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勇书记新闻稿 2017市委书记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闻发布会一般针对对企业意义重大,媒体感兴趣的事件举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委书记新闻发布会发言稿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今年交通运输部第三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作为新闻发言人主持的第一次发布会,还希望大家多予支持和包涵.今天主要通报两项内容:一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有关交通运输建议提案办理情况;二是今年前两个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首先,向大家通报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有关交通运输建议提案办理情况.今年全国两会期

新闻发布会一般针对对企业意义重大,媒体感兴趣的事件举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委书记新闻发布会发言稿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也是今年交通运输部第三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作为新闻发言人主持的第一次发布会,还希望大家多予支持和包涵。今天主要通报两项内容:一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有关交通运输建议提案办理情况;二是今年前两个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首先,向大家通报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有关交通运输建议提案办理情况。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部共收到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14件,没有收到政协意见建议。人大意见建议来自西藏、云南、福建、广西、重庆等代表团,主要涉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规划建设等内容,代表们对推进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建设,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也十分关注,提出一些相关意见和建议。

我部高度重视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答复工作,要求在保证办理质量的前提下,两会期间收到议案、建议或提案,必须在两会期间答复完毕。一是明确办理责任。第一时间安排部内有关司局专人负责,严肃认真办理好每一件意见建议,确保凡是做出承诺的答复意见都能落实。

二是限定办理时限。建立落实限时办理机制,要求每一件意见建议,均在两天内办毕答复,确保反馈及时。三是提高办理质量。安排部内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主动回访对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交流,深入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确保答复意见质量。

从目前来看,我部两会期间收到的意见建议均已办理完毕,并取得了代表的认可。如陕西代表团娄勤俭代表提出的"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铁、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意见,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表示将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规划,车购税投资补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再比如,河北代表团邢国辉代表提出"尽快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方式"的意见,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分析京津冀区域运输结构现状,将结合推进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综合考虑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铁路货运比例,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地区资源布局整合。

两会结束以后,我部迅速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进一步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要求。下一步,我部将结合今年建议、提案的新特点,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进一步密切与建议、提案有关协办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合作,认真吸收采纳有关意见,积极协调推进有关问题的解决,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推动协商民主发展尽到行业应尽责任。

12月15日下午,市委改革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度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及2017年重点工作。记者获悉,我市已建立了改革成效评价体系,以人民群众是否从中受益、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标准,对改革实行全程监督和评估。

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呈现三方面特点:从改革的顶层设计看,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为全市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从改革的推进方式看,已经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了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从改革的实际成效看,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国资国企、科技体制、农业农村、生态文明体制、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体制、纪律检查制度、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改革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7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以下十方面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试点,全面加强国资国企监管,继续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不断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深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农村产权流转抵押贷款试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全面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抓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治理与恢复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勾试点项目;大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普治共举;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大部门、大警种"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信访接访处置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发展;系统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制度建设。

2016年,我市按照省政府《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皖政办〔2015〕64号)和《关于印发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挖"放管服"的内在要求,在整合市县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平台服务能力,突出主体作用,放管结合,优化提效,全面完成省级市县一体化试点工作。

全市(含县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7029项,交易额290.1亿,节资增效75.29亿。其中市本级完成公共资源交易2035项,交易额104.5亿,节资增效22.05亿。

一、2016年试点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创新监管模式,加强标中标后管理。

1. 完善"三分监管"机制。整合市县平台运行模式,由过去"机制分权、监管分段、审查分级"的"三分监管"运行机制发展为市县一体化的"三分监管"运行机制。一是"分权运行"。市县统一实行项目单位操作、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机构监管、评标委员会独立评判的运行体制。

招标权、监督权、评判权三权分设,各方主体权力责任明确。二是"分段管理"。市县统一实行受理备案、见证监督、专家选取、保证金专管等交易项目的重点环节"分段管理"机制。

各段独立操作,各尽其责,相互制约,防范不良行为的发生。三是"分级监督"。市、县(市)公管局分别对本级行政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进行分级监督,负责进场交易项目备案和全程监督,市公管局指导和监督县级公管局工作。

"三分监管"有效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领域权力配置失衡问题,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妥善处理市县两级监督职责关系,形成全市统一的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范运行、依法监督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

2. 探索标中智能监督。一是系统自动比对核查。市县一体化信息系统全程闭合智能操作,投标时间截止,系统自动查询比对投标保证金账户转出、投标报名MAC地址、投标企业是否在处罚期内等情况。开评标全程录音录像,为标后监管提供案件线索。

今年累计利用系统查询有价值案件线索30余条,处罚企业60余家。二是全程留痕操作。每一个进场项目的交易文件审核、招标公告发布、投标人质疑、开标结果公示等所有环节全程网上留痕操作,各方主体均可在线查询,做到阳光透明,规范高效。

三是信息省市县三级公开。市县两级项目的交易公告、成交信息、合同信息、项目进展情况、行政处罚等信息统一在市交易中心网站公开发布,并自动推送到省政府采购网、省招投标信息网和市电子政务网等6个网站,交易信息全公开。

3. 强化标后联合监管。一是突出信用管理。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竞争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及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公开披露竞争主体干扰投标、串通投标、不履约等十类不良信用行为;与检察院、法院联动,统一信用信息管理,组织开展信用分评标;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将在滁参加公共资源交易中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竞争主体拉入"黑名单",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失信受制、诚信受益"的招投标诚信体系。

2016年累计下发不良信用信息认定书180余份,组织信用分评标项目50余个。二是项目履约检查。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组织标后约谈,不定期开展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标后跟踪检查,实地查看企业施工是否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组织项目实施等履约情况,积极为项目建设服务。

2016年累计开展标后履约检查20余人次。三是严格规范执法。制定市公管局权力运行监管细则,细化三十五项行政处罚标准,约束自由裁量;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违法违规案件联合调查管理办法》《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后联合执法检查办法》等,建立健全联合办案和标后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建立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处理相分离机制,规范案件卷宗管理,确保执法工作做实做细;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执法监管能力。

全年办理各类投诉40余起,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50余件,处罚投标企业110余家。

(二)整合统一,提升交易和服务水平。

1. 整合交易场所。一是物理整合。撤销琅琊、南谯两区交易中心,将两区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市交易中心交易。保留6个县(市)级交易场所,将6个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分中心。

二是化学整合。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滁州市农村产权交易规程(试行)》等,我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推进农村产权、特许经营权、林权等进场交易,督促市县两级土地交易全程统一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截至2016年5月底,市县两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转让等四大板块全部进入交易中心交易。

三是虚拟整合。开发建成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新系统,市县两级交易项目全程统一在新平台系统完成,通过电子化手段,全市市县交易平台在网络中合为一体,共享共用交易、服务、监管三大平台。

2. 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电子化、信息化为载体,建设信息全公开、操作全在线、服务全网络的电子化交易、公共服务和监管信息系统。一是实行三级互联互通。完成与省公管办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省建设厅的建设工程监管平台、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数据交换,建立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交易系统,及时向省监管平台推送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监管信息、信用信息等9类信息。

推进专家资源共享,统一使用省级专家库,配合做好专家入库初审、抽取使用、日常考核等工作。

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评标,解决县级评标专家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目前进入省级专家库的本地专家有900余名。二是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恢复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完善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竞价交易平台,与合肥市交易中心合作共建"徽采商城",探索产权交易淘宝竞拍,推进房屋出租出售、林权拍卖、公车处置等产权交易项目,实现"背靠背式"交易。

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670余个,其中网上竞价项目560余个,节约采购资金270余万元,淘宝竞拍项目20余个,增值率约70%。

3. 实行"三零"服务。一是交易服务"零收费"。禁止招标人违规收取企业投标信用保证金,取消代理机构收取招标文件费用,取消电子平台使用费、交易服务费等,减轻企业投标成本,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预计每年减少涉企收费约500万元。

二是投标进场"零门槛"。不设地域保护,精简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投标企业(供应商)只要符合资质要求均可通过网络注册登记,平等参与招投标活动。取消现场登记、报名、资质审验等程序,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从项目注册到中标公示等10个环节全部在一个平台系统完成,市场主体24小时可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办理相关业务,变"现场服务"为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

目前在我市注册登记企业有12000多家。

新平台已注册项目3300余个,其中县级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900余个。三是业务办理"零障碍"。出台《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推行交易服务标准化,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清理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相关制度规定,统一各类交易文件范本,制定《公开招标流程》《开标现场管理规定》《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等,严格规范交易监管和服务中的行为,提升交易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突出主体责任,优化配套厘清职责。

1. 在招标文件"审查"上放权,突出项目单位责任。组织在全椒县开展交易项目报备制度试点,进一步简化、优化交易文件审查备案程序,充分尊重和发挥项目单位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组织者、操作者的主体作用,轻招标文件审查,重标中标后监督。

公管局当好"服务员",转审查为服务,出台《代理机构交易文件编制内部审核制度》《招标业主单位交易文件审核制度》,为项目单位及代理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项目单位及其委托的代理机构对交易文件合法性负责。4月份以来,全椒县已在110余个100万元以上的工程类和政府采购类项目中开展报备试点工作,项目单位的主体意识得到提升,主体责任日益明确。

2. 在"行业"管理上放权,充分尊重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建立以公管局为主导,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作用的会商机制,防止出现综合监管代替行业管理的"越位"现象。认真贯彻执行省级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办法、招标文件范本及相关指导意见;与各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同一行业市县采用统一招标办法,减少行业管理与综合监管的矛盾和冲突;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推动市县两级统一通过委托执法形式开展项目案件查处及标后执法。

3. 在"代理机构"管理上放权,宽进严管强化代理责任。一是宽进。放开招标代理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代理机构,只要符合入库资格审查10项标准的即可入库。没有特设门槛,没有量身定做,本地外地、本省外省代理机构一律公平对待。

二是严管。从管资质向管人转变,出台《滁州市招标代理机构考评管理办法》《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代理机构考勤管理规定》等,加强对代理公司人员数量和质量管理。在周期内对代理机构日常业务进行量化计分和信用管理,分值累计达到处理标准即予以披露,累计暂停承揽业务时间达六个月以上的,取消参加下一轮公开比选入库资格。

三是考核。制定《2016年代理机构考核办法》,本着注重业绩实效,细化评分标准,减少弹性分等原则,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工作,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代理市场优胜劣汰。今年累计对20余家代理机构进行扣分处理,淘汰代理公司达9家以上。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贯彻落实64号文件精神,完成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全面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实现"站稳第一方阵、冲刺全省前三"的奋斗目标。

一是着力推进平台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监管平台建设,做好与省级平台系统数据对接,研究运用大数据功能,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监督既相互分离又规范透明的监管体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二是着力提高电子化交易水平。推进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推进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设,推进产权交易等项目进入淘宝平台竞拍,实现从依托有形场所向电子化为主转变。

三是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范围,推进林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入统一的平台进行交易,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尊重和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各类主体作用,细化项目从注册到标后投诉等各类业务办理流程,制定服务细则,推进服务标准化。完善"六统一联"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纵向互联互通及与其他周边地市的横向互联互通。

四是着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科学监管。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不良信用信息公开披露力度,推进信用分评标工作,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依法行政,做好案件调查、卷宗整理及处罚信息公示等工作,积极推进县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行政监督从现场监督向在线智能监督转变。通过"监管"提升"服务",净化市场,激发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