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京剧推销员 梅葆玖大弟子魏海敏:我立志做个京剧“推销员”
魏海敏(右一)在《金锁记》中饰演“曹七巧”一角
新华网上海3月10日电(记者 郭慕清)“现在这个时代,京剧演员不能和过去一样,只顾钻研艺术,而是要走向台前,告诉更多人,京剧好在哪里,否则就越来越没有人关注我们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葆玖大弟子魏海敏说。
应上海第十届“名家名剧月”之邀,魏海敏将于3月24日、26日携两出新编京剧《金锁记》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
多年来,被誉为“百变京伶”的魏海敏,在不断探索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不断钻研如何面对当代观众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向普通群众传播京剧艺术。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戏迷讲述自己传承京剧的经历时,魏海敏分享了一件“丢脸”的事,“1996年时候,我受邀去做演讲,讲京剧艺术,但是我发现自己不会讲,这非常尴尬,很丢脸。毕竟我10岁就开始学京剧了,却不会讲我最熟悉的这门艺术,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强迫自己每年都到高中去办讲座,送戏给年轻人看,给他们讲述唱念做打,慢慢的我对公开演讲就能应对自如了。”
“我的这种变化其实和京剧生存的大环境也有关系,以前讲究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演员要私底下练功,不能随便给别人看了,等到上台时,一亮相、一开嗓时去赢得观众的喝彩和叫好,这时才让观众来关注自己。
可是,现在环境变了,很多人不再走进剧场看戏,所以京剧演员不能像过去一样‘捂着’,只等待上台那一刻的惊艳,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去展示京剧的美好,身体力行地告诉观众为什么要看京剧、京剧表演的特色是什么等等。”魏海敏说。
“我们的生活已经非常现代了,古典的东西似乎慢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亡了,但是京剧它从传统中走来,就好像是我们跟古典联系的桥梁,我们借由京剧传承文化精粹,借由看戏回到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年代,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清丽,看到古典中美好的色彩。这些都是文化瑰宝,都应该被现代人记住。”魏海敏说。
京剧不仅仅是美的艺术,那些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传递着良好的价值观,还可以涵养人的情感,魏海敏说,“一个愿意走进剧场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因为进剧场,就意味要看别人的故事,要看别人的表演,意味着要从别人的故事中,读到别样的人生,进而去思考自己。试想一下,一个愿意关心别人的人,怎么会是冷漠的人吗?”
当年轻的戏迷问及该如何亲近京剧时,魏海敏略感无奈地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受到他们成长环境的限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京剧,这很令人遗憾。不过,现在资讯发达,年轻人想要亲近京剧,只要打开电脑,就可查阅了解很多京剧知识,但是如果真的要看好戏,一定要进剧场,现场感让你能够浸润在京剧的艺术氛围里,感受演员的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等表演,得到美的享受。”
“戏曲是有很大的能量的。古人讲‘闻道有先后’,年轻人慢慢走近京剧艺术,才会不断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兴趣,为传统文化来发声,才能对我们的文化更加有自信。”魏海敏说。
为了让京剧拥有更大的市场,魏海敏还创办了“魏海敏京剧艺术文教基金”,定期到各地巡讲,全力推广京剧艺术,“除了演好戏,我也立志要做一个京剧推销员,让更多人来走进京剧、了解京剧,这也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里面必须要做的。”魏海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