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士的担当 烈士女儿成千珍的奉献与担当
古稀之年的成千珍每天一大早都会绕着村里走一圈,瞧瞧地里庄稼的长势,看看村里的卫生和安全。岁月在成千珍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沧桑,也写满了坚毅。
成千珍是烈士的女儿,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部丘陵区的东陆开村,她依靠坚忍的信念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一个多灾多难的家族带出阴霾,又领着一个村子走上和谐发展的坦途。现在,她仍然无私奉献,服务于村里的大事小情,成为村民、村干部心中的“奶奶顾问”。
“有我在,就有家”
成千珍的父亲1938年参加抗日,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作战,1949年为国捐躯。“那年我8岁,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把一张由毛主席亲笔签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烈士证书送到我家,只听见我娘哇地一声大哭,瘫坐在地,以后日子咋过呢?”但年幼的成千珍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强忍着眼泪没流出来,对母亲说:“咱们能挺下去,我撑起家……”那一刻,成千珍立志要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她除了努力上学,学好功课,还竭尽全力地照顾好母亲和弟弟。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成千珍凭着坚忍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父亲是为革命牺牲的,我也要长志气,16岁那年,我考上了邯郸师范学院,两年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千珍说,18岁的大姑娘,又有一份好工作,可以说,条件好的小伙子任她挑选,但是成千珍却有自己的主意:如果我离开了这个家,我娘和弟咋办,谁来照顾他们呢?
最后,成千珍嫁给了中史村的农民董文亮,一个善良的庄稼汉。夫妻俩夫唱妇随,合力照顾着母亲和弟弟。在他们的照顾下,患有癫痫病的弟弟成千海渐渐长大成人,也同一个残疾姑娘成了家。对于弟弟成千海来说,成千珍不仅仅是姐姐,也是父母,自成千海结婚以后,成千珍的担子更重了,她除了给学生们上课就是在家里照顾母亲和弟弟一家。
随着岁月流逝,弟弟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了,却都遗传了父母的基因,成千珍既是姑姑又是妈,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孩子养大。随后,一个侄女嫁了出去,另一侄女成彩霞留在家招了个上门女婿。接着,弟弟的两个孙子相继出生了。成千珍又开始了照顾孙子的生活。尽管成千珍照顾一家人无微不至,但岁月无情,母亲和弟弟、弟媳相继去世,她为他们张罗了后事,两个孙子也渐渐长大,成千珍也老了,但她并没有停下来享清福。
“只要还能动,我就继续为村民们办事”
“虽然现在富裕了,也要保持勤俭朴素的好作风。”作为一名老师,成千珍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工资,可她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
一次,当她听说一个叫王元喜的孩子已经12岁了还没有上学,便来到他家。一看,成千珍惊呆了,王元喜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常年有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她摸着王元喜的头问:“孩子,想上学不?”王元喜一下子就哭了,“老师,我没有钱,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
”孩子的话让成千珍鼻子一酸,“孩子,没有钱,老师给你拿,跟我上学去!”就这样,王元喜入学了。长大后的王元喜成为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每逢节假日,他都去看望成老师。回忆起那段往事,王元喜激动地说,“至今我都把成老师当作自己的妈。”
“我小时候穷,看不了穷孩子受委屈。买不起书的我买,交不起费用的我交,冬天穿不上棉衣的孩子我就连夜给他缝制,没有鞋穿的孩子我来纳鞋底做新鞋。我手很巧。”成千珍乐呵呵地伸出手。
2004年,将近花甲之年走下讲台的成千珍,又迎来了人生新的角色,她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三届,直到2012年。8年来,成千珍义务为村里做事,不但一分钱工资不拿,还垫资修建了文化广场和学校。村民的大事小情,都喜欢找她帮忙。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家快乐了,小家就幸福了,家庭和谐了,人们也就有劲儿奔小康了。”成千珍说,自己是烈士的女儿,父亲那一辈的精神这么多年一直影响着她,只要还能动,就继续为村民们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