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情况汇报

2017-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2003年沈阳市科协在全国首创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以来,十年间,全市已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3家,引进院士专家230名.在院士指导下,有20多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研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形成自主研发成果;开展100多次决策咨询和项目论证;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20多项;直接传带学术带头人300多名.以RO110重型燃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产品研发成功并批量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

自2003年沈阳市科协在全国首创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一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以来,十年间,全市已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3家,引进院士专家230名。在院士指导下,有20多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研项目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形成自主研发成果;开展100多次决策咨询和项目论证;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20多项;直接传带学术带头人300多名。

以RO110重型燃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产品研发成功并批量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贡献了力量。

全国30多个省、区、市来沈学习考察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2009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对刘大响院士关于沈阳院士工作站经验的体会文章作出重要批示:“请甬祥、匡迪、万钢阅研。

院士工作站是一个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好创意、好形式,请论证研究,可否予以推广。”2010年,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协组成国家调研组,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中,国家四部门对沈阳院士专家工作站经验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沈阳对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及成效

1.突破技术制约取得重大进展,关键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沈阳黎明航发(集团)公司承担的RO110重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是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所研发的产品属世界领先的高技术集成产品,对于国防安全意义重大。因发达国家技术垄断,我国只能靠自主创新取得核心技术。

为促进这项当代世界顶级产品研制成功,公司在市科协协助下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请进12位院士参与攻关。刘大响院士领衔向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防科工委建议,希望在“十一五”规划中对该项目重点支持,得到积极响应。

同时,院士们还多次约见时任***的***同志等辽宁省领导,为黎明集团争取了7个亿的资金支持。刘大响、柳百成、艾兴等院士专家及其研发团队,在表面热障涂层、大型薄壁铸件、高速切削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中集成攻关,终于将R0110重型燃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5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北方重工集团2004年最初萌生研发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项目时,对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特别是主机关键部件设计制造一无所知。经市科协推荐,集团公司领导专程赴京拜访钱七虎院士,得到钱院士的坚定支持。随后,钱院士正式向国家科技部提出了《关于推荐沈重参加国家“863”隧道掘进机国产化重大科技专项的建议》。

因项目研发亟待高层智力指导,集团公司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院士们的论证直接向国家申报立项。一年后,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项目被列为辽宁省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项目,获得首批项目资金支持,并成功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

经过一年多的攻关研发,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成功下线,产品技术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占据技术创新制高点以后,北方重工集团以绝对控股成功收购了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和法国NFM公司,拥有了世界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实现了跨国经营。

目前,集团公司已签订多种规格型号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合同60多台,销售收入达到60多亿元。

2.打破人才供求“两张皮”制约,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由于历史形成的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的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体制障碍造成了人才供给与智力需求“两张皮”,成为困扰企业创新发展的一大难题。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引导院士领衔团队走出院校院所,带着技术、成果和智力直接进入企业,既为企业吸纳高新技术架了“桥”,又为院士专家施展聪明才智铺了“路”。

沈阳中科靓马生物工程***在范云六、卢良恕、张树政等院士的指导下,公司先后聘请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科院遗传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东北农业大学等4支研发团队,在萤火虫荧光素酶研发上集成攻关。

开发的“ATP荧光法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达到同类产品国际水平,现已批量生产,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国内领先的技术手段。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针对人工角膜和生物制药研发,迅速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聘请谢立信、刘耕陶、陈冀胜、姚新生等院士及其团队开展定向研究,“眼用组织库”建设、军事眼防护等项目取得突破。

同时,在院士指导下,先后与中科院北京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干细胞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眼科研究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一系列项目团队。

沈鼓集团先后与西安交大、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共建科研基地,每年输送300多名科技人员到三所高校院士所在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接受培训。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院士们面对面地向企业科技人员传授技术,培训层次有了提升。

沈阳协合集团邀请裴钢、杨胜利、刘昌孝、顾健人、王红阳等12位院士进站工作,在“单链抗体融合蛋白基因靶向药物”、“超抗原高聚生口服液”等项目开展合作。2012年,作为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118超抗原抗肿瘤国家一类生物新药研究”启动。在院士的举荐下,公司多种超级抗原菌种成功搭载“神七”、“神八”、“神九”,开展生物太空航天育种,实现了超抗原应用领域历史性突破。

3.有效增强了学科学术发展实力,学科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显著提升

沈阳医学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经院士引荐,先后选送30余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深造,形成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团队。该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每年选派科技骨干到盛志勇院士所在的全军烧伤研究所研修,并与对方达成定

博士生协议。学院还在院士引荐下,派出一批教授级学者到第一军医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客座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沈阳师范大学抓住2003年承办中国科协年会主会场的地利优势,一次引进20多名院士担

教授,动物、物理、化学、生态、化工、自动控制等一批学科被院士带动起来。沈阳大学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聘请6位院士和一位学部委员担任学校“名誉教授”,依托学校的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带动学校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快速发展。

孙铁珩院士领衔与乌克兰合作开展“价铬与有机废水联合处理工艺研究”等项目研究成功。杨圣明学部委员领衔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在院士们的帮助指导下,沈阳大学增加了1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

4.发挥“思想库”作用,依靠院士专家引领科学发展、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各区县(市)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后,紧紧围绕发展区域经济开展咨询论证,请院士专家出谋划策。和平区曾准备在辖区内的长白科技园区投资建设海洋公园、生产锂电池和兴建大型垃圾焚烧场。提请院士专家论证后,区里充分尊重院士专家的意见,毅然撤销了建设计划,规避损失十多亿元。

苏家屯区邀请院士就“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和“绿岛现代农业开发”战略发展问题进行咨询论证。院士们提出的“要在大沈阳经济布局的背景下考虑苏家屯区城市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建议,得到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中。

于洪区采纳陈文新院士提出的减少农田氮肥使用量的建议,2004年全区种植豆类作物2万余亩,降低氮肥用量50%,节约投入60万元。

同时,在专家建议下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新培训劳动力2000多名并实现了就业。铁西区针对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厂的地下水锰元素含量超标的问题,采用张杰院士生物除锰技术,解决了水质问题,节约资金1亿元。

沈北新区邀请朱高峰等院士专家,就建设光电产业工业园、农产品深加工、新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把脉问诊”。院士们的鼎力相助,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力地促进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做法及体会

1.领导高度重视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前提。院士专家工作站自创建以来,一直得到市级四大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厚爱。主要领导亲自为受聘院士颁发聘书,出席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各类活动。具体分管科协工作的市领导,更是亲历亲为,不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情况,切实解决问题,而且为院士们过生日,与院士们交朋友,使他们加深了对沈阳的感情,增强了参与推动沈阳创新发展的责任感。

各建站单位高度重视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由“一把手”或技术总负责人亲自挂帅,定期召开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题会议,听取工作站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和部署下步工作。

院士专家到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单位负责人全程陪同,并认真听取院士专家的建议。

2.政策经费支持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保证。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2011年,市委办公厅转发了市科协《关于积极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2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2]2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对由院士主导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引进、培养院士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建立院士工作站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单位给予经费支持”。

2012年底,成立了沈阳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牌子加挂在沈阳市科普宣传中心,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下设院士服务科,新增编制4人。

今年,经市人才办研究同意,报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批准,拟成立沈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单位由市人才办、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等部门组成。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导资金,为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引导资金3-5万元。

3.各方通力协作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根本。在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过程中,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统一步调、密切配合,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着力提供保障。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了建站费用;市人才办、市科技局在科技、人才项目中,对院士领衔的科研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市经信委、工商联等单位积极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推动院士与建站单位项目对接;各区、县(市)积极举办各类论坛、讲座,邀请院士广泛参与。

这些都为院士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保证。

4.对接工作缜密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关键。在工作站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市科协和各建站单位注重细致对接,精心操作,使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内涵充实,工作扎实。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征集工作。市科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技术需求,并从中选择一些亟待突破技术障碍的项目提报给院士专家。

院士们普遍感到来沈阳不是做“秀”,而是真做事。二是有效实施项目对接。院士进厂前,要让院士了解项目需求;院士进厂后,分别与企业领导、企业技术部门和一线研发人员交流对接。这样做,有利于院士尽快熟悉情况,迅速指导研发,从而实现了早对接、早攻关、早出成果。

5.坚持感情留人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发展的基础。市科协和各建站单位坚持“四必访”,即逢年过节必访、家中遇事必访、立项攻关必访、出台决策必访,把真诚关怀送到院士心头。各建站单位都为进站院士及专家团队提供了优良的、人性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指派专人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并与院士进行沟通协调,保持紧密联系,做到周周报情况、天天有信息。

并按照院士的专业和技术专长,与相对应的技术室(所)结成对子,组织专业人员去院士实验室学习研修。

同时,从院士抵达沈阳的第一时间起,就为院士“量身定做”全套的个性化服务,在机场、车站,我们为院士安排了贵宾通道;院士下榻宾馆,直接取钥匙,无需烦琐的登记;在院士集中来沈参加活动时,我们还要特地为院士安排研究生、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二对一”或“一对一”全程引导服务。

并对院士本人的工作生活规律、兴趣爱好和出生日,市科协留意了解,在接待服务中突出个性化特点,以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增进了院士对沈阳的感情,为留人留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起步最早,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南方一些地区相比,在重视程度、推进力度和发展速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1.战略定位不高,推进力度不大。目前,我市在引进院士等高端科技人才的高层统筹和组织领导体系建设上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目前没有形成强大合力,各有关职能部门间合作较为松散,职能明晰、分工明确、运转顺畅、绩效突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工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在项目选择、院企合作等方面工作运行尚不规范,造成资源浪费、进展缓慢等被动局面。

2.配套措施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设需要国家和省市级层面指导规范,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鼓励和扶持建站工作。目前,我市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政策体系正处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建站扶持资金和项目引导资金等方面,与江苏、浙江等南方一些地区相比,沈阳的资金投入显得杯水车薪。

3.企业认知程度低,积极性不高。民营中小企业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最广阔空间,但由于规模实力、发展理念、创新意识、认知程度等等原因,在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方面显得消极和被动,与南方发达地区争先恐后要求建站的氛围相比,反差很大。特别是有的科技型重点骨干企业设立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积极性不高。

下一步,沈阳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指导服务,推动自主创新,为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