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济的子女 《大英雄本色》:杨昌济慧眼识徒萧子升肝胆交友【2】
大家一听,知道是王季范到了。毛泽东、萧子升等忙去迎着。寒暄未止,就听又去端菜的杨夫人的打招呼之声:“徐先生!黎先生!屋里请吧。”大家迎出来,徐特立、黎锦熙两位先生和毛贻昌见过礼才进屋来。他们是杨昌济教授特地约来陪客的。
杨昌济道:“大家到齐了,请入席边饮边说话。”客听主便——大家在谦让中围坐一圈儿。杨昌济、毛贻昌、徐特立、黎锦熙、王季范、萧子升、毛泽东、蔡和森、熊光楚共九人,见另有两把空椅子摆在位子上,毛贻昌不肯端杯:“还有客人,等等一起来?”
王季范笑道:“这两个位子是夫人和千金的。杨教授是在西方生活过的,不像乡下,有客人来了女人不上席!在教授这里,人人平等。”
毛贻昌心中一下子不能接受这“反传统”的新规矩,但出于礼节,还是点点头附和道:“新规矩!新规矩!好!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母女俩也忙完了厨房的活儿凑到席上来。毛贻昌连忙向夫人敬酒。杨夫人端起面前的红酒和毛贻昌碰碰杯:“毛先生您喝好。”已经几杯酒下肚的毛贻昌仰脖儿把杯中酒喝干,脸更红了。接着小字辈儿的集体敬了一杯,毛贻昌便略显醉意。
王季范见了端起酒杯:“我知道叔公不胜酒力,这杯酒算我代叔公敬杨教授一家的。”说罢一饮而尽。又斟一杯对徐、黎二同僚道:“干脆,敬你们的也过了吧!”徐、黎平日也是轻易不沾酒的人,双双举杯说:“好。”酒,算喝过高潮。王季范放下酒杯,对毛贻昌说出一番话来:
“叔公!提起杨教授和这几位学生,那真是天下少见的伯乐与千里马的缘分……不,不是这样说,是——一群伯乐!恰好,润之、和森、子升等学生又是难得之千里马!只有千里马得遇伯乐,才有佳话诞生。我敢说,在中国的未来,润之他们必是东方冉冉升起之星……”
“王先生此话有理!”黎锦熙抢过话去,“不过,好像是杨教授那句名言的翻版?”
“是,‘毛泽东、蔡和森,必国之栋梁也!’”王季范笑道,“我‘篡改’得离谱吗?”
杨昌济笑道:“王先生深知古训,对新词儿也是信手拈来!”
大家都乐。黎锦熙道:“第一师范请得杨教授,是三湘学子之幸。润之等人近水楼台,乃天赐良机。如此天作之缘,日后必彰显于青史。”
毛贻昌听众人之言,方明白儿子毛泽东不但胸怀大志,亦是可望之才。心中不免后悔当初不该阻挡他求学。他有心端起酒杯向儿子毛泽东说声“对不起”,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而把酒杯举向几位先生:
“多谢了!”
众人看出毛贻昌不胜酒力,不再敬他也不再劝他酒,纷纷给毛贻昌夹菜。杨昌济感慨道:“其实,一个人的学习进步,那不是一个先生的功劳。当今形势下更是如此。比如润之,启蒙于故里邹春培,得助于堂兄毛宇居,湘乡李元甫、谭咏春慧眼识英才,第一师受命育英才。”毛泽东见恩师如此,诚惶诚恐地站起来向杨、徐、黎、王依次深鞠躬:
“润之决不辜负各位先生的期望,学成于国家、于天下百姓有用之才!”
“嗯,”杨昌济点点头,“从东山学堂的《救国图存论》到后来的《讲堂录》,足以看出润之的远大抱负和过人才气。不过,凡励志者,无不付出艰辛。你曾以曾涤生、梁任公自勉,要努力,要有超过二公之志。”
毛贻昌是识字之人,自然听得明白曾国藩、梁启超是何等人物,心中暗惊:润之将来有那样的本事,可真是毛家祖坟冒青烟啦!偷眼扫,开慧正给石三伢子夹菜,悄悄劝茶:“妈说茶可解酒,你又没甚酒量。”不由得心中一震:哦!莫非……不不,我都想哪儿去啦!
“叔公好福气呀!”王季范给毛贻昌添茶,“你别忘了:当初为放润之这只虎出山,我和宇居死劝活劝你才松口啊。”
“别哪壶不开专提哪壶!老黄历,那是老黄历了!虎被你们引出来再送回去我还不干了呢!”毛贻昌乐得合不上嘴儿。
大家开心笑起来。一直插话不多的徐特立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润之啊,先生们盼着你不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要似谭咏春先生说的:要成建国之才!”
毛贻昌为之震撼!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本打算培养成识得字记得账的儿子毛泽东竟为师长们看做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