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任总理简介】中国历任总理资料
一、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0.1-1976.1.8)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1910年春,随伯父离淮安,先后在奉天省银州(今辽宁铁岭市)银岗书院和奉天(今沈阳市)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1913年春,到天津。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9月,赴日 本留学。1919年4月,离日 本回国。参加并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参与发起成立觉悟社。1920年1月,领导天津学生运动。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GCD八个发起组之一)。1922年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GCD。
1923年2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1924年7月,奉调回国,9月抵广州。10月,任**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1月,出席中国GCD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参与领导黄埔学生军进行第一次东征,在**广东区委内改任常委兼军事部长。8月,和邓颍超结婚。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东征总政治部总主任,少将军衔。10月,参与领导第二次东征。11月,被任为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
1926年2月,任第一军副党代表。3月,中山舰事件后,和毛泽东等主张反击***,未被采纳。12月,至上海,任**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
1927年2月,任**上海区委军委书记。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总指挥。四一二事变后,主张迅速出师,直指南京,政治不宜再缓和妥协。5月,在中国GCD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任**临时中央常委。8月1日,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南昌起义。
1928年夏,筹备并出席中国GCD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作组织问题报告和军事报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任常委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长。11月回到上海。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
1929年8月,兼任**中央军事部长。起草中央8月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口授并审定中央9月给红四军的指示信,阐明红军的任务、前途、战略、发展方向等,指出毛泽东仍应为红四军前委书记。1930年3月,离开上海去莫斯科。7月,在联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8月回上海。9月与瞿秋白一起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主持召开**六届三中全会。
1931年1月,任**中央军委书记。12月,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
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1933年春,和朱德领导红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当面军总针织委员。
1934年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0月,参加长征。12月,在贵州梨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采纳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红军西渡乌江北上。
1935年1月,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议委托周恩来为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在四川省懋功以北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代表中央提出红军应北上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会议一致通过。此后经过与张国焘的斗争,和毛泽东等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于10月到达陕北苏区。
1936年4月9日晚,和张学良会谈,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共识。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任**代表到西安和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代表中国GCD在西安、杭州、庐山、上海、南京等地同国民党。***谈判,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7月,起草**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到山西开展华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对日作战工。12月到武汉,为**中央长江局领导成员。
1938年参与领导长江局所属地区中国GCD的工作,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建和发展。3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9月,参加**六届六中全会。12月到重庆。
1939年1月,**中央南方局成立,任书记,领导南方各省中国GCD的工作,推动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2月,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新四军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方针、任务等。3月,回祖籍绍兴,并指导浙江等省**地下党工作。6月返延安。7月,坠马,右臂骨折。8月,赴苏联就医。
1940年3月,回到延安。5月,到重庆继续主持南方局工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
国民党封锁消息,周恩来为新华日报书写题词和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并在南方局内部署应变措施。
1942年组织南方局干部参加整风学习。
1943年为配合整风教育,多次召开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馆党员干部会议,讲述**党史。7月,回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七大筹备工作。
1944年5月,出席**六届七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10月,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节庆祝会上发表如何解决的演说,指出挽救当前国内危机的唯一正确方案是召开紧急国事会议,取消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11月,飞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2月,回延安。
1945年1月,再到重庆谈判。2月,回延安。4至6月,参加中国GCD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仍任中央军委副主席。8月,日 本宣布投降后,和毛泽东,王若飞代表中国GCD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代表中国GCD在会议纪要上签字。
1946年1月上旬,作为中国GCD代表同马歇尔,张群组成三人委员会,通过谈判,达成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1月10日至30日,率**代表团参加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5月3日,率**代表团由重庆迁至南京。随即于军事三人小组其他两方人员赴湖北宣化店阻止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进攻,并同中原部队领导人研究,部署了突围方案。
这期间,周恩来极力防止内战,争取实现国内和平,但国民党军队终于在6月26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1月19日,周恩来率**代表团返延安。12月,兼任**中央城工部部长。
1947年3月18日,和毛泽东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同时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二条战线斗争。8月,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4月下旬,到河北省建屏县西柏坡(今属平山县)。在这里,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3月25日,和毛泽东等率**中央机关进入北平。
4月,率**代表团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谈判,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6月,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当选为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组长。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作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手书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10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2月,指出中国经济建设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领导。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我国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在会上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仍兼任外交部长。12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继续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主席。
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继续当选为主席。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向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前进。
在会上继续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9月,在医院最后一次会见外宾。12月,最后一次谈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二、二任总理华国锋(1976.2.21980.9.10)
[华国锋](1921)山西交城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GCD。曾任区游击队队长等职,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任交城县各界抗日联合会主任,后任**交城县委书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1949年夏随解放军南下后,任**湖南湘阴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南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区专员公署专员,**湘潭地委书记,**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委书记等职。
1968年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代理主任。1969年在**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70年担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1年调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副组长,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1973年在**十大上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上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他于2月出任国务院代理总理。4月发生*****后,由毛泽东提议任**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毛泽东逝世后,面对党和国家的严重危机,在10月同叶剑英、李先念等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实行隔离审查。
后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后经**第十届三中全会追认),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7年8月在**十一大上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被选为**中央委员,在十一届一中全会上继续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978年3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上继续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他在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期间作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根据**中央提议,接受他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的请求;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仍选他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副主席。在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分别召开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上,均被选为**中央委员。
三、三任总理赵zi阳(1980.9.101987.11.24)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zi阳和葡萄牙总理卡瓦科-席尔瓦代表各自政府分别在联合声明上签字
赵zi阳(1919)河南滑县人。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2月加入中国GCD。同年起先后任**滑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豫北地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40年6月后任**冀鲁豫边区第二地委(后改称第六地委)书记,1943年改任**冀鲁豫边区第四地委宣传部部长。1945年8月起,任地委副书记、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政委。1947年秋率地方干部队随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南下,任桐柏区党委副书记兼桐柏军区副政委,参与开辟桐柏解放区。
1948年参加邓县战役、襄樊战役。1949年3月后任**南阳地委书记兼南阳军分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华南分局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部长、副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并曾兼任广东省军区政委、广州军区第三政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集团迫害,被撤销一切领导职务。1971年起先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并兼任广州军区政委。1975年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1980年4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同年9月任国务院总理。他是**十至十三届中央委员。1977年8月被选为**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9年9月在**十一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80年2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1年6月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副主席。
1982年9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7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推选为代理总书记。同年10月在**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任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88年4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赵*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指出他在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对动乱的形成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在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期间,虽然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也有明显失误。全会决定撤销他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的职务,对他的问题继续进行审查。同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撤销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
赵zi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四、第四任总理李鹏(1987.111998.3)
李鹏男,汉族,1 9 2 8年1 0 月生,四川成都人,1 9 4 5 年1 1 月加入中国GCD,1 9 4 1 年3 月参加工作,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1 9 4 1年至1 9 4 6年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中学、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学习。1 9 4 6 年至1 9 4 8年任晋察冀电业公司技术员,哈尔滨油脂厂协理、党支部书记。1 9 4 8 年至1 9 5 5 年在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学习,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1 9 5 5 年至1966年任丰满发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阜新发电厂厂长。1 9 6 6 年至1 9 7 9 年任北京供电局党委代理书记、革委会主任,北京电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 9 7 9 年至1 9 8 3 年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华北电管理局党组书记,电力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 9 8 3 年至1 9 8 7 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 9 8 7 年至1 9 9 8 年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总理,1 9 8 8年至1 9 9 0 年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 9 9 8 年3月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退休后又写了本关于三峡的书,李鹏在该书的前言记述的一些事情是首次透露的。
三峡日记
李鹏退休后,虽然很少受到外界关注,但生活仍然充实。他曾经到湖北三峡和浙江杭州等地,在杭州还巧遇正在度假的香港特首董建华。李鹏显然对三峡情有独钟,据日 本媒体报道,10月下旬,李鹏在与前来访问的日 本前众院议长绵贯民辅会谈时表示,他正在写回忆录。卸任后终于有时间做自己的事了。他计划以日记的形式分成几本完成,目前第一本《李鹏三峡日记》已完稿。
李鹏6月出版《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
6月出版的《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是中国总理的第一本专题性回忆录,李鹏在该书的前言记述的一些事情是首次透露的。
他写道: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1985年1月19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邓小平同志在参加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我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小平同志听完我的汇报后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当谈到三峡移民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时,小平同志说,现在的移民方针对头了,100万移民也有办法安置,可以发展乡镇企业,也可以搞第三产业,还可以发展旅游。针对我说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同志讲,可以考虑把四川分成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回忆生平
李鹏在前言中也首次谈到自己的生平。他回忆:1948年9月,党中央从东北解放区选派21位青年人到苏联学习,我是其中的一个。到1949年8月,我们将进入大学,究竟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成为我们这些留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当时**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同志正在苏联养病,我们派代表去向他请示。他说:你们的专业由你们自己选择,但不要选择学政治,应该选择工科或经济。之后,我和其他几位同学选择了水力发电专业。这样选择主要受到两点启发:一点就是列宁说的,苏维埃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另一点就是我知道中国有一个大的水电工程设想,即三峡工程。
当时,我从报上得知萨凡奇修建三峡水电站的计划,一时炒得很热,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系三峡
我从苏联学成回国,分配到吉林省丰满发电厂工作,在那里前后工作了6年,参加了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的水电工程的施工、维修、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后来我到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工作,也参加了若干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1981年,我担任电力工业部部长,主持了全国电力工业规划工作。当时的规划认为,中国有三大水电富矿,即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以及红水河流域,都可以建若干梯级电站,是开发的重点。对这三个流域的若干水电站,我参与了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工作。1983年6月,我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工主管大型基本建设工作,担任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以后对三峡工程的重大问题和重庆直辖市的建立,都参与了决策和组织工作。
从1982年第一次考察三峡至2002年参加三峡工程的二次截流,我共到三峡工地及库区进行了15次考察。在这里,我特别怀念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是他们提出了建设三峡的设想,并主持了初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邓小平同志对建设三峡工程做出了重大决策。***同志就任**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起人们兴趣的是李鹏作诗。1994年12月4日,在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之际,他写了一首自度曲,名《大江曲》:
巍巍昆仑,不尽长江,滚滚东流。望巴山蜀水,沃野千里,人杰地灵,满天星斗。夔门天险,巫峡奇峰,山川壮丽冠九州。出西陵,看大江南北,繁荣锦绣。
却惜无情风雨,滔滔洪水,万姓悲愁。众志绘宏图,截断波涛,高峡平湖,驯服龙虬。巨轮飞转,威力无穷,功在当代利千秋。展宏图,恰逢新时代,万丈潮头。
五、第五任总理朱熔基(1998.3.17─2003.3)朱熔基 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GCD,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
1947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并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1951年至1952年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生产计划室副主任。1952年至1958年在国家计委燃动局、综合局任组长,国家计委主任办公室副处长,国家计委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1958年至1969年任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教员、国民经济综合局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1975年至1979年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室主任。1979年至1982年任国家经委燃动局处长、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