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科学院 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坚持"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

中国科学院 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学校大力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坚持“我创新,故我在”和精品办学、英才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1 基本简介中国科技大学 -基本简介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称“中科大”,“中国科大”,“中国科技大学”,或者英文简称“UST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全国重点 大学 ,为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之一;学校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声誉,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58年创建于 北京 ,首任校长为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 郭沫若 ,创立的目的是为了为国家在新兴学科方面的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聂荣臻 在开学典礼上称中科大的创办是“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由于1969年的战备大疏散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许多高校都被迁出北京;中国科大也于1970年迁至现址合肥市,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中科大规划的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中科大实行的是独特的“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一方面,中科大注重基础课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自建校始一度实行五年制本科学制(2003年改为四年制)。

另一方面,中科大也不断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和创新。例如,中科大是全国第一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还于1978年创办了著名的少年班,让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培养了一大批少年大学生。从1963年开始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中科大已有42名本科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每千名本科毕业生中产生一名院士,比例之高为全国之最。

中科大目前在合肥市有四个校区,此外在 苏州 、上海、深圳等地分别建有研究院。 [1]

中国科技大学 -学校历史中国科技大学

创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国家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新兴边缘科学技术领域(如 核物理 、空间科技等)。1958年初,北京地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包括钱学森、华罗庚等人)提出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

当年5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向中央提出申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都表示赞成。随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以及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 钱学森 、杜润生、郁文、赵守攻、于光远等人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开始创办学校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确立为学校名称,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成立暨开学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并称之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的一项重大事件”。

北京时期(1958年-1969年) 首任校长郭沫若?创建之初的校址在北京市玉泉路中共中央党校内。首任校长为郭沫若,郁文任党委书记。赵忠尧、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赵九章等当时的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数学系、化学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等系系主任并亲自授课。

在建校第二年,即1959年,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8月,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学校,成立科学情报系。

1963年7月14日,学校举行首届 毕业典礼 ,时任副总理的陈毅、聂荣臻以及校长郭沫若等参加了毕业典礼。从1963年开始,中科大曾短暂地招收过一些研究生,并有成立研究生院的计划,但由于文革的原因,没有能够实施。

1966年,本科学制改为5年。1964年,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原有的12个系简并为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6个系。当年,学校学生总数超过3000人,教师有800多人。

第二次创业(1970年-1992年) 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迁至合肥(1970年-1977年) 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以及战备疏散的要求,中科大是于1969年12月被迫搬出北京。

搬迁处曾三易其址(初为河南南阳,后改安徽安庆),最终确定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校址为原合肥师范学院。整个搬迁过程一直到1970年10月才基本完成,搬迁过程中图书、 器材 、教员均流失大半,其中教师数量不足百人。

1972年,学校开始了重建工作;由于师资缺乏,1975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1970届毕业生,组织他们回校学习,培训后作为补充师资。1972年到1976年期间,学校招收了一些学制3年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影响,但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到1977年底,全校教师达到1157人。

重新崛起(1978年-1992年) 1978年中共“拨乱反正”后,中科大逐渐回到正常的办学轨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高潮。 在中央的支持下和时任副总理方毅的推动下,中科大于1978年3月开设了少年班,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首期少年班共招收21名少年大学生。

同年,中科大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大陆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并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首批录取的研究生为107名;1983年,中国大陆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 白志东 、苏淳、李尚志、范洪义等7人为中科大培养的 研究生 。

从1979年开始,学校向国外派遣访问和进修学者,为学校的发展培养高科技人才。1978年,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去世;1980年,严济慈出任第二任校长;他随后提出了“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

1980年,中科大帮助建立了合肥联合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兼任合肥联合大学校长。1983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得批准在中科大设立,这也是第一个由高校运行的国家实验室。1984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校之一,中科大再度成为中国大陆最受瞩目的理科大学之一。

1986年,学校开始新校区(即现在的西校区)的建设。1992年,根据科技论文发表结果,中科大被国家科委评选为中国四所科研业绩最强的大学之一。1980年代,中科大思想活跃, 方励之 、温元凯等人对时政的评论曾全国闻名。

第三次创业(1993年至今) 1993年,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开始实施“211工程”;随后1998年,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

中科大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1995年进入)和985工程(1999年进入)支持对象,也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1998年,中科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从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更大的支持。

从1990年代开始,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现代化,将教学设备和方法进行更新,利用多功能教室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展开教学,并在校园中普及计算机网络,使得中科大校园网成为国内高校中普及面和使用率最高的网络之一。

1998年, 朱清时 担任中科大校长,开始推动学校改革;直到2008年离职,朱清时的任期长达10年,也是首任校长郭沫若之后,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并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1999年12月,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并入中科大,成为南校区;这也是1990年代兴起的大学合并浪潮中,中科大的唯一的一次合并。

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开始进一步支持中科大的改革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2003年底,中科院下属的多个研究所的所长或院士被聘任为中科大多个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并且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学校还与中科院的多数院属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通过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学校参与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继1989年建成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后,2003年中科大又独立建立了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使中科大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高校。 [1]

中国科技大学 -学校规模校园地图

校园共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校区 (中校区为合肥学院黄山路校区,2012年开始搬进)。

面积145万平方米 (未包括中校区)。

有11个学院,25个系、85个科研机构。

统计至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教职工3046多人,其中教师1083人,专职研究人员459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40人,教授46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5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还聘请了 杨振宁 、 李政道 、 丁肇中 、 丘成桐 、R.

F.Curl、Eugene Garfield Charles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名誉博士和客座教授。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5579人,其中博士生2090人,硕士生5822人,本科生7667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园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拥有资产总值7.3亿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初步建成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