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现状 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
李政道先生是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巨擘,是满怀热忱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是倡导科学与艺术相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家族与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延续三个世纪的深厚渊源,他特意将毕生积累和收藏的手稿、信函等珍爱之物托付交大,由交大精心保存,并建成了李政道图书馆,面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爱国主义与科艺之美。
2016年是李政道先生90华诞、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中心等在李政道先生建议和推动下成立的科研机构30周年生日。为展现李政道先生勤勉刻苦、善学多思的科学精神,感念李政道的赤子之心和育人之情,领略科学与艺术、人文相贯通的学问之道,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李政道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守恒定律与对称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宇称是对空间进行反演的变换,也就是基本粒子与镜子中自己之间的对称性。一度人们相信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在宇称变换下保持不变,即满足宇称守恒,这一传统观念一直被奉为教科书中天经地义的教条。
直到1956年6月,李政道和杨振宁首先提出关于基本粒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教条才第一次遭到科学质疑。当时李政道年仅29岁。这一革命性理论于同年底被李政道的哥伦比亚同事吴健雄及其合作者进行的贝塔衰变实验所证实。随后的一系列实验全面验证了李-杨的理论预言。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当时深深困惑物理学界的著名 θ-τ 疑难,同时推翻了自古以来关于宇称守恒普遍成立的教条。翌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此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今年恰逢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发现,本届国际科学研讨会以"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为主题,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 、美国科学院院士Sylvester Gates、中科院原子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等十余位中外顶级学者做主题报告,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交流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领域的最新进展。研讨会的主题聚焦宇宙的最小组成单元和最细微的基本结构,表现出人类对宇宙奥秘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