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及解决建议的思考
随着子女离户外出务工,农村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据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近5000万。农村养老服务仍存在着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突出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对此,笔者由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利用春节长假对湖北省竹溪县龙坝镇吴坝、大扒2个村进行了专题调查。
吴坝村是龙坝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9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527户,2108人,其中60岁以上328人,占总人口15.6%,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独居老人198人,占老年人总数60.4%。
大扒村邻近龙坝镇集镇,距县城9.5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138户,村民565人,其中60岁以上97人,占总人口17.2%,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独居老人66人,占老年人总数68 %。
调查结果是:被调查的这2个村,共有农村住户665户,总人口2673人,其中60岁以上的425人,占总人口的15.9%。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264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62.11%。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困难的主要表现有四:
第一,经济入不敷出,生活质量差。目前农村老年人除国家对60周岁以上每月发放几十元养老金,部分老年人每月享受几十元低保金、农村独女户老年人每月享受几十元计生奖扶、80周岁以上每月享受几十元高龄补贴等一些扶助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收入。仅以上几项收入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收支是入不敷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农作物杆子或废旧木料,生活很是艰难困惑。
第二,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老人行动迟缓或不便,常引发伤亡事故,如上下楼梯跌落、用煤气时烧伤烫伤等,甚至导致悲剧。如2013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湖北省竹溪县水坪镇前进村留守老人易远莲,被入室偷窃的小偷杀死后两个多月才被人发现,而他的三个儿子就住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而没有一人上门探望,直至老人遇害多日才被邻居发现。当记者采访住的最近的三儿子为何毫无察觉,面对镜头的三儿子脸上笑容满面答非所问,记者很气愤的提醒他,那人才收住笑容。
第三,隔代教育压力大,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并担心小孩子混坏了,无法对小孩子父母给一个交待。
第四,精神缺少慰藉,易产生心理问题。多数老年人有孤独度日如年之感受。子女不在身边一是行为偏离,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性格病态:处事认真的变成固执生硬、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变得不爱交际;性格随和的发展成任性粗野等。二是孤独抑郁,独居老人有可能会出现孤独、压抑之感,情感日渐脆弱,会产生衰老和死亡的联想,导致自卑、烦躁、焦虑、多疑。三是失落依赖,生活单调注意力无法转移时会产生内疚、负罪、失落和依赖,常常因为小事而抱憾终身。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目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在家里“蹲墙根、渡天时”,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的屋物之事。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五点建议:
建议之一,强化宣传教育措施,大力营造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把传统美德,法规、“送”到人们的心里。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要让《老年法》进学堂,进社区,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建议之二,积极组建自愿者服务队伍。为空巢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建议之三,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老年人就医报销比例。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老年人中70%患有慢性老年病,15%患严重疾病。慢性疾病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建议之四,尽力而为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内部,提倡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建议之五,调整自身心态,增强适应生存本能。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
空巢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收入,也能在家里尽孝敬老人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