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高层的五对“亲家”

2017-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们曾共同经历血雨腥风,走过枪林弹雨:他们曾共同经历磨难,为新中国奉献毕生.共同的信仰和战友情谊让他们成为儿女亲家,在弥漫的硝烟中留下一段温馨和甜蜜--本刊据<经典旧闻>转载.毛泽东.张文秋:兄弟俩娶姐妹俩,双重亲家亲上加亲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第一次见到结婚才三天的张文秋,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成了事实,张文秋成了毛泽东的双重亲家.1949年,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

他们曾共同经历血雨腥风,走过枪林弹雨;他们曾共同经历磨难,为新中国奉献毕生。共同的信仰和战友情谊让他们成为儿女亲家,在弥漫的硝烟中留下一段温馨和甜蜜……本刊据《经典旧闻》转载。

毛泽东、张文秋:兄弟俩娶姐妹俩,双重亲家亲上加亲

张文秋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第一次见到结婚才三天的张文秋,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要‘对亲家’。”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成了事实,张文秋成了毛泽东的双重亲家。1949年,其长女刘思齐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1960年,其次女邵华与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

1938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延安党校的礼堂里,话剧《弃儿》中的小演员演得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戏演完后,毛泽东派人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来,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我叫刘思齐。”小女孩高兴地朝人群中一指:“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毛泽东回头望了望,张文秋和陈振亚赶紧走到毛泽东身边。毛泽东弯下腰笑着对思齐说:“我做你的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不好啊?”于是,思齐羞羞答答地喊了一声“爸爸”。

1946年7月12日上午,毛泽东见到了从新疆归来的张文秋,问道:“思齐呢?怎么没见到她?”站在身后的刘思齐走到跟前,向毛泽东问好。

两天后,毛泽东派人把刘思齐接到家里去玩。当时,毛岸英从苏联回国不久。在毛泽东的窑洞里,毛岸英和刘思齐相识了。后来,他们相爱了。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举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后即将赴朝作战。临行前毛岸英来到岳母张文秋家辞行:“我就是不放心弟弟,他的身体不好,以往都是我照顾的。我这一走,就只好托付给您了。”“你放心,我养活得了他。”“我这就放心了。”毛岸英向岳母鞠了一躬。毛岸英赴朝作战后,毛岸青来张家更勤了。每次毛岸青来张家,张文秋都要准备足够丰盛的饭菜招待他。

张文秋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毛岸青在生活上舒服一些。家里的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三个女儿的衣服几乎没有新的,但毛岸青的零花钱却从没断过。

毛岸英牺牲的噩耗传来,毛岸青一下子被击倒了。

不久,毛岸青去苏联治病,后来又回国被安排在大连治病疗养。在大连疗养的毛岸青,给邵华的来信越来越频繁。渐渐地,字里行间多了一些温情。

直到有一天,那些爱慕的字语明明白白地印在暗色的信笺上。

作为父亲,毛泽东为了小儿子的终身大事又一次征询张文秋的意见。张文秋说:“只要孩子们幸福,我没意见。”毛泽东握着张文秋的手,笑着说:“你同意就太好了。从前,我们是老亲家。现在,我们是新亲家。老亲家加新亲家,我们是亲上加亲,双重亲家!”1960年6月,在毛泽东和张文秋的见证下,毛岸青与邵华在大连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邓小平、贺彪:困境中结为亲家,患难与共生死不移

在邓小平一家下放江西劳动期间,邓小平夫妇最疼爱的女儿邓榕突然告诉一家老小:“贺平要到江西来!”“贺平是谁?”邓榕的回答倒很干脆:贺彪的老三!“嗯!”邓小平严肃的面孔挂着笑意,“贺彪我认得——有本事,骨头也硬!”

邓榕和贺平是在1971年下半年认识的,那时邓榕还在陕北的黄土地上。有一天,她和吕正操将军的女儿吕彤岩聊天时,吕彤岩突然对她说:“唉,我认识一个人,叫贺平,一定跟你合得来。

我介绍你们认识!”说干就干,吕彤岩生拉硬扯地让邓榕和贺平通上了信。在浩劫岁月,贺平一家都随父母受到迫害。看着贺平的来信,邓榕想起自家的经历,一种同命相连之心便油然而生。

不久,贺平准备到江西永修探望在干校劳改的父母,要路经南昌。邓榕便将此情况如实地报告了父母亲。

几乎与此同时,在江西永修的贺彪夫妇也从贺平的来信所夹的一张照片中知道了这个浓眉大眼的姑娘。

后来,贺彪知道他们在谈恋爱时,便对贺平说:她爸爸是个好人,你是一个男孩子,一定要照顾好她!

听说一个老红军的儿子来“考”女婿,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很高兴。

邓榕后来回忆了贺平第一次到南昌邓家时的情形:“我的爹呀、妈呀、奶奶呀,三个老人好像进入了‘紧急状态’似的。奶奶把锅敲得叮当响,做了好多的菜,把一个小方餐桌摆得满满的。”

面对一桌丰盛的饭莱,贺平这位从湖南军垦农场来的26岁的大小伙子,一点儿都没客气,像到了家一样,那么多的饭菜竟然一扫而光,最后把一桌子的碗和盘子全都摞在了他的面前。在贺平到来的日子,邓家的人除了忙碌外,多数是在观察贺平。

邓小平经常是点着一根烟,看个子高高大大的贺平在邓家忙前忙后,抢着干力气活。然后,邓小平就听贺平讲自己的情况,从贺平的讲话中了解了他的政治态度、立场和思想。

住了两天,贺平要去永修卫生部干校看望他的父母。临走前,他把带给父亲的一条云烟一分为二地掰开,给邓小平留了一半,另一半带给父亲。邓榕把贺平送走后回到家,只见三位老人,搬个小竹板凳,坐在厨房后面小院里的丝瓜架旁边,正在说着什么。

看见邓榕回来,邓小平一脸高兴的样子,一拍大腿,用他那浓重的

四川口音说:“看样子,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1972年,贺彪夫妇和邓小平夫妇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几乎同时回到了北京。

这期间,贺平与邓榕已经结婚,这样,两家人终于有了见面的机会。“回来了!有工作干就好啊!”邓小平与贺彪握手后说:“当年贺龙同志到西南,还推荐你这个卫生部长,可听说彭总不放哟!”邓小平的话是告诉贺彪:我们早就熟悉!一句话就使两家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又将邓小平打倒了……贺彪不知道邓家人的消息,心急如焚。

一天,他突然看见贺平回来了,便抓着儿子,详细地问清了邓家的情况。听到邓小平夫妇又被带走,而且至今音讯全无,老两口不禁潸然泪下,叮嘱贺平把邓家老二飞飞(邓质方)带来。贺平于是把邓榕和飞飞一起叫到家里。

“现在只剩下飞飞这么一个完整的儿子了,我们要把邓家这个儿子保护起来。”贺彪十分郑重地说:“现在邓家有难,从今天开始,平平就算是邓家的儿子了。平平,你不要担心我们,就随邓家去。生,和邓家在一起,死也和邓家在一起。”

毛泽东去世不久,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邓小平第三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978年,贺彪和夫人陈凯又专门到邓小平家中表示祝贺,两位亲家又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叶剑英、邹韬奋:子女受牵连不低头,不靠父辈走捷径

邹家华祖籍江西省余江县沙塘邹家村,1926年生于上海。

其父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

在青少年时代,邹家华随父亲奔走于上海、香港、重庆等地,历尽艰辛,视野开阔。

1944年7月,邹韬奋病逝,终年49岁。邹家华于同年加入新四军,次年入党。1948年,邹家华与李鹏等21名中共干部子女赴苏联留学。

在那段岁月里,邹家华认识了日后的妻子叶楚梅,不久,邹家华便成了叶剑英的女婿。

十年动乱中,叶帅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他的子女也遭到磨难。

邹家华与爱人叶楚梅曾多次被批斗,邹家华几次被批斗回来身上都带着大大小小的斑斑伤痕。叶帅知道他们受到自己的牵连很是愤懑,但他相信他教育的儿女不是软骨头,叶帅总是对他们说:“要挺得住,要经得起群众运动,不要有什么想不开。”

短短几句话,给邹家华以莫大的慰藉,然而,这又成为新的“罪状”,说叶剑英是黑后台,随之而来的是更残酷的迫害。1968年,邹家华与叶楚梅以莫须有的罪名分别被捕入狱,虽关在同一监狱,却相互音讯全无,一日两餐,每餐两个窝头,一碗连根带泥的咸菜汤。

每次开饭只提供有限的一点水喝,平时不供水。邹家华平素爱喝水,夏季渴得难忍,便想出一个主意:每次开饭盛水时,就把凉鞋脱下倒立放着用鞋的前包头那块容积盛点水存着,实在渴极了,就喝几口鞋里的水……叶帅平素的言传身教,使他的女儿、女婿都有一股摧不垮的犟劲。

虽然在“文革”中他们屡遭折磨,却没有“低头服罪”。江青曾恼怒地对叶帅说:“你的几个子女,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周恩来提议,叶剑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此时他的女儿、女婿却还被关在监狱里没有自由。

叶帅没有为此事去找任何人求情说理。邹家华也能体谅岳父的心情:整个国家都在受难,需要岳父保护的干部、群众千千万万,他此时怎能抛开人民去顾念自己的骨肉?

直到1970年前后,邹家华和叶楚梅才先后出狱。

他们向叶帅诉说了监狱的非人生活,叶帅没有给他们以更多的安慰,只是把要改善犯人待遇作为一个问题向周恩来总理做了汇报,后来,周总理批示了一个改善监狱犯人待遇的文件,每天的两餐也改为三餐了。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隔离审查,从此一场历史性的灾难结束了。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剑英同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邹家华感慨道:“打倒‘四人帮’后的一天,岳父让我们都回家吃晚饭。他神采奕奕,像小孩子似地边说边打着手势,尽情地抒发着逮捕‘四人帮’后他无比激动的感情。”

作为叶剑英的女婿,邹家华没有依靠岳父的光环走捷径,他唯一从岳父叶剑英身上得到的,是一身正气、一副铁骨,以及翁婿之间的深情厚谊。

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官至国务院副总理。

陈毅、粟裕:军事搭档成亲家,女婿当作儿子疼

陈毅与粟裕是老战友老搭档,他们都参加了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时,他们并肩东进北上,创建了苏南、苏北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们并称“陈粟”,携手指挥华东野战军,歼敌243万,战果辉煌。

陈毅的三子陈小鲁小时候就知道粟裕的大名,父母提到粟裕时总是称呼“粟司令”。

1962年,陈小鲁在北京四中上初中三年级时,认识了后来的妻兄粟寒生。也许是因为父辈的原因,虽然他们同级不同班,却一见如故。

那时陈小鲁家住在中南海,出入管理很严格,很难请同学到家里去玩。粟裕家在胡同里,独门独院,好进好出,陈小鲁就常到那里聚会。一是父母知道孩子的行踪,比较放心;二是粟裕夫妇都很好客,允许陈小鲁一帮同学、朋友来家里恣意妄为,还拿出糖果招待。

那时粟裕在陈小鲁的印象中是个和蔼可亲的前辈,每次见面,粟裕总是向陈小鲁微笑着点头示意,还常常询问陈小鲁陈毅的身体状况如何。

1967年2月,发生了包括陈毅在内的老帅们,在怀仁堂的一次会议上批评“文革”中一些现象和“中央文革”某些成员的事件,不久被定性为“二月逆流”,陈毅卷入了政治漩涡中。

“中央文革”找人秘密搜集陈小鲁的黑材料,希望从中找出整陈毅的证据。

这时周恩来总理出面了,他把陈小鲁安排到沈阳军区所属一个部队农场去劳动锻炼。就这样,1968年初陈小鲁离开了北京。

1971年5月,陈小鲁首次回家探亲。

到北京后,他第一个要找的朋友就是粟寒生。陈小鲁来到粟裕家拜访,没想到粟裕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说:“你父亲动了大手术(陈毅患了直肠癌),我们都十分担心啊!”之后,粟裕再三叮嘱陈小鲁代为问候陈毅。在粟家,粟寒生把他妹妹粟惠宁介绍给陈小鲁认识,两人开始交往、通信,不久就建立了恋爱关系。

1972年1月6日,陈毅去世,毛泽东出席了陈毅的追悼会。

1974年3月,陈毅的夫人张茜的病情恶化,卧床不起。这期间,粟裕夫妇经常来看望张茜。

一次,粟裕来到病床前,对张茜说:“小鲁的事你放心,我们会照顾他的。”陈小鲁和粟惠宁一起站到张茜面前,告诉她他们的事定下来了。当时张茜的气管被切开了,不能讲话。她眨眨眼睛,表示了同意。粟裕转身正式对陈小鲁说:“我们同意你和惠宁的婚事,以后你把我们家当做自己的家,有事尽管找我们。”在那些悲伤的日子里,岳父粟裕成了陈小鲁精神上的支柱。

1975年8月,陈小鲁与粟惠宁结婚,由于父母都已去世,婚后陈小鲁就住到了岳父粟裕家,此后一直得到他的关照。

1984年2月5日,粟裕逝世,享年77岁。今天的陈小鲁,和已退休的妻子粟惠宁,仍平静地生活在粟裕的故宅里。

李先念、刘建德:父辈作风影响儿女,志同道合结良缘

刘亚洲的父亲刘建德是个1939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曾官至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战功卓著。

刘亚洲自小随父母辗转浙江、山西、陕西等地。刘建德后来把刘亚洲送往他的老部队63师187团“英雄八连”锻炼。1968年,刘亚洲经兰州军区特批入伍,不久转干。

从此,刘亚洲开始了军旅生涯。

2000年12月13日,刘建德病逝。当时还在北空工作的刘亚洲如五雷轰顶,在接连7篇《丧父日记》中不停地剖析、自责,记述了那段异常悲痛的心情。

刘亚洲将父亲比作高山,而将自己比作尘土。称父母有泡澡的习惯,但他们为节约,从来是两人共享一盆水,“妈妈先泡,不打肥皂,而后爸爸再泡。”刘建德的勤俭克己与刘亚洲的岳父李先念极像。

刘亚洲的夫人李小林曾说过一件往事,改革开放之后,父亲李先念有一次在饭桌上对孩子们严厉地说:“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因此,李家的孩子没有一个人从事商业活动。父辈的作风牢牢地在刘亚洲的身上打下了烙印。

刘亚洲从1993年到北空任政治部副主任以来,从没有以个人的名义用公款请过一次客。这种坚持到了一种固执的程度:甚至连空军司令员、政委到成都空军检查工作,他都不宴请。

刘亚洲与李小林相恋于武汉大学。

当时刘亚洲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在外文系念书的李小林,他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文学。刘亚洲很欣赏李小林的才华,认为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女;李小林也看到了刘亚洲的潜质,认为他一定可以有所成就。

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使他们很快陷入热恋。当时,刘亚洲还没有发表过什么有影响的作品,为此,他在约会中向李小林倾吐了一个秘密:写一部书,并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自己的意中人。

一年之后,长篇小说《陈胜》出版,刘亚洲用稿酬买了一辆自行车,凤凰牌的,连书送给了李小林。

可是,几天之后,李小林送给他的“祝愿”却使他深感失望和不安:“自行车不错,很好骑。可书不能读10页以上。出版一本书和出版一本好书是有极大区别的……”刘亚洲不禁为这尖刻的评价而恼怒,继而,他明白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大学毕业后,刘亚洲和李小林结了婚。婚后不久,李小林远渡重洋到美国求学。这期间,刘亚洲发表了一系列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作品。

远在美国留学的李小林,却从大洋彼岸寄给他一封长信,详尽地叙述了她读了他新近出版的小说后的意见,最后郑重地希望他“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要清醒!”刘亚洲深知妻子的一番心意,他更加勤奋,也更加谦虚,更加认真。

现在,刘亚洲已跻身于中国著名作家之列,他和李小林的家庭也因李小林父亲的缘故而成了显赫之家,但刘亚洲和李小林却毫不骄傲,仍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任何人面前,都朴实无华,从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