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国乐改革 弘扬国乐 改革创新简述20世纪2030年代的刘天华
内容提要西方音乐的传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全方位的冲击,但也促使国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文分六部分,通过对当时时代背景的分析和刘天华初到北京教书时的情况,还原刘天华面临国乐危机时期的所进行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实践活动,其中国乐改进社的成立和社刊《音乐杂志》的出版,反映了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对国乐改革发展的贡献,客观展现了刘天华先生改进国乐的不朽功绩。
关键词刘天华国乐现状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音乐创作AbstractWesternmusicintroduction,sincechallenge,alsoistheopportunity,itcausesourcountry'snationalmusictobeundertheomni-directionalimpact,butalsourgedthepeopletocarryontheearnestpondertotheChinesemusicdevelopmentpath.
Thisarticleisdividedsixparts,throughtoatthattimethetimebackgroundanalysisandLiuTianhuaatthebeginningoftotheBeijingteachingtimesituation,returnedtooriginalstateLiuTianhuamusiccreationandmusicpracticewhichcarriedonfacedwith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crisistime.
TraditionalChinesemusicimprovementsocietyestablishmentandsocietypublication"MusicMagazine"thepublication,hadreflectednationalmusicianMr.
LiuTianhuato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reformdevelopmentcontribution,unfoldedMr.
LiuTianhuatoimprovethetraditionalChinesemusicobjectivelytheimmortalmerit.KeywordLiuTianhua;TraditionalChinesemusicpresentsituation;TraditionalChinesemusicimprovementsociety;the"MusicMagazine";Musiccreation一、序言《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二胡曲振奋人心旋律明快节奏富于坚定弹性。
在之前,一些人曾刘天华回应:于是,刘天华便创作了这首《光明行》,并有力地回击了这种对胡琴有偏见的理论。
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国乐改进”,虽然刘天华留下的文字较少,但从他零星的文章及他丰富的音乐实践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音乐思想和轮廓。他指出:“改进国乐这件事,在我脑中蕴蓄了恐怕已经不止10年,我既然是中国人,又是以研究音乐为职志的人,若然对于垂绝的国乐不能有所补救,当然是件很惭愧的事。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大胆地进行艺术实践,国乐改进社的成立以及《音乐杂志》的出版等都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
目前学术界对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民族器乐革新和“国乐改进”方面的以及对《音乐杂志》的研究性文章还很少,对于刘天华在这一时期做出的贡献的文章也很少,就我的能力,还原刘天华对民族器乐革新和“国乐改进”以及《音乐杂志》的贡献。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开始传人我国,经“洋务运动”、等运动的影响,二十世纪初许多音乐家,如萧友梅、青主、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留洋回国后的传播,西方音乐的内容、理论、形式、技法等在我国得以大量地介绍和运用。
西方音乐的传人,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全方位的冲击,但也促使国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二十世纪初对中国音乐如何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一,是“国粹派”,主张“复兴雅乐,不闻西乐”,对西方音乐采取抵制的态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张“全盘西化”,认为只有西洋音乐才是最先进的音乐,甚至把西洋音乐说成是“蓝眼金发的美少女”,而把中国传统音乐说成是“不堪入目的黄脸婆”;第三是包括刘天华在内的“中西融合派”,主张“洋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们创办了许多社团,展开了对新思想、新知识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张把我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国粹派”则死守阵营,拼命维护雅乐,极力主张只有复兴雅乐才是我国音乐的出路。两种势力在当时都各持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