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新批判马克思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2017-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人类学批判,强调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     为了完善唯物史观中有关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了把一些观点表达得更为明确,为了把发现的新材料补充进去,马克思晚年开始致力于人类学批判.正因如此,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民族学手稿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论点的补充,同时又是对他在1843~1845年间所持立场的发展[14](P17).通过对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的着作进行研究,马克思晚年留下了一批读书笔记.笔记涉及马?柯瓦列夫斯基的<公

    人类学批判,强调人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     为了完善唯物史观中有关社会发展的历史,为了把一些观点表达得更为明确,为了把发现的新材料补充进去,马克思晚年开始致力于人类学批判。

正因如此,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民族学手稿是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论点的补充,同时又是对他在1843~1845年间所持立场的发展[14](P17)。

通过对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等人类学家的着作进行研究,马克思晚年留下了一批读书笔记。笔记涉及马?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路易斯?享?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亨利?萨姆纳拉?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约?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和约?巴?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安人村社》等等。

从这些笔记的内容看,马克思晚年进行人类学批判的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史前古代社会的研究;二是对东方社会的研究。

如果说进行史前研究是为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话,那么进行东方社会研究则是为了改造现实的世界。在他晚年的笔记中,一方面肯定了摩尔根血缘关系是人类的第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形式的观点,认识到血缘关系对原始社会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

通过对原始社会的分析,他揭示了国家和文明起源的一般规律、模式和道路,并在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之前所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相信,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那时,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15](P397-398)。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构成东方社会基础的农村公社的结构、性质和命运,他初步探讨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问题,深化了关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

正是立足于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俄国农村公社的现实,他提出了着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只要俄国能够保留俄国土地公有制而使其不遭受破坏,那么俄国就存在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能。

马克思的人类学批判,体现了其关注人类解放的大思路,展现了其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毫无疑问,即便是到了晚年马克思仍未偏离自己创立的唯物史观立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一直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强调人类社会的解放,给人以终极关怀,始终是马克思的关注点。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当代启示     实际上,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即便到了晚年也没有停留对自己理论的完善,根据当时涌现的新经验和新材料,马克思完成了人类学的批判性研究,从而继续着唯物史观的完善和发展。

恩格斯明确宣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死记硬背的教条。可见,任何理论都不能视为一成不变的终极真理,应当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任何理论工作者都不能抱残守缺,应当坚持不断创新的治学态度。

最后,它昭示了必须在同其他科学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哲学,而当下过细的学科分界值得深刻反思。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哲学没有任何的单独存在的权利,它的材料分布在实证科学的各种不同的部门中间[16](P396)。

我们常常看到,马克思对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知识运用得娴熟自如,是由于对许多知识已经融会贯通。正如孙伯鍨所说,不懂得马克思的经济学,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实际上,哲学与其他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的发展往往植根于其他科学的进步,如果不吸取其他科学的成果,哲学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反之,其他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没有哪一种科学体系不是以某种哲学为指导的,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形式,对各门科学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因而,我们必须在与其他科学的互动中坚持和发展哲学。当下过细的学科分界,使得人们单纯限于自身的专业而对其他专业毫不关心甚至一无所知。学人文科学的不懂自然科学,学哲学的不懂经济,学经济的不懂政治,等等。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各门学科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