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李兰娟 浙一医院李兰娟院士谈人工肝技术的发展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近日,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举办的"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高峰论坛"上,病毒性肝炎防治成为专家们研讨的热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认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80%,但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依然存在许多难点,而近年来人工肝等器官替代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提高重型肝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认为,人工肝支持系统为肝衰竭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李兰娟介绍,人

    近日,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举办的“世界肝炎日——病毒性肝炎高峰论坛”上,病毒性肝炎防治成为专家们研讨的热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认为,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高达80%,但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依然存在许多难点,而近年来人工肝等器官替代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提高重型肝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衰竭病情凶险,预后极差,内科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死率高达80%。李兰娟认为,人工肝支持系统为肝衰竭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李兰娟介绍,人工肝支持系统借助一种体外机械、理化或生物装置,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患者病肝的部分功能,为肝衰竭患者过渡到自体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自上世纪70年代始,不同类型的非生物型人工肝(NBAL),如血液透析、阳离子吸附、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先后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证明这些疗法对肝衰竭患者均有一定的肝支持作用,如改善肝性脑病、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等,但患者生存率未见提高。

    我国学者自1986年起将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等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并对1000余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结果表明,ALSS能够显著提高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治愈率和好转率。此外,ALSS还可以减轻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肝、肾功能,不仅成功地将患者过渡到肝移植治疗,而且对提高移植成功率亦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人工肝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构建新型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不同类型的人工肝不断涌现,其中至少4种装置已经进行2~3期临床验证,比如pat Assist 2000、ELAD、MELS等。

初步结果证明,这些人工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出现。我国学者于2000年在中空纤维型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新鲜分离的原代猪肝细胞,结合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偏重于解毒作用的装置构建了人工肝,成功治疗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12例好转出院,显示出人工肝比较光明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