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女儿 由《党的女儿》 看国家京剧院的现代精神
金秋时节,国家京剧院在北京上演了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戏《党的女儿》。舞台上鲜明的现代戏风格赢得了观众由衷的掌声。该剧不仅题材是现代的,主题是主旋律的,而且演员的表演身段、唱腔设计、舞台造型等,无不体现着国家京剧院60多年来在现代戏的探索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剧院风格。
关于当代的京剧艺术是应该恪守传统还是追求创新,各种意见莫衷一是。笔者认为,传统和创新是繁荣当代京剧艺术的两翼,缺一不可;同时,在尊重传统方面,我们还应该把已经存在60多年的现代戏纳入京剧传统的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成熟的京剧艺术有百年的历史,其中,现代戏的历史有60余年,可以说,现代戏是京剧艺术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国家京剧院,始终把推陈出新当作崇高的使命,从“延安平剧研究院”到“中国京剧院”,再到“国家京剧院”,积累了一批可贵的现代戏经典,就更没有理由在现代戏创作上无所依傍、另起炉灶了。
《党的女儿》对情节戏剧性的强调,音乐上对突出地方色彩和人物性格调性的使用,舞台设计上的虚实相间,演员表演上对诸多现代戏传统的借鉴,都使得观众清晰地感受到流淌在国家京剧院血脉中的“现代”精神。
相比歌剧原作,京剧《党的女儿》突出了情节的戏剧性和情节推进的紧张性。在原作中,田玉梅躲过了敌人的枪杀实属偶然,京剧却将放过田玉梅处理成叛徒马家辉与敌人的预谋,因为他们妄图借助田玉梅找到已经密藏在山洞里的粮食和食盐,从而找到游击队的下落。
把情节的开端提到大幕拉开之前,不仅增强了整部戏的情节张力,也更加丰富了田玉梅的人物性格。田玉梅一上场就面临着敌人预设的陷阱和受蒙蔽的同志对她的不信任乃至敌视,她不仅要严守关于粮食和食盐的机密,而且要用自己的真诚重新赢得七叔公等同志的信任,还要查清究竟谁是叛徒。
这就使得全剧的前半部分变得更加紧张,观众的期待也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指向。但剧作又没有过度纠缠于如何解密,而是始终将田玉梅的形象塑造放在首位,并在第四场冲突最激烈的关头安排了一段【二黄】“导回原”成套唱腔,展示了田玉梅丰富、成熟、刚柔兼济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凸显了京剧现代戏所谓核心唱段的独特魅力。
京剧《党的女儿》的情节处理还有一处值得关注,那就是强调了区委书记马家辉叛变的个人原因。该剧不止一处提到马家辉结婚9年来一直盼望生儿育女,使马家有后。白匪军在抓住马家辉和妻子桂英后,对身怀有孕的桂英加以拷打,这才迫使马家辉出卖了杜鹃坡党支部的机密,叛变了革命,并与敌人共同设计,在杀害杜鹃坡全体共产党员时单留下知道粮食和食盐具体埋藏地点的田玉梅,好让她引路,将游击队诱歼。
这就摆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在亲情和传统道德与主义和信念不能兼得的时候,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如何选择?的确,这种选择很痛苦,但在革命大义面前,每一个革命者的正确选择都只能是唯一的,否则就有可能使大批的同志牺牲,党的事业遭受重大的损失。
京剧《党的女儿》的这个描写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马家辉这个叛徒的下场的处理上,该剧也显得十分妥帖:当田玉梅和桂英被马家辉带领的白匪军截住后,重新坚定起革命信念的桂英抱着马家辉同时坠崖而亡,以一个革命者的血肉之躯彻底否定了叛徒的传统观念和卑微人格。
作为京剧现代戏,《党的女儿》的音乐和唱腔设计也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令人耳目一新。该剧将序曲和幕间曲与唱腔适当区分,音乐部分突出作品的时代风貌和地方色彩,将管弦乐队与京剧传统“三大件”的音色融为一体;唱腔部分则既给人以新鲜美妙的感受,又不突破京剧唱腔的既有规律。
新美之处来自于对传统京剧和现代剧目音乐素材的灵活掌握和自由组合,但是严格遵循京剧的唱腔规律;演员演唱时既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又适合行当和演员自身的条件。若是音乐与唱腔两者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些,唱腔的风格更新颖一些,大概能够更加受到观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