些改善了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洛阳人,也是拥戴他的人;后者包括给洛阳修路或盖房子却被拖欠工钱的农民工,他们骂老孙的声音被淹没了。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10年3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