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华教基地求雨山名人馆高二适章草书法赏析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高二适先生以书法名世,却尝视书法为"小技".先生自赏者,一为文,二为诗.他的文章精于考据,细大不捐;他的诗,见性见情,直抒胸臆.读之,如晤故人.比较起来,书法确是他的文之余.诗之余了.然而,世上但凡学问之道,没有不经过苦学深研轻而易得的,况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耶! 先生于书法亦如斯.他是将书法作为"学问"来研究的,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他曾自述学书经过:"余不敏,幼承先人余业,笃嗜临池.然草书无法

    高二适先生以书法名世,却尝视书法为“小技”。先生自赏者,一为文,二为诗。他的文章精于考据,细大不捐;他的诗,见性见情,直抒胸臆。读之,如晤故人。比较起来,书法确是他的文之余、诗之余了。然而,世上但凡学问之道,没有不经过苦学深研轻而易得的,况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耶! 

先生于书法亦如斯。他是将书法作为“学问”来研究的,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发现。他曾自述学书经过:“余不敏,幼承先人余业,笃嗜临池。然草书无法,中心疚之。不得已,乃日取唐本《十七帖》、《澄清堂》、《淳化阁》及《淳熙续帖》之初本研摹。

初临钟太傅,继乃专攻王右军,习之既久,遂得稍悟真草之书,非由草隶、隶、篆入门,不能得其正轨。”年愈五十时,“乃出旧藏松江石刻皇象《急就章》暨元人宋克补本,朝夕临摹。又久之,始稍解章草偏傍法则及由篆隶省变而为草之途径。

……”由此可见先生于书法探求之艰辛。与书史上许多大家一样,他们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书法技能的训练阶段,而是追本溯源,学、思相辅,形成自己的书法理念,确立个性的书法审美。

在这方面,高先生尤其显出。他对古代大师决不盲目崇拜,甚至敢于傲视前贤。尝有诗云:“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怜渠悬之酒肆间,只恐醉僧亦不晓。……”这并非一般的轻狂之言,“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他是力主学草必由章草为不二法门的。 

该作为二适先生墨迹,书云:“章草为今草之祖,学之善,即草法亦与之变化入古,斯不落于俗矣。适题。乙未正月。”引首钤朱文“长乐”闲章;款后钤白文 “东台高氏”名印。乙未即1955年,先生癸卯(1903年)生人,此时五十二岁。

按先生学书自述,年愈五十时“乃出旧藏松江石刻皇象《急就章》暨元人宋克补本,朝夕临摹”,此书是其学习章草阶段之作。通篇皆取章草之法,并以干墨渴笔为之,遒劲露锋而无霸气,奇崛不拘且仪态大方。幅面32个字,章草中还间以行、楷、隶,如“化”、“古”字,平添了变化和异趣。又因是读书时所题,不择纸笔,信手写就,率意朴质,高古不俗。 

先生晚年力学章草,勤而有功,其书足可俯视古今书坛,其因皆得之于章草。也印证了他的观点:“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 

高先生作书喜以健毫,书风遒劲潇洒。其实就书写而言,过硬、过柔都会带来操控上的难度,贵能使柔若刚,操刚见柔。南京偏就出了两位圣手:林散之的柔中寓刚、高二适的刚中见柔。  (求雨山名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