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涛家本月 阳新抗日英烈潘涛写给妻子的家书首度公开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0年2月,阳新小伙子潘涛率领一支新四军游击队急赴抗日前线,过家门而不入.在给妻子贾春英的家书中,他写道:国无宁日,谈何家全?抗战胜利之

1940年2月,阳新小伙子潘涛率领一支新四军游击队急赴抗日前线,过家门而不入。在给妻子贾春英的家书中,他写道:国无宁日,谈何家全?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 一个月后,潘涛壮烈牺牲。 4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推出《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通过诵读家书祭奠抗战英烈,让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感受民族抗战志士不屈的爱国情怀与铮铮铁骨。

潘涛写给妻子的家书首度公开,与抗日英烈左权、赵一曼、张自忠、蔡炳炎、郝梦龄、戴安澜的家书一起被深情诵读。

吾妻春英: 此次率队途经家乡,驻扎筠山,与亲人近在咫尺之遥,本想到家探望汝和未满月儿子,然刚接上级电令队伍连夜转移急赴抗日前线。倭寇践踏我国河山,苏区许多革命同志为国捐躯,其中不少是汝熟悉之同志,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

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你现身在后方搜集情报,因妻曾是我党领军人物,无容嘱咐,吾安然与心。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特命警卫员捎来一信并携带物品以兹慰藉留存是幸。 潘涛夜临别匆匆于筠山

烽火年代 爱情之花历久弥坚 革命烽火年代,并不缺乏爱情那温软而又甜蜜的气息。 潘涛14岁参加革命,是毛泽东创办的武昌农讲所学员之一。1929年起,他历任红三师文书、红十七军文书参谋、红十六师团部营长,参加历次反围剿斗争。

贾春英是中共早期党员,18岁便担任鄂东特委妇委书记,后历任鄂东南特委常委、鄂东南妇女会主任、湘鄂赣省委省政府巡视员等职,曾与红军著名女将领胡筠并称湘鄂赣"双芙蓉"。 1936年10月,贾春英指挥部队护送一批物资返回平江黄金洞途中,遭到国民党部队伏击,负伤后被捕,虽遭拷打,坚贞不屈。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成功,贾春英获释。走出监狱大门时,奉省委指示前来迎接她的正是潘涛。

两人同龄,又是阳新陶港老乡,一见如故。在后来的数次战斗中,潘涛英勇杀敌,给贾春英留下深刻印象,两颗年轻的心也因此越走越近。 其孙子潘平回忆,八十年代,奶奶经常给他讲爷爷的战斗事迹。几十年前的事,她仍然记得很清楚,眼中柔情似水。

1937年农历12月,潘涛、贾春英结为夫妻。 同年,湘鄂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东进抗日。短暂相聚后,两人奔赴抗日前线,在血与火中穿行,爱情之花历久弥坚,愈开愈盛。

过家门而不入 国无宁日,谈何家全? 潘涛的家位于阳新县筠山下,1940年初,贾春英回家待产。当年2月产下一子。 期间,潘涛曾经率部急赴咸宁抗日,在筠山短暂驻扎。与亲人近在咫尺,他却没有选择回家。部队开拔时,他书信一封,与妻作别。

在信中,他写道: 吾妻春英: 此次率队途经家乡,驻扎筠山,与亲人近在咫尺之遥,本想到家探望汝和未满月儿子,然刚接上级电令队伍连夜转移急赴抗日前线。倭寇践踏我国河山,苏区许多革命同志为国捐躯,其中不少是汝熟悉之同志,吾与队友化悲痛为力量!

急赴前线杀敌,倭寇不除,国无宁日,谈何家全?你现身在后方搜集情报,因妻曾是我党领军人物,无容嘱咐,吾安然与心。抗战胜利之日,就是我返家之时,特命警卫员捎来一信并携带物品以兹慰藉留存是幸。

潘涛夜临别匆匆于筠山 一个月后,潘涛牺牲于咸宁嘉鱼金水河畔。 潘涛牺牲前一个月,贾春英在阳新产下一子。随后,她通过内线向潘涛传递喜讯。但一直没有盼到丈夫的回音。一个月后,她辗转收到潘涛临别时写的家书,这才知道丈夫过家门而不入,来不及看一眼从未谋面的儿子便以身殉国,泫然泪下。

重读家书 穿越岁月的情感共鸣 战争的硝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散去,岁月消褪了伤痕,却无法抹去人们情感的共鸣。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战火中牺牲的革命壮士,永远为后人铭记,而他们已经泛黄的家书则一直默默诉说着英烈们的忠烈情怀。

4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推出《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通过诵读家书祭奠抗战英烈,让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感受民族抗战志士不屈的爱国情怀与铮铮铁骨。 潘涛写给妻子的家书首度公开,与抗日英烈左权、赵一曼、张自忠、蔡炳炎、郝梦龄、戴安澜的家书一起被名人深情诵读。

3月31日,央视新闻频道为此派记者赴黄,在本报记者的陪同下赴阳新采访。 在陶港镇潘彦村,潘涛嫡孙潘平将这封泛黄的家书展示在镜头前,信中字迹工整,苍劲有力。

捧读信中内容,仍可以读到当年的硝烟和苦难、思念和牵挂,以及他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其不仅仅是一个丈夫留给妻子的珍贵回忆,更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近期,央视还将以家书为引子,制作潘涛革命故事专题片向全国播出。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 新中国成立后,贾春英辞去一切职务,回到潘涛故里,在筠山脚下一间农舍里独守清贫,将潘涛唯一的孩子扶养成人。 1984年3月,带着对丈夫的怀念,贾春英平静走完传奇一生。生前,她坚持不要个人待遇、不要国家抚恤,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在她房间的一个箱子里,珍藏着潘涛生前用过的一把刺刀和一个枪套,以及那封已经泛黄的家书。亲人小心展开,捧读,泪流满面。 2006年起,潘涛的孙子潘平开始寻访爷爷奶奶的革命足迹,使潘涛、贾春英的传奇一生得以展露在世人面前。

2012年12月29日,纪念贾春英、潘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高度评价贾春英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女性。 2014年8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追授潘涛为革命烈士。

梨花风起,柳丝拂面,又是一年清明。 4月5日,潘平在暴雨中祭奠奶奶贾春英。他告诉记者,他从小由奶奶抚养,听着红色故事长大。挖掘爷爷奶奶的精神,目的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和高尚人格。

他表示,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追寻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诚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调校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找准我们的人生坐标。 自革命战争以来,我市先后有30余万名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无名烈士,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