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国际智能 上海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临港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2018-05-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海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临港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导读<方案>提出,将支持鼓励中航商发.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三一集团.外高桥海工等骨干企业成为智能制造引擎企业.本报记者刘东上海报道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关于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方案>称,上海临港地区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0年初步形成框

上海对接“中国制造2025” 临港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导读

《方案》提出,将支持鼓励中航商发、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三一集团、外高桥海工等骨干企业成为智能制造引擎企业。

本报记者刘东上海报道

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关于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若干配套政策》。《方案》称,上海临港地区将打造国际智能制造中心,预计2020年初步形成框架,2025年基本建成。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徐子瑛表示,建设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是上海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重要部署。而上海所面临的智能制造的挑战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也不局限在中国地区的竞争,更是在一个国际制造环境中的新一轮挑战和竞争。在这方面,如何发挥上海固有,在制造业的优势和地位,是上海新一轮产业变革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最高可获1亿扶持

发布会上的消息显示,今年7月底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临港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就已正式启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

在此方案中,临港提出六个方面24条行动措施。包括构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构建智能制造跨界合作体系、强化智能制造人才保障、加强智能制造金融支持和做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临港还研究制定了十条配套政策,包括支持智能制造装备首台突破、示范应用和系统集成;支持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等方面。

《方案》提出,将支持鼓励中航商发、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三一集团、外高桥海工等骨干企业成为智能制造引擎企业。

在资金支持方面,临港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建设,可按平台投资额的10%-30%给予扶持,总额最高5000万元,在临港投资的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最高可给予扶持1亿元等。

此前,临港就希望以“双特”政策中颇为优惠的人才政策招揽先进制造业人才。而在上述方案中,临港将继续支持智能制造人才集聚。实施临港智能制造人才安居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双定双限”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优先用于支持智能制造人才。先行先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关于外籍人才的相关政策。

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鸣波表示,平台建设、规划布局等内容是此次临港智能制造的亮点。此外,临港地区目前正在制定人才“双特”政策2.0版。

作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六个重点区域之一,临港的定位与张江核心区、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有所区别。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杨浦和紫竹因其高校优势,是吸引高层次人才最多的区域,可以在人才上做文章。杨浦应该成为上海“双创”的标杆,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智能制造也有优势。而漕河泾作为仅次于张江的产业聚集区,要注重创新转型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地区。

嘉定区副区长沈华棣此前表示,希望通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形成六个“一批”的目标,集聚一批科技孵化器,一批科技中介的服务机构,一批学术交流场所,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和总部,一批国家级的研发平台,一批尖端的创新创业的团队和科技人才。

而对于临港,陈炜认为,临港要明确创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目前仍存在的人气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结合全球形势和上海定位来考虑自身的产业导向。

需率先突破工业互联网

除了科创中心建设以外,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承接上海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上的布局。

上海市市长杨雄曾表示,制造业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接、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重点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加快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品牌,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改造调整传统制造业,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制造业发展的新空间。用“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带动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水平。

徐子瑛认为,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无论是在航空发动机、先进汽车、高端能源装备、船舶海工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则表示,临港在土地资源和营商环境上有独特优势,现在也有了商飞发动机等大企业集聚,有产业配套能力。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马兴发则说,临港智能制造中心在机器人、民用航空以及集成电路和专用装备、海洋工程等方面可以着力,临港在产业方面尤其是像汽车、新能源装备、民用工程等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而除了布局临港,上海市政府还拟将部分财政资金转设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主要用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项目对接,以及“四新”重点领域市场化运作、部分重大项目股权直投、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配套等。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际上来看,工业4.0的方向主要是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的新业态。中国则主要是智能装备。上海虽然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自动化和机械化,但上海真正优势还是对接国际,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上海可能需要超前,既要按照国家2025的战略部署,率先推动自动化、机械化,同时要跟踪国际前沿,在工业互联网上率先突破。

李伟说,目前,一些系统集成企业,包括国内大的机器人生产商,都已经在上海建立总部,这些国际化的平台和企业有望带动形成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