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赵氏孤儿 戏剧《赵氏孤儿》版本众多 马连良版成经典之作
京剧大师马连良出演《赵氏孤儿》。(资料图片)
大连京剧院上演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氏孤儿》。(资料图片)
谈到“赵氏孤儿”,很多人会想到同名京剧,会想起陈凯歌拍摄的同名电影,甚至会想到同名的元杂剧。戏剧《赵氏孤儿》最早为元代纪君祥所作杂剧,后来被改编为京剧、潮剧、秦腔、话剧、豫剧、越剧、晋剧等剧目,亦有改编为小说、电影等作品,甚至法国文豪伏尔泰也将其改编为五幕剧本《中国孤儿》,成为中国最早传至欧洲的戏剧作品。
京剧《赵氏孤儿》流传甚广
马连良版成经典之作
《赵氏孤儿》在京剧舞台上一直版本众多,尤其是各个流派的老生都有该剧的传世经典。1947年,孟小冬的告别演出《搜孤救孤》在沪上引发轰动;1960年,马连良主演的全本《赵氏孤儿》更是京剧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当年,马连良版《赵氏孤儿》是根据马健翎的同名秦腔剧本改编而来,由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几位京剧大师合作演出。
其他配角也都选派了最佳人选。孤儿赵武由谭元寿扮演,把守宫门的将军韩厥由马长礼扮演,庄姬公主的贴身侍女卜凤由小王玉蓉扮演,屠岸贾由张洪祥扮演,驸马赵朔由刘雪涛扮演,晋灵公由马富禄扮演、公孙杵臼由马盛龙扮演。而由马连良塑造的程婴独树一帜,分外耀眼,丰富了京剧的人物画廊。
京剧《赵氏孤儿》一共有十四场,程婴的戏就占了八场,他是该戏的中心人物,编剧家称这样的人物为戏胆。在这八场中,马连良每一场的表演都是引人入胜,超水平发挥。尤其是“盗孤”、“盘门”、“大堂”、“绘图说破”几场,甚为精彩。唱、念、做、表,登堂入室,已臻化境,令观众叹为观止。
最令观众叫绝的,是屠岸贾在摔死程子金哥和剑劈公孙杵臼以后,程婴那极端悲愤、仇恨、痛不欲生然而还要强装笑脸、故作镇静的表演,细致、深刻,令人折服。尤其是那下场,屠岸贾已走近,程婴躲过别人的注意,偷偷看一眼地上的两个血肉模糊的尸体。他多想抚尸一哭,可连放声落泪都不可能。只见他肩头不住地抖动,可知程婴心内的悲痛已经难以控制了,但他还是咬紧牙,把双手拢在腹部,微晃身躯,拖拉脚步,一步一蹭地下场……
京剧《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后二十年演剧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出力作。他所刻画的程婴深深留在人们的心目中。至今这出戏仍是京剧舞台中久演不衰的名剧。北京京剧团的张学津、李崇善都以此剧为拿手佳作。其他各省市京剧院、团,差不多都演出过此剧,并且深受各地京剧观众的欢迎。
2010年上海京剧院的余派女老生王佩瑜领衔主演了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她表示,自己在戏校的启蒙戏也是这出,后来又跟马派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学习了全本。在演出中,王佩瑜将余派的唱念神韵和马派的叙事表演结合起来,同时在舞美上力求简洁现代,为这出京剧《赵氏孤儿》注入新的活力。
大连京剧院也曾上演过京剧《赵氏孤儿》,由大连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挑大梁。其中,老生王墨扮演程婴、梅派青衣王安琪扮演庄姬、花脸崔志明扮演屠岸贾、知名小生岳峰扮演赵武。这出戏上演后,受到不少专家和戏迷的认可,纷纷认为不仅戏排得好,演员更是将每个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宗和
戏剧《赵氏孤儿》起源自元杂剧
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
戏剧《赵氏孤儿》最早为元代纪君祥所作杂剧,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作为中国戏剧中悲剧的一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王国维曾评价:“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
元代杂剧《赵氏孤儿》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悲剧那种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同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抗争精神。杂剧《赵氏孤儿》背景取自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诛杀。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