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生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一路雄起不忘初心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转型示范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率先在全国党报集团建成两级“中央厨房”,从过去以报刊为主的传播方式,转型为以报刊和新媒体并重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和管理模式,媒体融合走在了全国党报的前列。
进入2017年,重报集团又正式启动了以《重庆日报》为核心的报网端深度融合工作,一个立足西部、领先全国的省级党报集团“现代化新闻数据资源中心”也初具规模。自2016年3月至今,集团已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90批次上千人。
置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重报集团的媒体融合何以能够保持全国领先,并且不断走向深入?重报集团的媒体深度融合与持续创新,深向哪里,又新在何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深入重报集团进行了采访,以期为这些问题找到现实答案。
4月28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市綦江区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签约之日起,綦江区正式接入重报集团“中央厨房”,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媒体融合能力。同时,重报集团将协助綦江区建设地方性、区域性“中央厨房”。此举是重报集团持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传媒服务落地生根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具体成果。
好事成双——4月19日,重报集团“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顺利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验收,项目成果获得了总局的高度评价:项目规范,运行正常,发挥了很好作用,许多方面具有创新性、领先性,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不仅如此,该平台还被纳入了2013年以来由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的全国新闻出版行业20个示范项目,将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展;4月22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宣部文改办主任黄志坚一行来到重报集团调研,考察该平台时连连称赞,认为项目成效显著,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提升:倒啃甘蔗 渐入佳境
事实上,重报集团早在2014年就联手国内一流技术研发团队,在全国率先建起了集团所属日、晚、晨、商四大主要报系媒体技术支撑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屏障问题,打通了各纸媒、pc端、移动端媒体集群的信息渠道,重构了互联网条件下采、编、发、播一体化流程,改变了原来以版面为主导的单一采编管理方式,形成了全媒体新闻资讯24小时采集发布机制。此项目获得了国内新闻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然而,重报集团的创新并没有止步于此。自2015年1月起,由集团党委书记管洪担任总指挥和第一责任人,投入2500多万元,历时两年艰苦攻坚,与北京拓尔思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建设的“新闻内容生产及运营监管服务平台”,在国内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采取“边建、边用、边优化、边完善和严格管理”方式,已形成了涵盖管理集团所有形态媒体的包括新闻生产监控(含指挥调度)、传播效果分析、智能决策分析、版权保护、大数据资源中心、用户资产管理“六大功能板块系统”。
平台于2016年下半年上线运行,实现了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全媒体新闻内容数字管理,从过去的事后管理提升为目前的事前、事中实时动态监管、过程监管,实现了集团新闻内容监管的全覆盖、全平台、全时段,极大地提升了集团的新闻管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这一次,重报集团又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步入2017年,重报集团在全国两会上,正式启动了“中央厨房”报道机制,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全媒体化的“新闻大餐”,在“2017全国两会省级党报官号社交传播力”榜单上,重报集团位居前三名。初试锋芒,果然不同凡响。
管洪在重报集团2017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动员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本年度的攻坚方向,聚焦于推动采编、技术、流程、考核4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以《重庆日报》“中央厨房”为核心,建立内容生产一体化组织体系,将集团相关新媒体集群采编团队与《重庆日报》采编部门整合,以“大采访中心”“大编辑部”加垂直采编部门模式,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播技能的合成军。
由集团技术设备中心牵头,整合《重庆日报》、华龙网的技术力量,完善《重庆日报》全媒体指挥中心软硬件设施,以技术手段完全实现内容资源的“统一采集、分类编辑、统筹发布”。
《重庆日报》、华龙网等媒体时政类采编人员统一调配、统筹使用,“坐在一起,干在一起”,同时设立《重庆日报》“中央厨房”总编辑调度中心,统筹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调度采访力量、协调技术支持。
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绩效考核体系,人员身份不变、基本待遇不变,绩效工资由统一平台各板块进行考核评定后,由各单位按标准发放。稿酬向独家、原创、首发新闻倾斜,与转载率、落地率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活力。
概要地梳理一下就会发现,重报集团的“中央厨房提升工程”,如同倒啃甘蔗,渐入佳境:从基础的软硬件持续投入,到制度与流程再造,到内容优势的全面整合,再到团队活力的充分激发,从“物理捆绑”,到逐步实现“化学反应”,媒体融合渐次深入,步步为营。
新跨越:沉舟侧畔 千帆竞发
从以纸媒为传播主体,到发展网络集群,再到移动传播战略的全面实施,重报集团在传播手段上的创新与建设,也在不断实现加速与跨越。
以华龙网为重点,持续做大做强网络媒体集群。2016年至今,华龙网投入近1000万元建设了“高清全媒体互动演播室”并投入使用,全面实现了多信源采集、多媒体互动、多空间共享、多平台传输分发、多样化节目录制等诸多功能;截至今年4月,华龙网日均影响受众超过2000万人次,今日头条华龙网头条号、zaker(扎克重庆)等第三方平台发展迅速,今日头条平均每天都有单篇阅读量过5万的华龙网原创稿件,在全国地方新闻网站被转载指数排名中,华龙网经常稳居第一;大渝网、重庆日报网、重庆晚报网、重庆晨网、轨客网等网站的发展也不断提速,目前重报集团网络媒体的用户覆盖超过5800万。
在网络集群的基础上,重报集团渐次建构起了庞大的移动新媒体矩阵。
“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在“移动优先”战略的统领下,重庆手机报用户数量现已超过1000万;华龙网打造的“重庆”客户端下载量已近400万;“上游新闻”下载量超过160万,日均活跃用户达30万,位居全国省级新闻客户端第六位,成为西部地区“领头羊”;《重庆晨报》与《重庆商报》联合打造的“上游财经”客户端,在重庆政商人群中的影响迅速扩大;《重庆日报》“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粉丝数已突破13.3万。
概言之,重报集团现已形成以华龙网、大渝网为主的pc端,以重庆手机报、“上游新闻”客户端、“重庆”客户端、“上游财经”客户端、“慢新闻”客户端、“理论头条”客户端为主的移动端,以及微博、微信和第三方平台等共同组成的新兴媒体现代传播格局。
重报集团还尝试创办重庆新闻创客空间,发现和培育一批优秀的内容生产团队,现已签约入驻企业35家。
截至目前,重报集团新媒体板块覆盖用户8480万,是集团纸媒板块用户的38倍;新媒体年发稿量150万条,是传统媒体的6.5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数据表明,重报集团经过持续加速和不断超越,已经初步实现了传播手段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弯道超车”。
新增长: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打造强大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必须有强大的产业实力作支撑。但现实情况却是,都市类纸媒广告遭遇断崖式下滑的压力,建设中的新媒体又尚未形成清晰的赢利模式,这是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报业集团普遍面临的双重困境。
如何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同时,建立起依托于全媒体运营平台的市场造血机制、带来增量营收,夯实产业基础,支撑起现代化新型媒体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在重报集团总裁向泽映看来,只有日渐坚实的产业基础,方能支撑起集团媒体深度融合的崭新未来。
对此,重报集团对症下药,打出了一套促进媒体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拳”——
推进都市报“一报一策”的分类改革:引进文投集团6000万元投资,支持《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客户端发展;支持《重庆商报》与《重庆晨报》合作打造“上游财经”移动端财经传播平台;支持《重庆晚报》开发“慢新闻”客户端。
集团在帮助都市报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的基础上,创新经营理念,促进媒体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整合营销、活动营销、节会营销等营销策略和全媒体营销手段全面开花。2016年,集团纸媒广告收入5亿元,活动营销收入则突破1亿元,2017年预计突破2亿元,三峡国际旅游节、巫山红叶节、半程女子马拉松等文化旅游节庆营销,有效弥补了都市报广告的下滑,收入结构明显改善。
推动传统印刷、发行业市场化改革:建设党报现代数字印刷出版物流基地,新增40多个品种的外报印刷业务,2016年增收2000多万元;发起成立了“全国报业地方特产互联互通战略合作联盟”,拓展电商物流配送经营业务,日均配送单量保持在2万单,落地配单量稳居重庆第一,2016年非报收入6000多万元,同比增幅接近100%。
推动会展、体育、文化交流、户外广告、文创产业园、大数据产业等报业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举办2016年重庆文博会,实现交易额6.3亿元;成立重庆乐视体育公司,打造重庆乃至西部地区营收体量最大、赛事资源最丰富、互联网手段最完备的“互联网 体育”市场运营平台;举办重庆国际汽车交易博览会,该博览会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西部地区十分重要的宣传展示平台;重庆广告产业园去年实现销售突破3亿元,荣获“国家广告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双重国家级称号;华龙网依托征信、网络取证等大数据产业平台,实现新媒体业务的增量收益。
加快推进“互联网 金融”的资本经营战略:今年一季度,华龙网完成了上市申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2016年年底,重报集团10亿元超短融资券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批准,成为西部地区首家、全国7家之一率先获得在全国债权市场公开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的新闻传媒企业,打通了新的融资渠道;成立重庆文化创意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通过直投和基金投资获益近3000万元,进一步优化了集团收入结构。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重报集团“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方略收获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在2014年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国报业集团前十后,2016年集团总资产又突破60亿元,净资产25亿元。2016年,集团营业收入15.
5亿元,其中,新媒体营业收入5.4亿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占比达35%;利润5000多万元,其中,新媒体业务利润较2015年也翻了一番多,占比约60%,所有经济指标均逆势上扬。
新征程:雄关漫道 从头迈步
截至目前,重报集团已发展成为15报4刊13网5个客户端、1个手机报、82个官方微信、25个官方微博以及《重庆日报》电子阅报屏、户外led屏共计147个媒体终端的全媒体综合性现代传媒集团,基本形成了党报、都市报、新媒体、专业媒体等四大类融媒体矩阵和多元产业集群的“4 1”发展格局。
早在2012年7月,重报集团就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了“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自此以后,该集团始终位居全国党报集团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队伍的前列。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作为集团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作为衡量事业成败荣辱的首要标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管洪说。
以此为标准,重报集团进一步优化了新闻管理,对四大类媒体矩阵进行分类管理。党报集群突出政治导向定位,新媒体集群突出传播力、产业引导力定位,都市报集群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定位,专业媒体集群突出行业服务定位,集团以此定位对各媒体集群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
以此为标准,重报集团不断地努力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以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2012年至今,重报集团先后有17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1人获得长江韬奋奖,2人获全国“四个一批”人才,3人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仅2016年,重报集团就有3件作品获得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其中,华龙网的《穿越直播 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获得网络作品一等奖。
以此为标准,重报集团加强了对媒体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建立了青年骨干人才库。2016年以来,对集团9家主要媒体单位800多名骨干人员进行了全媒体、全覆盖技能培训;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既懂新闻传播规律、又懂新媒体发展规律,既懂传媒政策、又懂市场运作的复合型媒体融合人才团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相“加”迈向相“融”,重报集团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征程上,永葆初心,一路雄起。(记者 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