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手杨新海和他的生存环境:被家乡遗忘的人
2003年,中国惊现两个建国以来最为凶残的连环杀手。一个是平舆县的黄勇,杀了17人。另一个是正阳县的杨新海,杀了67人。巧合的是,他们都是河南驻马店人。为什么两个杀手都出现在豫南一地?当地的农村青年有着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正阳县是驻马店市最南端的一个县,与信阳市的罗山县毗邻。淮河穿过县境的南端,该县长期饱受淮河水灾之害。据当地政府官员介绍,正阳县的经济发展处于驻马店市的中等程度,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笔者几经周折,穿过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终于找到了杨新海的老家——汝南埠镇张家村杨陶庄。母亲已经记不清儿子的模样了。村子里没有几座楼房,绝大部分是砖瓦结构的平房。看上去像牛棚状的房子就是杨新海的家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分。
矮矮的房屋根本不像正常的民居。房子被分成三间,一间厨房、一间客厅兼卧室、一间牛棚。人畜混住,家里弥漫着牛粪的臊味。除了一张松木床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了。杨新海长得有点像他的母亲,所不同的是,这个农村妇女老实巴交。她的眼里含着一些恐惧,甚至不愿透露杨新海父亲何时能够回家。
她说,她有六个孩子,杨新海排行第四,从小很老实,学习成绩不错,还经常拿奖回来。“他还会画画。”他母亲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杨新海的正常成长过程突然间中断,他扔掉了书本出去当建筑工人。杨新海的母亲既记不清他辍学的时间,也不了解杨新海在外的生活状况。十几年来,杨新海仅仅回来过三次,他从未给过父母一分钱。她并不了解杨新海罪行的严重程度,只知道杨新海在外面抢劫,她反复说:“俺那孩个子不高,咋能干那事呢?”“就是在街上迎面走也不会认得”。
为了唤醒她的记忆,笔者想给她看看电脑里储存的杨新海的照片,她表示不敢看,坚持等到老伴回来再说。常年漂泊在外没有任何朋友。笔者还走访了几位村民,他们都表示对杨新海没什么印象了。年长一些的村民只记得杨新海少年时学习成绩不错,人也很老实,对杨新海的犯罪行为,他们均表示“不敢想象”。他们都说,杨家太穷了,杨新海小时候一放学回来就出去挖野菜。在这样穷困的环境中,杨新海还是读了几年高中。
笔者从村民那里得知,杨新海常年孤身一人在外漂泊,没有任何朋友。汝南埠初中的一位老教师透露,他曾听说有杨新海这个学生,但具体情况已无迹可查。除了汝南埠镇派出所还存有一张杨新海的户籍卡之外,他的家乡几乎失去了对他的所有记忆。就是那张记载杨新海资料的户籍卡也弄错了年龄。汝南埠镇派出所一位警官透露,杨新海本来生于1968年,在申报年龄时,杨新海不在家,是由其弟弟申报的,少报了两岁。杨新海案审查起诉阶段,河南省检察院派专人取证时才弄清楚他的真实年龄。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上也载明杨新海是1968年出生的。
从一个铝盆开始首次偷盗被家乡遗忘的杨新海,在流浪中更难找到家园的感觉。杨新海和其他民工一样,处处遭受歧视和白眼。有媒体报道说,他在打工中多次拿不到工钱,有一次在一家餐馆打工时被拖欠工资,杨一气之下偷拿了餐馆里的一个铝盆。这是他第一次偷盗。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杨新海开始落草为寇,干起了杀人越货的营生。
笔者从信阳、驻马店两地的公安部门获悉,豫南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犯罪率很高,从事偷盗、抢劫者众多,在交通工具上作案成为当地民工的一大特色。当地把到南方去偷抢称为“下江南”,这些专门从事盗窃的农民毫不避讳自己的“职业”,甚至在公共场合谈论自己的“业绩”。
一个正常情感的人蜕变为冷血恶魔“靠蛮力为生的人,恶劣的生存境况很容易将他们推上犯罪的道路。”河南大学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研究的学者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分析说,浙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商业文化,安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保姆文化,豫南地区也形成了以卖苦力为特征的劳工文化,这种地域性的亚文化影响着当地民工的价值取向、职业取向。
她说,杨新海是典型的犯罪人格,而不是反社会人格。比如说杨新海小时候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成长,学习成绩一度不错,还画得一手好画,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 杨新海作案时多半是灭门血案,不管男女老少统统杀光。这说明他已经从一个正常情感的人蜕变为冷血恶魔。一个曾经正常成长的人何以变得如此冷血?李玫瑾分析说,不排除和他的个人生涯有着某种联系。(文/王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