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温元凯 “做个有企业家头脑的学者”——访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教授
当年他在邓小平面前提出,“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大学招生理念,转变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命运。
他曾经是著名的化学家,后来进军华尔街成为金融学家,回国后,又发表多篇有价值的论文,成为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随后他成立咨询公司,转而投身咨询策划行业,成为新时期的咨询策划大师,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
身为策划大师,金融学家,经济学家,他为企业家们开出继续发展的处方:要“做个有学者头脑的企业家”,为学者们开出又一张处方“做个有企业家头脑的学者”
他是谁?谁可以这样在每个参与的行业中都成为精英?!
本刊记者 佟易朴
今年的7月份,记者有幸采访到著名化学家、金融学家、经济学家和咨询策划大师温元凯先生。
在被北京人称为“桑拿天儿”的7月份,在南洋林德东三环的办公室,身着白衬衫,精神矍铄的温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一行。作为改革后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温元凯早在1996年便获得了美国绿卡,虽然如此,但是他依然活跃在中国的经济界和营销策划界,他的公司“南洋林德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为多家大型企业和知名企业成功的进行过战略和人力资源的规划与设计。
直言者
温元凯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初中时读过的《居里夫人传》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后来考上南京大学,大一就写出了被教授称誉为超过当时讲师水平的论文,被南京大学树立为大学生标兵,也被团中央、教育部树立为典型。
浓厚的学习兴趣令温元凯对德文、俄文和英文的学习都十分重视,在掌握多种语言后,他的眼界逐渐转向国际化学前沿领域。“文化大革命”中,温元凯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大学,被分配到浙江一个小县城的塑料厂做一个普通工人,虽然生活艰辛,但是他没有放弃研究,幸运的是,几年后他被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走上了教学和研究的道路。
1976年,“文革”结束,我国的科技发展是一片荒芜,身为大学化学教师的温元凯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写了一封信,呼吁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和科技,得到了方毅副总理的亲笔回信,并被邀请参加全国33名科技教育界名流参加的会议,当时的他只有31岁。
会议中,邓小平鼓励大家积极发言,温元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胆提出恢复高考、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提出“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的大学招生理念,第二年,国家就恢复了高考。他的这一建议改变了很多人以及他自己的命运。
1980年,温元凯获准成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到西方学习的留学生,到法国学习量子生物,算是圆了幼年时的“居里之梦”。回国后,成为我国量子生物学的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量子生物学第一本专著的作者。
1986年,他出任安徽省教委副主任,并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是第一部《企业破产法》的主要提案人之一,并提出过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民旁听制度的立法议案。
1988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2年,温元凯受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邀请去那里做客座教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股市挣了800多美元,这笔钱虽然不多,但是让他对上市公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他发现,中国改革的瓶颈在金融,中国没有金融家,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如果他能做一个金融专家,要比做一个化学家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当时年48岁的他提出改行时,令很多人不解,但是温元凯已经下定决心了,他到华尔街工作了3年,结识了很多美国的金融家、投资专家,写出了国内第一本写华尔街的书《闯荡华尔街》。
1996年,温元凯在美国已经取得了长期居住的权利,但他还是在1997年2月回国,在北京创办公司。随着对中国企业的深入了解,他深切感到中国的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
温元凯说,他的人生轨迹是以十年左右为一个里程的,1984年温元凯在《中国的大趋势》一书中预言了中国的种种机会与可能。20年来,这些预言纷纷变成现实。1999年出版《闯荡华尔街》一书时,他将其定性为“金融科普读物”,因为在华尔街闯荡的1000天,他一次比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巨大机会,在书中他提到,从华尔街看中国经济未来的十大投资热点;从华尔街看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何能成大气候;从华尔街风云人物看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从华尔街风云人物看中国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从华尔街看中国企业如何推进国际化运作。
在此领域中,为当时中国第一人。
2004年,温元凯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著作——《品质成就财富》。
解惑者
作为咨询策划大师,近年来,温元凯一直致力于私营企业的研究。
他,向非公企业家阐述了,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成为一个赢家的诀窍。他认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他说,新经济条件下由互联网带来了“注意力、资金和财富、人才、影响力”这4个显著的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具备全局性的眼光,注意对大事的研究,再也不能埋头拉车。国内的“太阳神”下山、“三株”枯萎、“巨人”倒下,一系列的教训很深。
作为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在商战中有“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人格魅力”之说。私营企业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要考虑不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在资金运作方面,可以说,现在许多私企老板缺乏“资本经营”,没有学会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只会“产品经营”。
如浙江已有许多成功的企业,很有可能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头羊,但不进行“资本经营”就无法把企业做大做强。我国普遍缺少高效的管理人才,同样许多非公企业缺乏吸纳优秀人才的机制,非公经济要再次腾飞,能否建立一个较好的法人治理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温元凯认为,目前中国从工业产品到农业产品都出现了过剩,空调、彩电都发生了价格大战。非公企业也将面临结构性的调整,迫切需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眼前的机遇就是入世和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手中的入世优惠券已经用完了,因此上,私营企业能不能建立一个“卖方平台”,抛弃中介商,用电子商务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买方平台”,仅百货业每年就要从我国购入40亿美元的产品。要把传统产业与新经济结合起来,通俗地讲就是“水泥加鼠标”。上规模的企业一定要关注电子商务,否则就要落后他人一步。
在谈到产权制度改革时,温元凯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国际性的潮流是建立“公众公司”,即所谓的雇主与雇员利益一致的“金色握手”,优秀人才拥有部分产权,心甘情愿地戴上“金手铐”,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上下一致地打造企业这个“金饭碗”,退休员工能够乘上“金色降落伞”安全“着陆”。非公企业要做大必须考虑产权问题。
温元凯说,现在有许多老板手里有不少钱,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投资,温元凯说,“一两年前他就曾经提出过我国经济未来十大投资热点:创业板、海外上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化、集约化的高新农业;新金融概念营销住宅产业、投资型不动产置业;连锁经营业、特许加盟;文化媒体产业;旅游产业化、广义服务性产业;教育产业;收购、兼并;跨国运作。只要有目标性和指向性的运作,投资回报不是问题。”
他说,“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经营者就一定要克服‘小富即安’的心理,学会资本运作,一定要主动融入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打入资本市场。对于外国投资机构来说,“中国”两个字就意味着“市场和投资”,所以国内企业一定要多争取上市机会,引进金融投资、战略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等。
在企业发展的问题上,我们不少的企业负责人总是将发展的缓慢或窘困归结于资金的缺少。针对这种情况,温元凯指出,事实上企业最短缺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企业家人才是企业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只有企业家人才,才能激活企业的活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额度的经济效益。
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家明显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倾向。因此,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要走出国门,去国外投资。
温元凯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过,自己非常崇拜邓小平。他说:“我认为邓小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最伟大的改革者。”在1977年国务院科教工作座谈会结束时的宴会上,年轻的温元凯给邓小平敬酒,邓小平对他说:“温元凯,你是这次会议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个,到我这样的年龄一定要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句话激励着我到现在一直很努力地工作,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为国家、社会、民族做点应该做的贡献。”温元凯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表情很凝重。
因为在华尔街的工作经历,温元凯和很多著名的大亨都是朋友,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有默多克、索罗斯、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他们在经济上的巨大力量,他们成功以后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影响一个国家,而且影响到全世界。一个企业家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决定着他的事业的广度和深度,他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家最匮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