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电话 竹立家:中国话语要让世界听得懂——当代“中国话语”及话语权构建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当代信息化世界,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我们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并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息化时代的"权力"制高点在"话语权"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及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进一步显现,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多样性.利益的多元性及互动的频

在当代信息化世界,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我们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并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话”

信息化时代的“权力”制高点在“话语权”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及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进一步显现,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多样性、利益的多元性及互动的频繁性进一步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全球性国家”的“存在感”,无论是从国家内部的公众愿望,还是从国家外部世界的现实需求来讲,都具有极强的时代紧迫性。

而在当代信息化世界,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我们必须要学会用自己的“说话方式”并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话”,要主动掌握控制世界舆论导向的能力,强化中国的声音。

不言而喻,当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这种状况导致的一个最重要结果是信息爆炸和“信息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民族国家之间的“控制边界”在信息流的冲击下显得七零八落。“信息殖民”正在成为发达国家谋取自身利益的一种新手段,通过文化娱乐、知识或金融经济、政治价值等信息渗透,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信息无边界国家”,向全世界输送和传播带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特征的各种信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即“信息殖民主义”正在形成,目的是使全人类在“心智”上都臣属于西方,从价值观到生活方式都按照资本主义理念的要求来重新塑造。

而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基本控制了信息化时代的“权力”制高点,即“话语权”,持续地、高频率地“大声说话”。

实现一个国家“话语权”的最根本支柱有两个,一是实力,二是价值观或意识形态

事实上,从公元1500年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开始,西方扩张性的殖民主义就非常注重对其主要扩张、侵略、殖民对象“东方”的研究,特别是对自己的近邻阿拉伯世界的研究,有一门所谓的“东方学”,而从来就没有一门与东方学相对应的“西方学”。

从那时起,东方就被西方定义为落后的和野蛮的,而西方是进步的和文明的,在西方人的叙事结构中,东方被描述为“消极的、原始的、柔弱的、懒惰的”等等,牢牢掌握了对东方的“话语权”,东方成为一个“被定义、被利用、被观照”的对象。

并且,西方一再在阿拉伯世界挑起矛盾、对立和动乱,并在乱中谋取自身利益,这种状况目前还在延续中。西方世界承续了自己“先天的”话语优势,在信息化时代继续扩大了这种优势,企图使人类文明继续按照有利于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

要改变目前西方世界的“话语权”优势,我一直以为在当前的人类文明形态下,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全面与西方“对话”的国家,为了国家和人类美好的未来,中国也应该肩负起用理性的声音说话的责任,并成为主动掌握“话语权”的文明国家。

我们知道,从历史经验和政治哲学的高度来看,实现一个国家“话语权”的最根本支柱有两个,一是实力,二是价值观或意识形态。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意识形态的鲜明性特征,决定了我们“话语权”构建的现实基础,而“话语权”的构建也将对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在当代世界,有资格在现代“文明制度框架”内进行持续的、平等的、高水平“对话”的,只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制度文明体系。中国作为新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自然而然就成为一些国家或一些人行使“话语权”的目标与对象,成为“被定义”的国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奇谈怪论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价值、发展方向遭到了任意的歪曲、诋毁、猜测、误解,甚至谩骂。这就是说,在目前的“信息文明”发展阶段,中国已经过了“韬光养晦”的时期,再也不能任由他人评判、分析和定义,我们必须积极地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人类文明事务,主动地在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事务中“发声”,成为维护世界公正和平的中坚力量,坚定地构建自己的“话语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国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维护者和推动者。

构建好中国“话语权”,中国的声音才会让别人“认真听”

首先,中国话语权的构建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明晰性,明确地、自信地、理性地表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特征的国家意志,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话语价值”取向构建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事框架”、概念体系、语言形式。

在当代文明形态中,话语的力量来源于“价值”的力量,话语权的实现取决于所传播的价值的“普世性”,以“公正民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就是承续人类文明发展目标的“普世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理论自信。

我们之所以坚持“公正价值”和“公正制度”,坚持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坚持“公正的社会”和“公正的世界”理念,正是源于我们对“公正”这一普世价值的理论自信,源于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深刻理解。

在以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分析框架中,在哲学形而上学层面上,我们坚持认为只有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有保证。中国的话语权,其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的话语权”,我们要坚定地用“社会主义话语”讲话,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文明框架中确立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声音才会让人理解和听得懂。

其次,中国话语权的构建,要以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为支柱,通过社会主义“公正制度”体系,明确表达社会主义的“公正价值”。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的文明体系中,主要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文明体系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框架”,社会主义的价值或“话语体系”要有“说服力”,要让人理解并信服,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主义“现实”的说服力,是我们向全世界所展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因此,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制度的运行和“改革”至关重要,按照“公正”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所实现的“公正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繁荣、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一个反映人类文明未来的“良性运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构建并掌握“话语权”的现实基础。

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一个实现了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社会现实,是最有说服力的“话语”。

总之,构建中国“话语权”,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价值”和“制度”两个方面打牢“话语”基础,做好当代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工作,使人民满意、社会公正和谐,向全世界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文明才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选择,“社会主义话语权”才会具有理论和实践内容,中国的声音才会让别人“认真听”。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