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的子女 杰出的女外交官 乔冠华之女回忆母亲龚澎
中华书局出版《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
我就是卖出一本书,也尽了孝心
“妈妈在天上看着,我就是卖出一本书,也尽了孝心。”3月29日,1953年出生的乔松都这样表达她历时8年写作《乔冠华与龚澎——我的父亲母亲》的初衷。16岁的儿子在报刊上看到关于姥姥、姥爷的记叙,偶尔也会回家问问,他在作文中写道:“我经常听妈妈讲起姥姥和姥爷,可是我从没有见过他们。”
龚澎是新中国外交部的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恩来曾称赞说“没有人能够代替她”,但乔松都只在《女外交官》等书中零星见过《杰出的女外交官龚澎》等单篇回忆文章,原本想把书名定成“龚澎传”的乔松都最终拿出40万字里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写母亲。
乔冠华与龚澎于1943年结婚,龚澎1970年病逝,乔冠华在1973年有了第二次婚姻。乔松都表示,她母亲是一个独立女性,她写这本书只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许多关于乔(冠华)外长的回忆录和传记纷纷问世,也刮起了一阵‘乔老爷’的热潮。遗憾的是,在记述乔外长叱咤中国外交风云的纷繁文字中,关注和记录与他生活长达28年之久的夫人,也是一代杰出外交家龚澎的文章就颇为单薄了。”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说。
中国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1928年初秋,龚澎考入上海圣玛丽亚女子中学初中;1933年6月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其姐姐龚普生先她一年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龚普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副司长、司长,1981年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龚普生的夫君章汉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部副部长。
1938年3月,龚澎成为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第一期学员,同年“七一”前夕的一次有外国友人参加的纪念性集会上,龚澎被毛泽东亲点为翻译,“那是她第一次为毛主席担任翻译。”
1938年10月,龚澎被分配到太行山《新华日报》的华北版,在赴任途中结识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并担任过彭德怀的秘书,后结识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将军。
此前的1940年深秋,龚澎被组织上派往重庆开始了她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观察力很敏锐”的龚澎顺利通过周恩来的考试,在特务密布的战时重庆,她靠着自己的智慧、努力和人格魅力“陆续结交了几乎所有驻重庆的外国记者”,“还与在外国新闻机构中的中国雇员广交朋友,从他们那里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成为驻重庆外国记者公认的“中共外交发言人”。
“由于工作关系,母亲与史迪威将军主持的美军司令部的朋友很熟,她时常通过这条渠道为我们的同志提供方便。”经《时代》记者白修德引荐而认识龚澎的“中国通”费正清教授日后回忆,“龚澎对那些没有家室之累的、主张采取有力行动的国外记者所产生的魅力,一定程度上出于她那才智超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因为在这个充斥着随声附和者的城市中,她扮演了一名持不同政见者的角色。
她是在野党的发言人,而在野党的改良主张暴露了执政党的罪恶。”
1943年深秋,龚澎和乔冠华结婚,次年7月生下长子、现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宗淮。重庆谈判期间,龚澎还陪同毛泽东会见了同情中国革命的美国友人杰拉尔德·坦纳鲍姆等人。此外,龚澎与重庆各界特别是知识界有着多方交往。她成为建筑学家梁思成认识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在龚澎解放前的岁月里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传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人、创办中共第一份外文期刊《新华周刊》……美国著名记者斯诺一生三次访华,有两次就是龚澎全程陪同和接待的,“斯诺1970年第三次来访时,母亲已经生命垂危,无能为力了。”著名华裔作家韩素音几次在重庆和香港与龚澎不期而遇:“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遇到龚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