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希恩政治题 著名防艾专家桂希恩称治愈艾滋病只是时间问题

2017-05-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医生桂希恩,教授桂希恩,大名鼎鼎的艾滋病专家桂希恩.他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家,是首届全国十大医德楷模.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艾滋病防治国际奖项贝利·马丁奖.全球医疗英雄(美国<时代>周刊).白求恩奖章.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人民医学家"等多项荣誉获得者.可他坚持只用一个身份介绍自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如果需要再加点修饰,他说,那就加上,一名75岁的老医生.以一名医生的良知,他冲破层层阻力,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村.他的奔走呼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对艾滋病

医生桂希恩,教授桂希恩,大名鼎鼎的艾滋病专家桂希恩。

他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家,是首届全国十大医德楷模、200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艾滋病防治国际奖项贝利·马丁奖、全球医疗英雄(美国《时代》周刊)、白求恩奖章、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人民医学家”等多项荣誉获得者。

可他坚持只用一个身份介绍自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生。如果需要再加点修饰,他说,那就加上,一名75岁的老医生。以一名医生的良知,他冲破层层阻力,发现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村。他的奔走呼吁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对艾滋病的高度重视。

以一名医生的敬业,他深入调查研究,确认艾滋病经血传播及母婴传播,对国家制定加强血站建设、预防母婴传播及“四免一关怀”等艾滋病防治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一名老医生的责任,他坚持门诊之余,四方奔走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举办培训,为提高培训质量,省人民医院征询他能否来,他一口答应,分文不取。

上午还在门诊看病,下午乘飞机到达贵阳,晚上看望几位艾滋病病人,第二天出现在培训班500多名学员面前,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

中途他只休息了10分钟,还被学员们围着请教问题,他说是“考题”,细致解答后,不忘问一句“不知道答合格没有”。面对来自基层的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他不光讲艾滋病,还讲安全注射,讲乙肝的母婴阻断技术。他一次次鼓励台下的学员发问,一次次认真缜密地回答“考题”。珍惜讲座机会,他希望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多传授些给这些年轻的医学同道,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艾滋病,懂得自己的责任所在。

大医精诚。是对“医生桂希恩”的注解。

新发感染性传播占首位

去年年底卫生部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出现新变化,新发感染病例转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并且持续增高。从人群分布看,吸毒人群感染率下降,男男性行为者上升,青年学生上升较快。

桂希恩教授说,自己的接诊情况证实了这种变化。近两年,同性恋人群中感染艾滋病者不断增加,虽然其中80%受过高等教育,但很显然,在防艾方面仍然缺少知识。

他确诊的78名大学生感染者中,经性传播的占80%。这其中,同性恋者占40%多,异性恋者占30%多。

他做过计算,中国13亿人,HIV感染者80万人,平均1600多人中就有1名艾滋病感染者。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3000万大学生中,大概有18000人感染艾滋病。而艾滋病感染者多数为青壮年,大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实际感染率可能更高。

此外,国内也有科研团队对一定区域内的大学生进行摸底普查,发现2000人中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千分之四,据此测算出大学生感染者总数约12万人。

折中估计,桂希恩说,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艾滋病感染者应该是数以万计。作为一名老医生,他很不愿意看到家长陪同孩子来检查、确诊为HIV阳性时痛哭流涕的场面。

“现在的城市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农村学生,辛苦求学,终于考上大学,最后染上艾滋病。这样的结果,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沉重的打击。”所以最近几年,他每年都安排几场到高校的讲座,愿意多跟学生们讲讲防艾的知识,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他说:“贵州的大学如果需要,我也很愿意来讲。”

职业暴露可以预防

许多医务人员甚至医院害怕艾滋病,一旦发现HIV感染者,立即就将病人转走。桂希恩教授说,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艾滋病知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对HIV职业暴露的了解不够。面对500多名年轻的医学同道,他对艾滋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了细致解说。

同样是用临床数字说话。他所确诊的34名感染HIV的医务人员中,经性传播17例,占半数;输血感染10例;可能因职业暴露感染HIV的5例;另有2例感染途径不明。

职业暴露后,存在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性,但感染几率极低。桂希恩教授现身说法:我经常深入艾滋病高流行疫区,给上千名感染者抽过血;天天接诊艾滋病感染者,家里接待艾滋病人,吃住在一起……这种接触都没有感染,医务人员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有一次讲座,下面的学员递上来一个条子:桂老师,你得艾滋病没有?桂希恩想,我得有个有力的依据,证明一般生活接触不会得艾滋病。于是,从67岁开始,他每年都做一次HIV检查,逐年附在自己的PPT里。“去年的结果,还是HIV阴性。今年的检查还没有做,到时我会把结果再附上去。”

桂教授介绍,初步测算,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几率约为感染乙肝几率的万分之一。

同时,HIV职业暴露通过有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当然,预防开始用药时间越早越好。桂教授说,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在他所在的中心接受预防用药的96例医务人员,尚未发现感染HIV者。

职业暴露不只针对HIV。数据显示,被感染性患者污染的针刺伤后的感染风险,乙肝是30%,丙肝是3%,艾滋病是0.3%。桂教授强调,对医务人员而言,普遍性预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卫生工作者是最基本的;二,将所有来自病人的血液、腹水、胸水等体液都作为有传染性对待;三,锐器的处理必须使用专盛锐器的容器;四,永不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锐器;五,永不重复使用针头或重新套住针头。

社会歧视不利疫情防治

“这是一名艾滋病病人,他是我的朋友。”每介绍一个病例,桂希恩教授几乎都以此开头。

他接诊的艾滋病感染者众多,为他们提供治疗方案,听他们倾诉内心挣扎,有时还接济生活困难,许多人因此成为他的朋友。

有个小伙子误入歧途染上艾滋病,做小偷被群众一阵暴打。警察给桂教授打电话,小偷说认识你,你来看一下。桂教授赶去,小伙子浑身是血躺在地上,看热闹的人群围成一圈,都离他远远的。普通人不了解艾滋病还可理解,可120急救车停在一边,急救人员如临大敌,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还是不敢靠近。

桂教授说,虽然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根治,但可治疗、可控制,没有必要把它想得那么可怕。

研究显示,接受抗艾滋病治疗后,免疫细胞小于200个者可活20年,免疫细胞大于200个者可活30年。桂教授接诊的病人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他相信,艾滋病成为可治愈性疾病只是时间问题。

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个途径,经血,经性,母婴传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两条:远离毒品,洁身自爱。只要管好自己,就不会得艾滋病。”在美国、法国、香港等地,艾滋病人可以跟普通病人住一个病房,不需要隔离。

他说,艾滋病被视作“超级癌症”,大家谈“艾”色变,更多是因为对它的认识还不到位。而由此引发的社会歧视,实际上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歧视不利于发现HIV感染者,许多高危人群怕受歧视而拒绝检查;歧视不利于HIV暴露的职业预防,艾滋病感染者到医院看其他疾病,常常隐瞒病史。归根结底,歧视造成的后果对社会更加不利。

消除歧视,医务人员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力量。

“有谁知道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培训现场,桂教授期许的目光扫过学员,回应的多是摇头。

他不泄气,逐条解读:《条例》第一章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I care,do you?”结束了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他说,这句英文的意思是,“我参与了,我关注了,你呢?”听到台下的学员们大声说出“I do”,他笑着说,如果今天的讲座能使你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对你们的工作有所帮助,那我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