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丛林夏夜 中国油画之经典佳作 (125)程丛林《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但邓小平果断地提出教育要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是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从此一大批年轻学子走进高等院校.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

“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否定“文革”,但邓小平果断地提出教育要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是教育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从此一大批年轻学子走进高等院校。

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意义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程丛林重画《1978年·夏夜》

一间简陋的教室里,挤满了求知若渴的学子,虽然个个面黄肌瘦,但他们脸上却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这是我省著名画家程丛林的旧画新作《1978年·夏夜》,它表现了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时刻,是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的献礼之作。

在四川大学美术馆,程丛林亲手将蒙在画上的泡沫塑料撕下,一幅高1.7米、宽4.12米的巨画呈现在记者面前。程丛林说,这幅作品将于6月25日至30日送往北京,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上展出。

  据程丛林介绍,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一个大型美术展览活动,锁定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众多主题,其中一个是“恢复高考”。这项文化部、财政部牵头的工程,架上绘画我省仅程丛林一人入选。“相关领导找我谈话时,我一口答应,说没问题。”

  作为当年恢复高考的受益者,程丛林感慨地说,30年前,《1978年·夏夜》是落选的作品,现在还能被文化部点名重画,非常高兴。

  当年,《1978年·夏夜》没被国家美展选中,程丛林一直耿耿于怀:1979年他画的《1968年×月×日·雪》是拿来主义,用别人现存的语汇讲述着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一年后,他勇敢地创造“自己的表现形式”,画了《1978年·夏夜》,没料到却评价不高。

  “重新再画的《1978年·夏夜》,构图上与原画完全没有区别。”程丛林做了4套方案,送给文化部遴选,大家还是觉得原画的构图方案好,“对这个印象太深了!”

  重画《1978年·夏夜》,时间近一年。程丛林说,从去年特大地震前他便开始动笔画,反复重画。“一画就画漂亮了,一画就画讲究了,要不得,又得重新来”。而原画画的时间很短,一个假期就完成了。

  “画一个30年前的题材,既要有新的东西,又要保护作品的原貌,很困难!”程丛林调侃道,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又想学小孩说话,稍不小心就说成成年人的话了。因此他在技法上有点“装傻”,尽量地把当时的历史,把比较粗糙、比较有激情的感觉画出来。

  程丛林说,如果说《1978年·夏夜》至今还能打动人,想是因为其中的真情实感———希望、渴望的情绪感染着今天还在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