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门薛伯寿挂号 广安门医院薛伯寿
薛伯寿,男,193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曾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高评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1963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被选拔拜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为师13载,为蒲老喜爱弟子,中医大师路老评价为“继承名中医之楷模”。
参加整理《蒲辅周医案》、负责编写《蒲辅周医疗经验》,两本书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心悟》,即将出版《蒲氏医学真传-薛伯寿热病传承篇》。
数十年来,为广安门医院内科看病最多的医生,亦是看病最广全科医生,发扬蒲老崇高医德医风,对技术精益求精,走德艺双馨之路,追求提高疗效,为杰出临床家。
继承蒲老擅治外感热病,对“伤寒”、“温病”、“温疫”择优辨证掌握应用,融会贯通中求得发扬,开拓创新,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与升降散;大小柴胡汤与升降散复方加减,可明显提高相关病证疗效。各种外感发烧诊治甚多,做到不用西药,多数用1~3剂取效而愈,副作用极少,广获称颂;对西医院抗生素甚至激素不能解决的高烧或低烧,前来求诊,往往可取满意疗效。
继承发扬蒲老善治疑难病证,领悟疑难病多为外感内伤交融,从伏邪、蕴毒、痰饮、瘀血、积滞等综合辨证,表里寒热气血虚实错杂,善用经方,或辨证精选复方可提高疗效。
一直承担大量军政首长保健,屡获特殊医疗奖。空军王海司令二十多年顽固腹泻,辨证用椒梅理中汤一周获愈;某中央首长,低热治疗月余不退,厌食、疲劳,四肢酸痛,体重下降,按时令据脉证为暑湿郁闭,用香薷饮合藿朴夏苓汤,一周即显效,调理而愈。
曾长期给溥仪、班禅看病,深得信任。因给亚洲佛教协会会长巴古拉治好垂危病,称赞给了第二次生命。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医专家,继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次评为优秀党员,2013年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
七十岁后,仍坚持每周6~7个半天门诊。以看病为乐,以带教学生为乐。曾特批最早破格培养硕士3名;全国名中医带徒指导老师,培养三、四、五批学术继承人共9人;培养2名博士生;收博士后2名。曾任邯郸赤脚医生大学班主任,6名任县中医院院长,2名考取全国首批优才,高社光终期毕业取得第一名,他们说:“完全靠薛师辛勤培育”。
任西学中班主任培养数百名中西医结合骨干,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有数名。多次出国讲学受到高度敬重。2006年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1年获薪火传承贡献奖;2012年获岐黄中医药基金会传承发展奖。
负责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 3”工程蒲辅周名家研究室,并为北京市科技重大项目、“十二五”等相关老中医及蒲氏传承10余项课题作专家指导。《“非典”辨治八法及方药》获SARS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薛伯寿名医传承工作站获首届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奖。
薛伯寿求索升降散奥秘
薛燕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薛伯寿主任医师,为蒲辅周心爱徒弟尽得其真传,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的临床家之一。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三次传承贡献大奖,2013年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周总理曾指示:“蒲辅周老中医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五十多年来,薛师为继承、发扬、推广蒲氏学术医疗经验做出努力,从“求索升降散奥秘”一文可见成就一斑。
蒲老曾云:“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启发应用升降散之门径。
薛师拜蒲老为师深造学习13载,深谙蒲氏学术医疗经验,首先于1981年《中医杂志》第4期首页发表“杨栗山温疫证治钩玄―蒲辅周老师对《伤寒温疫条辨》推崇”一文,倡导灵活运用升降散可提高治疗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临床疗效,引起全国中医同道对《伤寒温疫条辨》的关注。同时在《江苏中医杂志》发表“杨栗山温病十五方的临床应用”一文,对升降散的应用颇有心得,并不断求索升降散奥秘。
杨栗山承吴又可杂气学说,认为温疫乃“杂气由口鼻入三焦”,倡“温疫热郁自里达表,亦宜解散,但以辛凉为妙”。指出若用辛温解表,是为抱薪投火。主张用升降散,增损双解散尤为对证之药;若热毒至深,倡用升降散合凉膈散、三黄石膏汤加减;然温疫火毒甚,传变极速,一日可数变,故必要时辛凉宣透多与黄连解毒汤,诸承气汤相合使用。
杨氏强调:“非泻即清,非清即泻”,同时推崇吴又可“温病下不厌早”,宗吴氏“承气本为逐邪”,并深得喻昌旨趣,指出“温病治法急以逐秽为第一要义”。
他博采前贤经验,结合临证体会,创制以“轻则清之”为法,则用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凉膈散、小凉膈散、大复苏饮、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等八方;“重则泻之”为法,则用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等六方,十四方中皆有升降散之君臣药:僵蚕、蝉蜕。
升降散,辛凉宣泄、升清降浊,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杨氏考诸本草,僵蚕味辛苦气薄,轻浮升阳中之阳,胜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避一切怫郁之邪气;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清热润燥。
一、升降散在温疫中应用
温疫治疗首要环节为辛凉宣透,升降散在温疫中轻重皆可用。温疫毒火至盛,表里俱实,必须辛凉宣透表闭之僵蚕、蝉衣与清热解毒(白虎汤、黄连解毒汤)而逐秽(诸承气汤)并举,内外分消其势。温疫初起,升降散可选加薄荷、荆芥,连翘、银花等以增强宣透之力。
蒲老云:“温疫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热郁结,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薛师认为杨氏三焦分治祛邪,辛凉宣透,清热解毒,攻下逐秽,辨证使用,甚为重要。若用之得法,可无表气郁闭,里气郁结,热闭小肠,邪入心包之虑。
对温疫范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观察:升降散合银翘散加黄连、全蝎、羚羊粉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升降散合普济消毒饮治疗大头瘟;升降散加清心凉膈散治疗痄腮;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治疗猩红热与手足口病;升降散合荆防败毒散治疗时疫感冒;升降散合茵陈蒿汤治疗急黄;乙肝或丙肝常选用大、小柴胡汤或柴胡桂姜汤合升降散加减,薛师有关病案总结都有更好疗效。
薛师首批赴坦桑尼亚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中医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中医药试治艾滋病经验”一文,认为:艾滋病既似虚劳,又属瘟疫;发病上,重感于邪,正虚为本;治疗上,强调分期立法,内伤与外感互参,透邪解毒,与扶正并举。
对于表热证者,选用升降散合升麻葛根汤,或合银翘散加减;邪在少阳者,以升降散合小柴胡汤加减;湿热郁闭三焦,用升降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2003年初面对“非典”肆虐,在北京抗击“非典”前夕,薛师拟定“非典”辨治八法及方药,人民卫生出版社印成小册赠送全国各地“非典”一线人员,其中普济宣肺消毒饮、“非典”增损双解散、“非典”加味凉膈散、“非典”三黄石膏汤、“非典”解毒承气汤等,都合用了升降散。
二、升降散在四季热病中应用
据杨氏所云:“盖能涤天地疵疠之气(温疫之邪气),即能化四时不节之气”,蒲老亦说:“四时温病(传染性小或不传染)之中亦偶有兼秽浊杂感者,需细心掌握,治疗须与温疫相参,才能提高疗效”。遵循蒲老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薛师临床用桑菊饮合升降散治咳嗽、红眼病;升降散合银翘散治急性扁桃体炎咽痛高热;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治咽炎、肺炎;凉膈散合升降散治热象重之感染性发烧;三黄石膏汤合升降散治重症肺炎;暑温初起有表证用新加香薷饮合升降散;湿温见湿热并重用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大、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治疗肝胆感染性疾病;玉女煎合升降散治牙龈肿痛;升降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等,均可明显提高疗效。
三、升降散在内伤杂病中应用
薛师认为内伤杂病多虚,虚则补之,补虚必须辨证选方择药,必须达到补而不滞。然五脏虚损,极易引起邪伏及诸郁,故治虚证,有时必须宣透、疏郁、解毒、祛痰、化瘀。而运用升降散可轻宣降浊,宣泄祛邪,调畅气机,化痰解毒。
正如丹溪用越鞠丸治内伤之诸郁,薛师认为内伤七情气机失调之病,若辨证运用四逆散、逍遥散、越鞠丸、四七汤等,有时需合用升降散(去姜黄、大黄用郁金、栀子);饮食不节积滞,若辨证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大柴胡汤等,有时需合升降散;内伤病属痰瘀互结,辨证选用十味温胆汤、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有时需合升降散,皆为提高疗效之奥秘。
由于薛师对升降散的深入研究挖掘,求索其奥妙并发表文章著书,才使此方得到广泛应用。临床观察薛师活用升降散,是针对不同病情,灵活变化,不仅扩大使用范围,也提高了治病疗效。前期基于“北京市名老中医经验数据仓库及分析挖掘平台”,共采集录入薛师临床诊疗病例709例,1904诊次,通过多维关系分析及查询平台,系统展示,人机结合,在薛师亲自指导下,深入挖掘研究其应用升降散方证规律。
数据分析除复方外,薛师最常用方剂为升降散,共有187例,345诊次。
薛师运用升降散治疗频次较高的为发热、咳嗽、感冒、颤证、口疮、皮痒症、鼻鼽、痹证、粉刺、喉蛾、耳鸣、眩晕、便秘等,可见其运用升降散主治外感发热为主,亦用于内、妇、儿及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从中证实薛师运用升降散治疗疾病极其灵活广泛,推广应用于疑难杂病,亦可取更满意疗效,使升降散的应用更为广阔。
薛师运用升降散时主抓邪毒郁闭,或气机升降失调,以其轻宣透邪而降泄内蕴秽浊;调畅气机,疏理气血,在复方运用中可提高化痰浊、祛瘀血之效。
图1:复杂网络分析薛伯寿升降散复方配伍加减变化规律
图1显示薛师临床运用升降散复方加减已达到左右逢源,充分展示其方剂辨证运用的灵活性。他运用升降散时常与小柴胡汤、四妙勇安汤、黄芪赤风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左金丸、银翘散、越鞠丸、大柴胡汤、凉膈散等复方加减。
自1981年《中医杂志》发表倡用升降散后,根据检索共有200余篇应用升降散的文献,此与蒲老有关学术经验的继承发扬密切相关,亦可见薛师在传承蒲氏学术医疗经验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