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李晓红 李晓红校长上任之际思考武大的发展(转自武大海外校友论坛)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武大新校长李晓红年末之际走马上任,对于武汉大学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在顾海良之前也有一任工科出身的校长刘经南院士,可惜刘院士干得并不成功,他对武大唯一值得一提的贡献是购买了紧邻武测的原武汉经济学院校区.关于刘经南校长的一个经典笑话是,某位学生校园内遇到了刘校长向其反映住宿的问题,刘校长严肃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语重心长的对该同学说:你这个问题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解决,我们再研究研究.       学文科出身先书记后校长的顾海良,同样也治理不好武汉大学.在他任内,先后出现了常务

       武大新校长李晓红年末之际走马上任,对于武汉大学未来的发展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在顾海良之前也有一任工科出身的校长刘经南院士,可惜刘院士干得并不成功,他对武大唯一值得一提的贡献是购买了紧邻武测的原武汉经济学院校区。

关于刘经南校长的一个经典笑话是,某位学生校园内遇到了刘校长向其反映住宿的问题,刘校长严肃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语重心长的对该同学说:你这个问题要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来解决,我们再研究研究。

       学文科出身先书记后校长的顾海良,同样也治理不好武汉大学。在他任内,先后出现了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因贪污腐败同时入狱、校内员工持枪火拼行政大楼等教育界千古未闻的丑闻,还出现了解散哈佛博士周恒甫先生一手创办经营的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以及武大学生游行对抗武汉市政府的闹剧。

从这些事件看,顾校长缺少作为一名大学书记和校长应该具备的驾驭力、大局观、责任感和办事手腕。当然他的主要贡献是注重从办学指标上提升武大的影响。        在李晓红调任武汉大学的同时,北京大学的常务副校长林建华调任重庆大学校长。

相比较而言,我认为林建华更适合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科结构类似,内部派系斗争同样复杂,学化学出身又担任过常务副校长的林建华如能来武大,不仅对武大本身化学学科的发展大有益处,对整个武大的统筹发展也令人放心。

李晓红的业务专长在矿冶这一狭窄的领域,武汉大学本身也没有这样的学科专业,调任武大校长对正在参选院士的他来说没有多大好处。

可以预见的是,李晓红还会长期在武汉和重庆之间两头奔走:在武大做全职校长,在重大作兼职科研导师——全职兼职也有可能颠倒过来。        但我相信,将林建华调重大和将李晓红调武大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

近年来高校腐败大案重生,李晓红在重大担任领导多年,上面难免不警惕长期不挪窝导致群体性腐败。

"飞鸽牌""永久牌"的讨论对于李晓红来说也没有意义:上方叫他何时来他就何时来,让他何时走他就何时走。如果李晓红是一个有责任心有实干精神的校长,我愿意斗胆谈几点有关武大的发展意见: 一.如何正视武汉大学与国内其他高校发展的差距?        现在的武汉大学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发展太慢的问题,而是不能正视武汉大学的发展速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高速发展的差距的问题。

翻开武汉大学新闻网,满篇的都是沾沾自喜,从来都没有对比和反省。拿最近两年开展的中组部"千人计划"来说,清华大学引进了38人,上海交大39人,浙江大学30人,华中科技大学23人,而武汉大学呢?7人!

不可耻吗,四所合并的高校加在一起7人,能抱怨地域因素、国家重视程度因素吗?目前高校的竞争已经转变了人才争夺竞争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学校近期开展的合校十周年的讨论,也都是大幅宣传取得了多少成绩,引进了多少人才,却缺少认真的反省和正视差距。

我认为现阶段针对性地研究各大高校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寻找差距制定目标,并在整个学校的中高层领导干部中转变认识才是目前首要做的,定位准了才能更好制定目标求发展。

二.如何更好的融合四个学校(校区)?        从校区的地理位置上来讲,武汉大学的合并是最得天独厚的,四校区真正的连成一体,这是浙大、吉大、华中科大等高校完全不敢奢望的事情。

但合并十年,目前通过本人的亲身体会和各校的bbs的讨论来看,武大的校区融合是做得最差的。浙大合校后开辟了一个6000余亩的新校区,不管医学农学文理工,大一大二的学生全部在这里就学;华中科技大学将同济医学的低年级学生放在瑜珈山校区这边学习,而原来的城建学院的校区则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了。

这两个学校为什么要费尽精力这么做,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