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恒甫武大 武汉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邹恒甫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尊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以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身份,参加长江学者受聘仪式,并在长江学者座谈会上发言.    77年恢复高考,当时15岁的我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82年5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国家送我到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深造,于86年获得硕士学位, 89年5月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世界银行供职.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对武大,对祖国都有深深的感情,我一生的事业在这里,所以不管条件怎么样,我都会在祖国

    尊敬的陈至立国务委员、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以武汉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身份,参加长江学者受聘仪式,并在长江学者座谈会上发言。

    77年恢复高考,当时15岁的我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82年5月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之后国家送我到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深造,于86年获得硕士学位, 89年5月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世界银行供职。是国家培养了我,所以我对武大,对祖国都有深深的感情,我一生的事业在这里,所以不管条件怎么样,我都会在祖国奉献我的一份力量。在国外的求学与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世界主流经济学的魅力以及对实践指导的重大意义。

归国后大为感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界与世界主流经济学不接轨的事实,于是尝试着引导中国的经济学人吸收、引进当代主流的经济学思想。这一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很荣幸在2004年被《世界商业评论》评为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1994年在母校武汉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高级研究中心,下设数理经济、金融两个专业,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中心陆续建立了国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和中西比较哲学专业。我设想陆续建立起理论物理、数学的研究班,期望能办成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那样的纯理论研究机构。

    中国现在的状况是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就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精尖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管理理论而言,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很多的优秀学生和学者选择到国外留学、求学。

我记得不错的话,自从国家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选择回国服务的人员多了很多,素质也不断在提高。以前,出国的留学人员在面临签证官的询问时总是说学成后要回国贡献,但以前很多人嘴上这么说,心里确是想找机会留在美国。

但我相信现在大多的人心里真的想回国来发展,因为中国现在的机会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改善。大家也可以感受到归国的人员是增加了许多。中国存在着大量的机会,但是仅仅只有机会是不行的。

如果没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的人才计划与政策,相信很多现在已经在中国科技前沿奋斗的归国学者们还将会因在国内外研究条件的悬殊差异上而犹豫不决。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人才的世纪。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企业、学校、院系,谁能吸引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科技与实力的竞争中胜出。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转变了社会思想观念,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潜力,为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科技的发展不是讲有多好的物资基础设施,关键是科研人员的多寡和优劣。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深有体会。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学科的兴起和衰落,往往都因一个或几个关键的人的引进或离开而决定。

我很愿意谈论普林斯顿大学,它的高级研究所。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美国一个大家族给普林斯顿捐了一大笔钱,普林斯顿大学就用这笔钱办起了高级研究所,在数学、物理、哲学等领域开展研究,他们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挖来了爱因斯坦等几个大师,包括后来美国的核弹之父奥本-海默等,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因此迅速成为美国一流的学术研究中心。

由此可见人才与资金对科技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借此机会,我想就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一点建议。

    一是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支持力度,扩大选派规模和选派范围,特别是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出国深造,促使他们紧跟国际学术前沿。

据了解,历届长江学者基本都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这充分说明出国留学对加速造就高层次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选派更多优秀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到国外学习,同时,扩加大外国留学生的招生规模,促进中外学生间的交流与碰撞;改进大学的教学模式,如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等,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是推动人才队伍构成的国际化。建议实施"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要简化办事程序,使回国工作手续简单、明确、程序化、制度化。

同时,要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吸引海外人才。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模式,如全职、兼职相结合,固定、流动相结合,并采用国外科研机构的先进管理模式,组建优秀的学术团队。

    三是推动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建议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积极申请承办国际学术年会,加强国内学者与国际学术大师的接触,让我们的学者走到国际学术前沿,进入到最活跃的科学家群体当中去。

    四是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在此呼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方面是进一步加大国家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国家应从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个人和企业捐款或设立基金等等,广开教育资金渠道,为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