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涛香港回归 三军仪仗方队李本涛:香港回归收刀绝招展国威
李本涛,男,1972年生,1989年入伍,目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队长。曾执行司礼任务600余次,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克林顿访华等,赢得了"军中第一刀"、"军旅第一嗓"的美誉。
香港回归:"刀客"交锋 "绝招"制胜
新华军事:从1989年入伍算起,到今年您的军龄刚好20年。这20年间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李本涛:入伍20年,我曾多次担负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迎送外国总统、国家元首、军队高级将领的仪仗司礼任务,但最难忘的还要数参加香港、澳门主权交接仪式,以及去年担任奥运会、残奥会升旗手的经历。
新华军事:香港回归时有什么事情令您记忆最为深刻?
李本涛:印象最深的是与英国皇家卫队执行队长的"交锋"。
早在到达香港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想象到现场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并一一安排了对策。这种两个国家仪仗队的见面,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次。在我心里,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尊严,所以憋足了劲儿要在"交锋"中争上游。
要争上游,就要有些出奇制胜的"绝招"。于是我研究了各个主权国家的军刀礼仪,发现军刀礼结束时,所有国家的执刀者都是目视军刀入鞘。这个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能够不盯着军刀而直接收刀入鞘,军刀礼一定会更洒脱更有气势!
新华军事:要练成这一招儿,您一定吃了不少苦头。
李本涛:是这样。我还记得第一次练习的时候,我"刷"地一收刀,结果一下子把左手食指削下一块皮。一看见流了血,当时我心里还真是有点儿动摇:哎呀,别练了。但是后来还是坚持下来,并且动作越来越熟练,最终找到了收刀的"诀窍"。
新华军事:什么诀窍?
李本涛:右手是一点、胸前是一点、左手背是一点,把握好这三点,把三点连成一条线,收刀的动作就能又准确又潇洒。
新华军事:这个诀窍后来派上用场了吗?
李本涛:用上了。会见英国皇家卫队执行队长时,我先伸出了手,结果他没理我,而是转过身去行了一套军刀礼。当时现场有很多记者,情况很尴尬。我停顿了一下,很有礼节地把手收了回来,然后转身面向记者敬了个礼。紧接着,我也行了个军刀礼:拔刀、拖刀、立刀、撇刀、举刀礼、刀勾翘这些一系列的动作一气呵成,但是在收刀的时候,我举起刀,故意停顿了几秒,然后目不斜视,"刷"地一下直接收刀入鞘。
新华军事:目睹这样"人刀合一"的"绝招",现场有什么反应?
李本涛:当时现场的记者发出一片惊叹声。这时我又向对方的队长伸出了手,他很不好意思,也赶紧伸出了手。在"刀客"的交锋中,执刀者代表的是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的"刀法"一定要更有精确、更威风、更有气势。能够在香港的土地上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我也觉得十分的自豪。
奥运盛典:手升旗帜 惊艳鸟巢
新华军事:您担任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国旗、会旗升旗手,先后4次在鸟巢升起中国国旗,还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起了奥林匹克会旗和残奥会会旗。在此之前您担任过升旗的任务吗?
李本涛:从来没有接触过。一直以来,我担任的都是仪仗司礼任务,对升旗没有经验。但是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
新华军事:据我所知,升旗有手摇式、电动式等形式,我们为什么选择了手升式?
李本涛:其实最初考虑的是手摇式。但是综合考虑了场馆环境、军人形象等诸多因素,还是觉得手摇式有失风度,也不算美观,就放弃了这个方案。
其次我们考虑的是电升,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准确、安全。但是通过对历届奥运会升旗仪式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国家都在这个环节上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如果采用电升,我们的升旗仪式未免显得有些平淡。
期间很多人提出建议:手升是最传统,也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升旗方式。同时,能用自己的双手将国旗、会旗升起在鸟巢上空,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最后选择了手升,希望能让中国的升旗仪式具有中国特色。
新华军事:和其他方式相比,手升式难度大吗?主要有哪些难点呢?
李本涛:手升式是难度最大的升旗方式。首先是时间的掌控问题。如何在依照国歌、会歌的时间,将旗帜准确无误地升到顶端,对升旗手来说是个挑战。国歌我们比较熟悉,对旋律、节奏的把握相对来说容易一些。但会歌特别让人头疼:歌词是希腊语,根本听不懂,更别提找到升旗的节奏了。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甚至有点儿绝望:一点儿灵感都没有,这次恐怕要砸了!
新华军事:但最终您的升旗几乎分秒不差,这道坎您是怎么跨过去的呢?
李本涛:那是在鸟巢的第一次合练,我忽然听见孩子们在清唱会歌,小孩子们的声音让我觉得特别亲切、踏实。一打听我才知道,他们专门请了老师学习希腊语发音。于是我赶紧拜小朋友们为师,跟他们学习怎么发音,怎么一句句唱出来--就这么一下子找到了灵感。那天晚上我又戴着耳机听了一夜、琢磨了一夜,第二天我特别兴奋地告诉大家:琢磨明白了,我这就给你们演示!
新华军事:看来找到灵感很重要啊。那么除了把握时间外,还有其他什么难点吗?
李本涛:如何挂旗也是难点。开闭幕式时,旗帜是运动员抬进来的,要把旗帜挂在旗杆上再升起来,会耗费大量时间,这是实际情况所不允许的。但旗上又不能穿入挂旗杆--这样很不美观,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新华军事: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
李本涛:我们在旗绳上安了五个小环,这样升旗的时候直接挂好小环就可以,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五个小环又与五环旗相对应,正好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我们把这种挂旗法称作"环式挂旗法"。这种"有中国特色的五环",也算是我们在奥林匹克升旗历史上的一种创新吧。
国庆阅兵:快乐训练 气势为先
新华军事:您这次担任了三军仪仗方队的方队长,听说您这个方队的训练方法跟别的方队有很大不同。能透露一下您训练的"诀窍"吗?
李本涛:其实我们跟别的方队一样,都讲究苦练,但我们更注重巧练。所谓"巧练",不是偷懒,而是要在单位时间内训足。这样既不过度消耗队员的体力,有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新华军事:据说三军仪仗方队从不加班训练?
李本涛:我认为训练应该讲求"以人为本",要让阅兵训练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让队员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心态。以人为本,就要关爱他们的生活,该吃牛肉的时候就给他们吃牛肉,该笑的时候就让他们笑出声;以人为本,更要在训练中体现出来:只要单位时间训得足、训得好、训得巧,那就完全没有加班训练的必要。
新华军事:具体有什么"巧练"的方法呢?
李本涛:我们讲究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有些方法是很有趣的。比如说,我们会拿帽子遮挡住队员向下看的视线,我把这个叫做"视线遮挡法"。阅兵场上有75厘米线,久而久之有的队员就会对这条线产生依赖,总习惯往脚下看,这样一来军人的气势就没有了。所以把他的视线遮挡住,是让他找到自己的精气神。
新华军事:您更加看重军人的气势?
李本涛:在我看来,军人的步伐讲求三分动作,七分精神。军人的风范和气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训练不能盲目,我们的方队从来不要求出现多少"瞪眼王"、"踢腿王",那些是基本的训练要领,是踢出气势的前提。只有最后展现出军人的英姿,军人的神韵,这样的步伐才是成功的。
新华军事:您的训练方法果然很特别。也希望三军仪仗方队在阅兵中走出军人的风采。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李本涛:这也是我的愿望。谢谢。(新华军事记者 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