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致良知诗句 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
读客熊猫的书系分的比较明确,最喜欢的是这本史书真好看系列,入手了《血腥的盛唐》、《曹操系列》等等,当然也入手了最火爆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系列,两本头再加上一本传**录,翻了好几遍。似乎这些年,关于王阳明的心学,社会上也炒得蛮火的。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读的时候,友人见了,就要向我借书。刚好看到群里也有人提起它,那我就简单谈谈感受吧。
之前入手和细读的是度阴山老师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客真心很会招揽读者,在封皮的外包加注了“****九次强调知行合一”。好吧,我承认,虽然之前对王阳明早有所了解,也很想入手他的一个系列,但是看了这个封皮,也就不需要再做其他选择,直接当当就下单了。当当上很直接的推荐语,道破天机,公务员争相购买!好吧,必须再次中枪!
度阴山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之前看过他的另一本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非常喜欢他的叙事风格,所以这回看到是他的著作,更加坚信,这本书必须好看。作为资深历史研究者,度阴山老师在大学期间就通过反复诵读王阳明先生的《传**录》,深刻领悟了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其十年的文字功底,厚积薄发,写出了这部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称其王阳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他又是一个一生在开挂的人物?没错,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他作为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度阴山老师关于王阳明的著作,主要有两本,我重点是读了其中的第一部,第二部还在读。因为第一部的故事性更强些,基本上完整地描绘了王阳明大师一生的经历,他经历过耻辱、绝望、危险、孤寂、落寞等人生低谷,最终却悟得圣人之道,靠着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平息叛乱,扫清匪患,终成就了名满天下,永垂史册的事业,王阳明大师一生的传奇版经历,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向我们诠释了一代心学大师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选择和坚持。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经历坎坷和困难。只是岁月蹉跎,你在理想和现实面前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和众多希望以入仕成就事业的人不同,王阳明在最初进入政治官场的时候,便遭遇了人生的奇耻大辱,被当众廷杖。在明朝中后期那样一个宦官当权的时代,经历廷杖和下狱待死,这几乎就宣判了一个人政治生涯的死刑,何况他不过是一个刚入仕不久的新人,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有些倔强的年轻人,会在日后成就辉煌的事业。
在狱中等来的结果是被放逐,放逐到的是一个地处荒僻,虫蛇甚多,瘴气流行的南蛮之地。这或许是王阳明从来没有想过的境遇,尽管在临行前他写下过“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这样的诗句,但现实的困境,还是让他不得不面临荒野孤寂落寞的磨砺。
只是王阳明的伟大,毕竟和我们常人不同。他说,能勇敢向前是勇气,能转身是智慧,智勇兼备,才可成大事。在残酷的生存环境里,他没有就此沉沦,相反,他从现实世界回归了自己的思想世界,至此,传奇的人生拉开大幕。
有人说,王阳明的成功,得源于他和过往无数圣人一样,经历了苦难的磨砺,在逆境中爆发。但就如同作者度阴山老师说的那样,古往今来,死在逆境中的人多了去了,但为什么是王阳明呢?不是他特殊,也不是神赋予他某种力量,而是他自已一直以来的坚持。不是单纯地效仿朱熹的格物致知,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理解和发扬这其中的内涵,成就了自己的心学。
写这篇读书心得的时候,刚好和朋友就王阳明还有他的心学进行过短暂交流。我发现大多数人对他的理解还是基本一致,认为所谓心学,是他强调的一种心态,即正常平和的心态。无论波折是非,无论荣辱得失,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总会收获真谛。这多少有些心灵鸡汤的味道。在你低落时,会起到抚慰和激励的作用。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王阳明大师心学的精髓,我更赞同度阴山老师在这部小说中的解读,即知行合一。
王阳明终其一生,潜心追寻的并不是简单的儒家处事学问,心学,它其实是更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行为模式。王阳明倡导和发扬的心学,不仅仅在于对心的理解,更在于的是行。所谓知行合一,这里的知,不是知识和知道,更不是心情和心态,而是良知,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内心与生俱来的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要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会变得格外清晰,在理想与现实面前,就能够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而合一的重点除了坚持这种道德感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坚持身体力行。这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安慰和激励,这也是完全不同于孔孟与朱熹的传统理念。这是彻底的强调要善于取舍,付诸行动。这更是最实用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再看看王阳明悟道之后成就的事业吧。靠着知行合一,他率领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的巨寇;靠着知行合一,他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平定宁王叛乱;也还是靠着知行合一,他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他成就是的自己独一无二的心学理念,也成就的是一个普通公务员无法达到的事业,但他绝非仅靠把握心态和原则,他更积极地付诸了行动。套用****的一句话,他真正干在了实处,这才是知行合一。
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开心的事情,我们的一生中也总会经历低谷失落,我们的一生还会经历各种矛盾纠结和困惑,然而在大是大非,孰轻孰重以及风口浪尖的选择时刻,我们该怎么办?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王阳明告诉我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这是我们做判断做选择的基准。
在我们面临压力和困惑时,内心的确信是否该继续坚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要得到始终,仅有初心还不够,更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它不是简单的鸡汤自我鼓励,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总会有人抱怨自己离成功遥远,虽然自己的理想不算太大,实践起来也不会有很多困难,但总是因为忙而被最终忽略。其实,忙不过是你拖延症(也有叫懒癌)的借口。任何人倘若都能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那又何愁困难不破,问题不解呢?不要寄希望于外力或者奇迹的降临,你的成功永远来自于你脚踏实地勤恳地付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心学最核心的四句真言,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认真研**的的处事真言。世间有残酷,有丑恶,但你有良知和准则;世间的残酷和丑恶能够影响你,使你困惑,但你可以通过坚守自己的良知去抵御,它是你与生俱来的力量,因为它的存在,你不用刻意回避世俗的眼光,所谓的人情世故,无非是磨炼你心境意志的考验,内心的强大来源于此,也会因此,不断激励着你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的走下去,知行合一,就是你走向成功,成就事业的最强大力量。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我们不求能够成为像他那样的圣贤,但我们愿意坚守自己的良知,因为,那是智慧与道德的直觉,它何其明亮,也必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