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冰的秘书 92年时任军委秘书长的杨白冰:军队要捍卫改革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江泽民的反应:公开称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解放日报>未提邓小平南行,但头版登出赞扬邓小平的文章邓小平在上海停留期间,陈云也住在上海,但

江泽民的反应:公开称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

《解放日报》未提邓小平南行,

但头版登出赞扬邓小平的文章

邓小平在上海停留期间,陈云也住在上海,但邓小平没有安排与他见面。

当邓小平踏上回京的列车时,他有理由希望自己的南行达到了目的。确实,从2月20日邓小平离沪回京到3月6日,《深圳特区报》大胆发表了8篇详细报道邓小平南行的系列文章。

2月中旬,邓小平回京前几天,江泽民已经在公开说,他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

郑必坚整理出的邓小平特区讲话概要完成后,中央政治局批准把稿子发给了最高层干部。与邓小平的即兴讲话相比,整理后的讲话稿已不那么咄咄逼人,但意思毫不含糊。

全国性的媒体仍迟迟没有宣传邓小平的南行和讲话内容。2月20日,邓小平回京的前一天,《当代思潮》发表文章称,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左",而是来自右。"信奉自由主义执迷不悟的人,正是打着反‘左’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如不加以反击,结果必然是各种反共思想的大泛滥。"

然而潮流已变。中央开始让民众做好准备,他们要响应邓小平加快发展的呼吁。2月21日,即邓小平回京当天,《人民日报》刊发了根据郑必坚整理的讲话稿撰写的社论,题为"更大胆地进行改革",社论仍然未提已被香港媒体大肆报道了一个月的邓小平南行。但是一个月后的2月2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根据邓小平一周前的讲话写成的中央二号文件,在更多的干部中传阅。文件的标题是"关于传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

邓小平开始南行两个月以后,新华社终于报道了邓小平南行的新闻,并在相关社论中宣布要更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但是直到3月31日,《人民日报》才终于刊登了邓小平视察深圳的详细报道。

按照行程安排,邓小平没有举行记者招待会,但他在深圳的消息一传出,香港记者便蜂拥越过边境前来报道他的南行。1月22日,邓小平到达深圳3天后,香港的《明报》就报道了他南行的消息和加快开放的意见。该报还说杨尚昆也在深圳陪同邓小平。敏感的香港读者立刻意识到,邓小平的南行并非寻常的家庭外出度假。

香港一些报纸的编辑们在报道邓小平的行程和讲话时忐忑不安,但他们在1月23日同香港电视台一起报道了邓小平来到深圳的消息。很多广东人在香港电视台上看到了邓小平在深圳的画面。

由于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引起的关注,国内的媒体负责人很难对他的南行佯装不知。2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邓小平和杨尚昆与上海领导人参加春节团拜会的消息,但只字未提他去深圳和珠海或推动改革的努力。同一天,英文的《中国日报》登出一幅杨尚昆和邓小平在深圳拍摄的照片,但并未注明照片日期。

2月4日,上海市委下属的上海《解放日报》的编辑很聪明,他们没有提邓小平南行,但在头版登出一篇文章,赞扬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努力。当时广东和上海的当地媒体,都亟想传播邓小平南行的消息。

在珠海,邓小平召开了一个会议。邓小平把他在武汉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不改革,谁就下台。"邓小平在珠海出席的这次会议,由乔石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主席兼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另一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到会的还有杨尚昆的弟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

"十四大"报告核心内容:加快改革开放

在3月20日全国人大的年度会议上,人大代表中间的政治气氛大体反映着邓小平南行带来的干劲。

知识分子和军队干部利用已经变化的气氛,在各自单位向"左"的思想发起了进攻。杨白冰在3月23日宣布,军队要捍卫改革,服务于改革,这是在明确警告那些拖后腿的人。

5月底,党中央印发了旨在贯彻邓小平政策的四号文件。文件宣布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内陆城市和9个边境城市,并宣布30个省会城市一律享有和经济特区同样的特殊政策。

6月12日,在做了这次重要讲话3天以后,江泽民这位抱着希望的晚辈领导人去问邓小平,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邓小平说他喜欢江泽民的讲话,又说,"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让江泽民把中央党校的讲话在内部传阅,如果反响好的话,可以作为十四大的主题。反响果然不错。

陈云1992年初为过冬在上海住了数月,他看到浦东的进步,与负责开发浦东的上海干部进行了交谈。4月26日他回京的前一天,听过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市长黄菊的汇报后,他不但赞成他们搞活上海的努力,而且让他们胆子更大一些。

邓小平承认,包产到户和取消公社对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新的农业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耕作小块土地的农户单靠自身财力无法提升技术,到一定时候仍然需要大的集体组织。邓小平建议领导人在这件事上不要操之过急,要等待农户主动改变体制。

1978年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功,是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试验。他本人的作用只是把这些发展做了总结,向更多的人推广。

关于统治和自由的问题,邓小平说,"民主集中制"仍是"最合理的制度",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加以坚持。领导人要想办法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决定一旦做出,群众就应当服从集体决定。

邓小平审阅并批准了江泽民将在十四大上做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他南行时表明的观点:加快改革开放。(据《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