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遗产失窃案主犯王如】季羡林遗产失窃案开庭 被告王如拒绝穿橘色号服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日上午,国学大师季羡林旧居失窃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虽然即将面临判罚,但王如依旧很"高调",拒绝穿号服,在法庭上称自己是西安交大副教授,转运季老古籍,是为了保护季老财产.拒穿"号服",昂首出庭按照北京市一中院的庭审公告显示,季羡林旧居失窃一案的庭审时间为上午10时整.但令在场媒体和旁听群众诧异的是,开庭时间已经过了,犯罪嫌疑人却始终没出现.直到10时30分许,穿着黑色小马甲.白色衬衣的王如才高昂着头,迈着大步,与方咸如一道被带入法庭.这是两人在案发

昨日上午,国学大师季羡林旧居失窃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虽然即将面临判罚,但王如依旧很“高调”,拒绝穿号服,在法庭上称自己是西安交大副教授,转运季老古籍,是为了保护季老财产。

拒穿“号服”,昂首出庭

按照北京市一中院的庭审公告显示,季羡林旧居失窃一案的庭审时间为上午10时整。但令在场媒体和旁听群众诧异的是,开庭时间已经过了,犯罪嫌疑人却始终没出现。直到10时30分许,穿着黑色小马甲、白色衬衣的王如才高昂着头,迈着大步,与方咸如一道被带入法庭。

这是两人在案发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公开“露面”。根据前方媒体上传网络的照片,记者发现,和2009年7月份在季羡林追悼会上“一骂成名”,以及之后在西安偶遇时相比,王如明显瘦削了许多,头发也长了,其额头上也多了很多皱纹。

从昨日上午9时许,与庭审现场一直保持联系的记者随后获悉,因为在开庭前,王如拒绝穿上一般刑事被告人“必备”的橘色号服。同时,情绪一直很激动,导致工作人员花费时间安抚,从而导致开庭时间延迟,并最终导致本该上午完结的庭审,延迟至下午1:30继续进行。

坚持自己是“有身份的人”

庭审现场,王如慷慨陈词,情绪很激动,时而瞪大眼睛,时而抿嘴,斜视公诉人表示不屑。据在现场的《新京报》记者张媛介绍,庭审过程中,王如多次因情绪激动,受到审判长的警告。“我的身份关乎尊严,关乎名声,我必须好好说个明白。”

据了解,一开庭,王如就对自己的身份展开辩解,称自己是西安交大的副教授,2003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被推荐到北大读博士。2006年接受干妈李玉洁委托,代为处理季羡林基金会的事宜,并且是季老的“御用记者”。王如还称,在季老在世时,她已经成为季羡林基金会的代理秘书长。

但此前,记者就王如的身份一事咨询西安交大时,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王如系原西安医科大学的老师。但医科大和交大合校后,王如并没有被交大聘用上,所以并不算交大的员工。

季承则向记者确认,北大确实有一个季羡林基金会,但没有证据显示,王如是基金会工作人员。此前,王如曾称,自己是北大公共经济管理中心副主任。但昨日,记者向北大确认后发现,北大公共经济管理中心和北大无关,只是北大的一个挂靠机构,去年已经被撤销。

与王如不同,方咸如话特别少,只是在公诉人询问时,才做回答。

“转运”是为了保护季老财产

检方陈述认为,经鉴定,被盗物品价值共333万余元。王如和方咸如二人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检方的指控,王如和方咸如的代理律师均做了无罪辩护。

王如的辩护律师裴愚律师辩称,王如确实对物品实施了搬运,但王如搬运财物请的都是熟人帮忙,并且是在左邻右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秘密搬运,搬运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护财物。涉案物品属于北京大学,王如的做法是遵从季老的遗愿,替北大保护这些财产,免得使物品陷入“遗产纷争”。

而方咸如的辩护律师倪泽仁辩称,案发时,方咸如仅仅是遵照王如的指挥,将季羡林集中的物品进行了搬运。对于搬运目的,方咸如毫不知情,“奉命行事”不构成盗窃。

据了解,在面对公诉人“为何破窗而入”的询问时,王如称,“这是一种另辟蹊径的门扇”,并称她是在学季老,因为季老也破过窗,不值得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