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纨的围城 《围城》中苏文纨性格的复杂性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围城》小说中的苏文纨这一典型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她的性格特征的复杂性以及表现这种性格的方式非常值得人们去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围城》苏文纨性格复杂性表现方式 诚如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所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钱钟书用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讽刺技巧、独特的幽默笔调为我们描述了一座城,一座“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围城”。围城中活跃着一群个性鲜明、极具特色而又意蕴深厚的人物,而苏文纨正是其中一个不可错过的亮点。
下面本文将对《围城》中苏文纨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 一苏文纨性格的复杂性 就像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不能用简单的一个词来概括一样,小说中的苏文纨也具有多重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些看似矛盾而又确实存在的性格特征极大地丰富了苏文纨这一人物形象,使其饱满鲜活,给人以深刻印象。
大家闺秀,腹有“诗书”。苏文纨出身名门,其父苏鸿业是政务院参事,战乱频繁的年代能将女儿送到国外留学,其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尽管小说中苏文纨的出场不是那么的完美――“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身段瘦削,也许轮廓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但男主人公方鸿渐仍觉得她“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份,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
”不得不承认苏小姐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她“在里昂研究法国文学,做了一篇《中国十八家白话诗人》的论文,新授博士”。
苏文纨能在自己的“沙龙”里灵活自如地担任女主人的角色,也能在褚慎明、董斜川等“大哲学家”、“大才子”参与的饭桌上得体的应答聊天,这也许跟苏小姐出国留学的经历有关,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风范中又多了一些西方人的善于交际。
爱慕虚荣,争强好胜。有人说爱慕虚荣是每个女人的天性,这样的论断在苏文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回国的游船上,“一向瞧不起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的苏小姐,因为孙太太几句“女学生像苏小姐才算替中国争面子”之类的奉承话“心上高兴”立刻将脸上的表情调成微笑模式,“和气”得与孙太太交谈。
当着从小与自己青梅竹马的赵辛楣的面,苏小姐故意改口不叫“方先生”而叫“鸿渐”,有意要赵辛楣知道她和方鸿渐的亲密,以迎来“一切女人最可夸傲的时候,看两个男人为她争斗”。
小说中更是不留情面地写道:“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
”拿着自己做的、让王尔恺请人写在扇子上的诗,请大家鉴定,曹元朗“素朴真挚,有古代民歌风味”的评价让苏小姐呈现出“似有忸怩之色”的开心,不料却被方鸿渐这个不明真相的家伙给了当头一棒,苏小姐的生气与恼怒可想而知。
争强好胜就更不用说了,游船上私下对鲍小姐的冷嘲热讽;看到方鸿渐与唐晓芙关系亲密时的挑拨离间,暗中作梗;多少年后在赵辛楣家偶遇方氏夫妇时对孙柔嘉旁敲侧击的讽刺挖苦,明里暗里的“炫富”,临走还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对赵辛楣“调戏”一番。
长于交际,表里不一。苏文纨的长于交际一方面体现在社交场,另一方面体现在情场上。社交场上,一口气将沈太太发表的“大作”从题目到内容记得一清二楚,还谦虚的说:“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好一个响亮的马屁!有着“孕妇的肚子贴在天上”这样实令苏小姐厌恶的句子的诗,却因当着作者曹元朗的面而转换成了“这题目就够巧妙了。
一结尤其好……”的赞美。情场上,苏小姐先是“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讨好鸿渐,又几次邀请吃饭做客,一个个温柔的陷阱打破了方鸿渐本就懦弱的心理防线,在月亮的见证下,躲在法语里要方鸿渐吻她,尽管这是一个要来的且极度敷衍的吻,苏小姐还是达成了自己的心愿。
对待自己的情敌鲍小姐、自己的表妹唐晓芙,苏文纨表面亲热背地里说三道四,对待社交场上看不惯的所谓社会名流也能笑脸相迎,苏文纨的表里不一由此可见。
二苏文纨复杂性格的表现方式 1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式 语言描写既符合苏小姐大家闺秀的身份又透露出其绵里藏针的狡猾。例如,在方鸿渐羞愧地解释干丈人把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消息登在《沪报》之后,苏小姐自知之前是误会了方鸿渐(苏文纨本以为方鸿渐已有未婚妻却还糊弄自己),心里自然顿觉舒畅,但又不能表现得太露骨,于是她说了下面一段话:“那又何必呢!
他们那些俗不可耐的商人,当然只知道交了钱要交货色,不会懂得学问是不靠招牌的。
你跟他们计较些什么!那位周先生算是你的尊长,待你也够好,他有权利在报上登那段新闻。反正谁会注意那段新闻,看到的人转背就忘了。你在大地方已经玩世不恭,倒在小节上认真,矛盾的太可笑。”苏小姐先以“大人有大量”的口气批评周先生不懂学问,借以安慰鸿渐让他宽心。
之后又反过来说鸿渐的不是,这样显得更客观一点,双方都有错,谁也别太嫌弃谁。然后又说没人会注意,打消方鸿渐的后顾之忧,最差的结果也就是人家看了就忘了。
这些中听而中肯的话已经足以显示苏小姐的智慧,也足以使方鸿渐宽心,可苏小姐毕竟是带着醋意的,“在大地方玩世不恭”暗示方鸿渐在船上与鲍小姐的暧昧关系,讽刺方鸿渐的不知检点。连方鸿渐自己都“诚心的佩服苏小姐说话漂亮”。
神态描写方面更是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对突出苏文纨的性格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孤芳自赏,落落难合”刻画出了苏文纨“冷美人”的形象;“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全脸,腼腆得迷人”写出了方鸿渐唯一对苏小姐有好感的一瞬间苏小姐的神态;“苏小姐似嗔似笑”显示出了苏小姐看两个男人为自己争风吃醋时的无限满足;初次见到孙柔嘉时“眼光从头到脚瞥过”鄙夷之态尽显……细腻到位的神态描写不胜枚举。
此外,小说中也多次对苏文纨进行心理描写。如“苏小姐因为鸿渐今天没有跟自己亲近,特送他到走廊里,心里好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直接展现出苏文纨因受方鸿渐冷落而伤心落寞的心情。
“心里只是快活,没有一个成轮廓的念头。想这两句话:‘天上月圆,人间月半’……”,“觉得剩余的今夜只像海水浴的跳板,自己站在板的极端,会一跳冲进明天的快乐里,又兴奋,又战栗。”这两处心理描写极细腻地写出了被鸿渐“吻”过后的少女般的娇羞与兴奋。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苏文纨的形象因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对比衬托而更加饱满。 第一个与苏小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角色――鲍小姐。这个“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的被人称作“熟食铺子”的奔放女人与苏小姐简直是两个极端。
苏小姐看不惯她的装束,看不惯她的行为,看不惯她的一切,觉得自己才是有文化有素养的,自己才是留过学的中国学生应有的样子。
苏文纨与鲍小姐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加鲜明地体现出苏文纨的“假清高”,以及内心深处藏有的顽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残渣。 第二个与苏小姐形成对比的是她的表妹唐晓芙。
唐晓芙在苏文纨的介绍下出场,深受男主公及读者的喜爱,她不施粉黛却天然动人,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的性格,甜而不腻的外表,清新可人的姿态,聪明伶俐的头脑都让人喜欢。在这样美丽动人的女孩子面前,苏文纨就自然显得世故圆滑、矫揉造作。
同时唐晓芙与方鸿渐真实爱情的感觉也与苏文纨一厢情愿方鸿渐敷衍塞责的“爱情”形成对比,映衬之下,苏文纨确实可怜得让人同情。 第三个与苏文纨形成对比的是方鸿渐的妻子孙柔嘉。她们俩的性格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但很工于心计,长的不漂亮却也不丑”,她比方鸿渐会做人的多,方鸿渐是孙柔嘉精心选择的对象,从一行五人出发去湖南三闾大学的路上开始,她就悄悄地洒下了情网,她最大的成功是得到了方鸿渐,但也证明了这是她最大的失败。
而苏小姐却是步步为营进攻为主,不放过任何一个撮合自己和方鸿渐的时机。两人唯一的一次同时出场是在赵辛楣的家,显然从气势上苏文纨胜过了孙柔嘉,苏文纨也尽己所能从头到脚对孙柔嘉进行冷嘲热讽。
这样一来苏文纨的尖酸刻薄一眼便明。 3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的语言 钱钟书的《围城》属于讽刺文学。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
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在对苏文纨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这种手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堂堂的苏大小姐被百无聊赖的方鸿渐当做“安眠药片”,以求“眼前的舒服”;方鸿渐初到苏家拜访,就说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新奇的比喻加上夸张的讽刺,让人一读就心生厌恶;苏文纨心里正生着方鸿渐的气,作者写道:“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苏小姐的冷淡在比喻中更加形象生动……辛辣的讽刺,新奇的比喻在小说中俯拾皆是,幽默的语言贯穿小说的始终,不仅极大地凸显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而且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人爱不释手。
讽刺不是作者的本意,讽刺背后的东西才是作者想要真正传达给读者的。在讽刺之外,我们更可看到作者的深思和忧虑。
如写苏文纨期待方、赵二人为自己争斗时,书中写道:“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本来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逃窜所挂的遮羞布,这里通过人物的口点出,就为读者撩开了这块遮羞布,暴露出里面的肮脏东西,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政策。
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围城》的语言处处是幽默,时时有讽刺。 苏文纨形象的现实意义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苏文纨的身上毕竟集合了一部分人的生存现状。在《围城》里,虚荣心以及懦弱的人性满街在跑,如同苍蝇灰尘,飞粘在每个人的身上。在钱钟书所设计的这座《围城》里,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只在中学念过书”的粗俗妇人等无一例外的都表现出了他们那颗鼓涨的虚荣心,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揭示了人类固有的劣根性,它深深地扎根于人类的内心深处它的存在蒙蔽了人类的那双眼睛,同时也体现了在当时社会压力下的人性困境,揭示出现代小知识分子人性上的缺陷和悲哀。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围城〉的三层意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1期。 [2] 宋延平:《中西文化合流中的蜕变人格及其人生重读〈围城〉及〈围城〉研究札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2期。
[3] 张明亮:《钱钟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 胡河清:《钱钟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 翟学伟:《〈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围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 [6] 顾之川:《解读围城》,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7] 谢昭新:《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