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夫人 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逝世 自成体系独一人
我国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逝世
记者23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培刚教授因病于23日14时在汉去世,享年98岁。详细>>>
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图片来源:资料图)
——人生三次亮点:
■ 第一次点亮:农业国的出路在工业化
张培刚认为,农业国的出路在“工业化”,农业在提供粮食以外,还将为工业提供原料、剩余劳动力和市场,农业还可以通过纳税和出口形成资金积累和外汇储存,对工业资本积累是条重要的途径。这个观点比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所提出的类似理论要早了16年。
张培刚对工业化进行了全面而独特的定义,认为工业化不仅包括传统工业的现代化,还包括农业的现代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迈耶著作中关于“工业化”的观点,才与张培刚40多年前的理论相接近。
■第二次燃烧:“牛肚子理论”带动中部崛起
20世纪80年代,张培刚教授提出了他著名的“牛肚子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他是这样开头的:“有一次放牛时,一头大牯牛不慎陷入泥沼,我们赶忙牵牛鼻子,拉着牛头使劲往上拉,可是牛身却越陷越深。正束手无策时,有人扛来几根粗木杠,垫起牛肚子部位,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将这头大牯牛拉出泥潭。”
张培刚说,中国这么大,上海和沿海城市就是“牛鼻子”,广大中部地区就是牛肚子,重庆和西部城市是牛尾巴。如果这头牛要飞奔,中国经济要起飞,只拉牛鼻子、只扯牛尾巴,牛肚子还坠在地上,会有用吗?
“牛肚子理论”就是在沿海开放同时实行中部崛起,带动西部开发,促成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此后,这个理论成为“中部崛起”的理论依据。
■ 最后的光:85岁的博导,再执牛耳
经济学界的人士都深谙,没有张培刚,也许就没有发展经济学。1980年前后,西方经济学开始显现出衰退的端倪,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还没崛起。这时,张培刚再度提出了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给改革开放的理论界点燃起一盏明灯。
此后,已过耳顺之年的张培刚再次投笔从学,他主编出版了《新发展经济学》的专著,实现了研究立场、对象、主题、方法的重大变革,为发展经济学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详细>>>
——哈佛三剑客 天堂再聚首
张培刚走了。“哈佛三剑客”,终于在另外一个世界,重新聚齐。
1940年代前期,张培刚、韩德培、吴于廑三人,以而立之年,漂洋过海,求学哈佛。负笈康桥期间,三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的翘楚,时人称之为“哈佛三剑客”。
抗战结束后,“哈佛三剑客”先后接受国立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邀约,辞去高薪厚爵,回到武大任教。历经岁月磨练,三人分别修成业界巨擘:吴于廑成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韩德培成为中国国际私法学泰斗和一代宗师,张培刚是世界公认的发展经济学创始人。
——老人最后时刻只希望“不要花费太多”
“我们一直以为张老这次能挺过去,我们一直想为他过百岁寿辰,可惜……”昨日,在武汉协和医院,数位多年来一直参与救治张培刚的医务人员在回忆起这位大师时,言辞之间充满了感动与尊重、遗憾与不舍。
——巴曙松:张老是华科之幸
“刚刚接到噩耗,发展经济学奠基人、我的恩师张培刚教授于武汉辞世。先生已98岁高龄,近期因病住院,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刚刚接到通知,依然悲痛莫名,提笔不知所云。”
昨日下午2时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微博上发文,率先告知张培刚教授去世的消息。“有张老这样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实在是华科之幸。”作为张培刚的昔日弟子,电话里巴曙松声音低沉,言谈之中流露出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百岁诞辰之际将出传记
张培刚的妻子谭慧老师告诉记者:张培刚还曾提出著名的“牛肚子理论”,主张中国应重视发展中部以带动整体经济起飞,这正是“中部崛起”的理论基础之一。
他的弟子、华中科大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有关专家正在搜集资料,张老的传记有望在其百岁诞辰时推出。
简历:
张培刚,男,湖北省红安县人,1913年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之一。张培刚于1934年夏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1941年-1945年就读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年夏回国。
生前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兼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引。
主要著作:
(1)《清苑的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 (2)《广西粮食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 (3)《浙江省粮食之运销》,商务印书馆,1940年; (4)《农业与工业化》,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49年英文版初版,1969年再版;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初版,1988年版。
(5)《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合著),人民出版社,1980年。 (6)《发展经济学通论第一卷枣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湖南出版社,1991年。
(7)《新发展经济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8)《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 (9)《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