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金申 佛像鉴定大家金申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佛像鉴定大家金申:佛像收藏市场捡漏很难佛像鉴定大家金申:佛像收藏市场捡漏很难上世纪的90年代,当大家对佛像鉴定概念还是很模糊,甚至佛像这一大类别在当时的拍卖行也仅仅是归入杂项的时候,金申老师就已经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举办了多次佛像讲座.这一讲就二十多年,现如今当年的学员都已是各地文博界的专业骨干和顶梁柱,不少拍卖行也开设了佛像专场.此外,金老师还在海内外高等院校讲学,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收藏机构鉴定佛像,为我国佛教艺术研究做出了突出

                              佛像鉴定大家金申:佛像收藏市场捡漏很难

佛像鉴定大家金申:佛像收藏市场捡漏很难

上世纪的90年代,当大家对佛像鉴定概念还是很模糊,甚至佛像这一大类别在当时的拍卖行也仅仅是归入杂项的时候,金申老师就已经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举办了多次佛像讲座。这一讲就二十多年,现如今当年的学员都已是各地文博界的专业骨干和顶梁柱,不少拍卖行也开设了佛像专场。

此外,金老师还在海内外高等院校讲学,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收藏机构鉴定佛像,为我国佛教艺术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申借用龚自珍的一句话来自喻"但开风气不为师",开的是国内对佛像研究的风气,不为师只是他的自谦。

无心插柳结下佛缘

金申,回族,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的1949年,他的成长道路上也留下了新中国发展的印记。1968年,正值"文革"期间,当时他不到20岁就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因为有绘画基础,在农村没怎么干活就被抽调到县电影院放映站做美工和放映员,还多次参加了县里的教育革命展览。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每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重大节日,他都被抽调到乌兰察布盟集中搞美术创作。那时的艺术创作方法也独出心裁,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专家出技巧"三结合的形式搞创作。

这样的地市级展览,金申的油画作品已经参加了两届。在邓小平复出的1973年,他顺利地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作为班长的金申,绘画水平出类拔萃:"很多同学把我当作师长,都是看着我的画成长起来的。"

从内蒙古师大毕业之后,金申先当了三年美术教师。由于他自幼酷爱文史,博览群书,这为从事古代美术史和文物鉴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于是在听说包头成立文物管理所的时候,金申欣然毛遂自荐,从事文物考古一待就是5年。"那里的清代喇嘛庙很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佛教文化,自己就钻进去了,当时也没什么专家,东一句西一句,自己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处处留心开阔眼界

1985年返京,金申到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开始从事佛教文史研究,这期间他系统地整理了大藏经,编目录,并留心将有用的段落抄了下来,作为论文的素材。在他日后的著作里也多次引用佛经,有理有据。虽然佛教经典主要是佛教的教理,研读它对于佛像识别与鉴定也有间接的用处,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佛像背景和教理。

提及当年的老师周绍良,金申也是感慨良多。"周先生是个温厚长者,宽于待人,他的博大胸襟和渊博学问,令我深受教益。"

1987年他东渡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了5年的佛教美术,了解到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当时日本在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上相对于中国更方便些,相关的展览和书籍也多。随后他的足迹遍及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亚洲佛教胜迹,以及欧美各国博物馆,从而眼界更为开阔,形成了自己在佛教文物研究上的独特视角。

著作累累鉴定之路

随着阅历的丰富,金申回国之后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比别人略高一筹了。90年代初金申的第一本著作《喇嘛庙——佛的世界》是根据他在内蒙古的体验来写的,出版后大受欢迎,一版再版。

此后在他编《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的过程中,因为佛像要排年代,他发现有很多东西编不进去,似是而非。才恍然大悟很多所谓的世界名品实际上是经不住推敲的赝品,发现了问题的契机。他把自己多年的资料系统地整理,站在学术前沿开展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敢于颠覆旧论,敢于质疑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术上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他也去古玩市场买东西,那时候的佛像很便宜,很少有人看得懂,有时候别人也请他看,慢慢名声就传开了。金申在佛教文物鉴定方面练就了一套独特专长,被学术界戏称为"能文能武"型的专家。

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后,可以安心做研究,著作接连出版,如今已将近20本。先后出版了《佛像雕刻名品图录》、《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历代佛像真伪鉴定》、《海外及港台收藏古代佛像珍品》等著作,并有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两卷等等,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学术性。

耳顺之年重拾画笔

传授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金申有自己的博客。熟悉《寻宝》的观众也会经常看到他的点评,引经据典,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评估价值准确,断代有理有据,折服众多观众。

由于经常去各地鉴定,笔会的机会随之增多。有时即兴挥毫,达摩、钟馗寥寥数笔神态俱现。他说这在古代或者日本,都叫禅画,是寄托当时的一种心境。因为一直研究佛教,对其深刻文化内涵感悟极深,所以信手拈来,富有禅趣。

金申对画家金农、任伯年、吴友如、叶浅予、黄胄都相当推崇。他的眼睛善于捕捉到人物的个性特点,常常为不同的脸庞速写,极为生动。因为早年在内蒙古生活多年,有着深厚的情感,闲暇之余他重拾画笔,画出他记忆中的草原风光,画马更为拿手。他的作品立意高远,画风质朴,不落前人窠臼。被评为中国收藏界的著名画家。

金申答问

1. 您的这些经历是否造就了您的鉴定功底呢?

最主要是有综合性的素质,因为我本身学美术,看东西的第一感觉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看就能领悟一件作品的线条、韵律,比如线条绵软、表情甜俗等等。有些人没有美术素养,他看东西看不出那种味道、感觉,这是审美观、文化积淀不行,也就做不了鉴定。

因为我又系统地研究了佛经,写了几十篇论文,有学术的功底,再加上实践,我自己也搞收藏,而且我鉴定的机会又多,整体的就抬升了一个层次。

有些人吧,他能看,但是他说不了太多,就是看真假,让他说文化内涵他说不了。也有些学者呢洋洋万言能写东西,可是他的东西是假的,他看不出来还在写,那就是无根之木。

2. 您现在不仅是权威的佛像鉴定家也是一位大收藏家,这两者之间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若你自己不搞收藏不买东西,永远是隔靴搔痒看不懂。甚至博物馆、文博人员也不行,因为买东西无关痛痒,是国家的。你必须自己买,就会总不放心总要琢磨,这样才是真才实学,不交学费是不行的。我不主张说整天跑生意上的事情,但是你如果觉得值得买,价格合适,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收藏一点。若干年以后,假如你把它看懂了看破了,再交换出去,吐故纳新,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收藏家都是这样。

3. 佛像收藏的魅力是什么?  

佛教两千多年,从印度、尼泊尔、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日本、朝鲜,涵盖整个亚洲圈。而且其时代、风格、文化都不一样,里面的内涵很深。

任何一尊佛像,有佛经的依据,有艺术上造型的规律,表现手法、还有材质上各种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学科,真正把这个研究透了,也是很了不起的事。

4.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辨别佛像的真伪呢?

严格来说,佛像并不存在真伪的区别,只有新旧之分。这些内容在我的那本《历代佛像真伪鉴定》里有详尽的表述,主要是从造型、制作工艺、刻款内容以及还原历史环境来判断佛像的真伪。现在作伪者也在认真地学习,虚心地改正,所以我们更要关心市场,经常去拍卖会、潘家园旧货市场,不断看有什么新的品种和手法,反正隔一段时间就随便转转,总之会有些收获的。

5. 现在佛像收藏市场是怎么样的呢?

现在价格比较平稳,不像前两三年那么疯狂了,另外特别好的也少,要是有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