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不了情周树森 周树森:现在的新加坡队再打100次也赢不了国乒
在一周前落幕的东京团体世乒赛上,中国队再次包揽男团、女团双冠,中国男队获得史无前例的7连冠,而女队只是连续第2次登顶。4年前的2010年莫斯科团体世乒赛,新加坡女乒在决赛中以3比1爆冷击败中国女队。这是中国女队自1993年至今,惟一一次在“三大赛(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团体赛中失利。
彼时,新加坡队的主教练正是周树森。这位曾在北京队执教28年的老帅,2009年挂帅新加坡队,一手将其调教成为伦敦奥运周期除中国队外成绩最好的队伍。日前,记者在京与其叙旧论今。谈起4年前那场比赛,已从新队卸任的周树森连连摆手,直说冠军是“瞎蒙”的,“什么‘惟一打败中国队的教练’,其实也要靠运气的。现在再打100次,新加坡队也赢不了。”
“从来就没想过会赢”
提起4年前那场球,周树森连说了好几遍:“从来就没想过能赢。”他说,“那次,中国队绝对不是输在技术水平上。”
“当时新加坡女队跟中国女队的实力对比也就三七开,无论谁看都知道新加坡队在下风。新加坡队的名单也没有奥妙,只有冯天薇、王越古、孙蓓蓓那3个人。”谁知,冯天薇在首盘和第4盘分别赢了丁宁、刘诗雯,老将王越古则在第2盘中击败刘诗雯,中国队只有郭焱在第3盘击败孙蓓蓓,得到1分,“丁宁从来没输给过冯天薇,而且当时丁宁上来就赢了两局,2比0领先,第3局又是8比3领先,谁想到冯天薇能翻盘?刘诗雯更不可能输给王越古啊,都知道王越古10年前就退役过,胖得跑都跑不动。”
直到新加坡队2比0领先时,周树森才暗自想:今儿没准要赢。“第4盘,冯天薇打刘诗雯。她俩球路接近,有得一打。我当时感觉,刘诗雯肯定紧张,而冯天薇则是拼对手,气势正旺,所以也就没怎么给小冯讲技战术。”整场比赛,周树森给队员说球没有超过3句话的,“那种时候,说多了没用,她也听不进去,只要气势拼出来,有机会就随便出手吧。打球有时候就得靠蒙。”
周树森说,当时中国队输球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多少还是有些麻痹。中国队也没想过会输,没把新加坡队当回事。其实稍微认真一点,根本不可能输。”另一原因就是丁宁、刘诗雯当时的心理素质还不过硬。两人当时是国乒参加历届世乒赛决赛最年轻的上场队员,“世界大赛的决赛,气氛跟普通比赛完全不同,这种时候更多的是比心理。队员心里慌了,再高明的教练也控制不了。”
那场比赛后,国内不少网友痛斥周树森和原籍中国的几名新加坡队员是叛徒:“一个中国人带领一帮中国人打败了中国队。”对此周树森也曾感到压力,“当时有朋友发短信给我说,老周,你可真敢赢啊,你还想回北京吗?可我觉得胜负乃兵家常事,给中国队敲敲警钟,对备战其他比赛也有好处嘛。”
实际上,中国乒协领导、当时的中国女队主帅施之皓和几名队员,也并未因此与周树森产生隔阂,“见面还是好朋友。”
“50年也赶不上国乒”
当今世界乒坛,中国队是绝对霸主。周树森也承认,像2010年那样爆冷击败中国队“绝对属于千载难逢”。搞了50多年乒乓球,他认为,国乒之所以强盛,体制保障是第一位:“这套体制不变,再过50年其他球队也赶不上中国队。”
“在乒乓球项目上,中国的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非常成熟。国家队集中了最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后勤保障完善。地方队积极性也很高,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整个梯队建设非常完备。”与之相比,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业余训练体制,根本无法保证球员全身心打球。
周树森以新加坡为例,“打球的人不少,尤其2010年世乒赛夺冠后,连学校里都开展乒乓球了。但那些都是业余爱好,打着玩。整个新加坡只有国家队那几个人拿打球当饭碗。”他透露,新加坡队里的球员挣得也不多,像本土新秀李思韵的月薪才2000新币,“读个大学出来,至少也能挣三四千,家长当然不愿意孩子中学时花费精力练球了。”
中国队的垄断地位能否被打破,何时能破?周树森认为,国际乒联在东京世乒赛期间通过的“允许跨协会配对参加双打比赛”提案,不仅能令其他队伍“分享”到金牌,也能真正促进其水平提高,“就像北京男篮引进马布里,不光是拿冠军,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技术、意识、训练方法、对项目的理解……中国队也计划邀请其他球队一起训练,这也是对手取经的好机会。”
谈到国际乒联,周树森还顺便“吐槽”了几句,“总是改革也不行,你看这一次次改革,由21分制改11分制、小球改大球,等等,其实都是为了限制中国队。咱们基础雄厚,适应能力最强,反而是其他协会越改越没戏。”
“看着丁宁她们长大”
周树森执教北京队近30年。2005年全运会女团半决赛,北京队以0比2落后于辽宁队。第3盘,初出茅庐的丁宁爆冷建功,横扫此前从未赢过的常晨晨。第4盘赛前,即将上场的张怡宁对郭焱说,你好好准备决胜盘吧,看我先把这盘拿下来。果真,两人分别击败郭跃、王楠,助北京队上演大逆转。
时隔近10年,说起这场球,时任北京队主帅的周树森仍津津乐道。自1981年带队,至2009年卸任,周树森带领北京女乒从低谷走向巅峰。“北京队一直很抱团,这么多年,成绩有起有落,但精神一直在。”
说起北京队球员,周树森更像是在念叨自己的孩子。“张怡宁是1997年八运会冒出来的,那会儿她还不到16岁呢,没打过什么大赛。当时打团体赛我没人用,心想,干脆拿年轻的拼一拼吧。嘿,结果人家场场赢。”在周树森眼中,张怡宁从小心理素质就好,场上不慌、沉稳,“不过她生活中也挺开朗的,幽默,爱开玩笑。”
“郭焱就不一样了,她脾气暴,从小就跟假小子似的,劲儿也大。有时候练得不好,就跺脚,跟自己发脾气。”周树森笑说,管张怡宁跟管郭焱完全是两种路子,“那会儿老剋郭焱,压着她的脾气。她就问,‘周指导,你为啥老盯着我呢?都不说张怡宁一句,还哄着她。’现在她也当教练了,有次跟我说,能体会其中的原因了。”
“丁宁是我从什刹海体校选进北京队,看着长大的。这孩子从小就开朗,心不重,所以兵败莫斯科后,她比刘诗雯缓过来得快。不过也有弊端,比如伦敦奥运会决赛被判几个发球违例,情绪就崩溃了。”
如今,年过七旬的周树森又将执起教鞭,率领山西队征战乒超联赛。“不想远离乒乓球,不过也这把年纪了,最多再干两年。”他笑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一说球就来精神,也一直关注着北京队的发展。他计划今年底出本回忆录,“一是作为纪念,再者也希望为北京乒乓球、为中国乒乓球留下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