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艺术生涯年表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914年--出生.籍贯天津.养父骆彩武,是以演双簧戏法为生的江湖艺人.四岁随养父到上海滩卖艺.随养父先后学了京剧<三娘教子>和<朱砂痣>唱段后,在上海大世界开始登台演出.   1919年--五岁随养父到达汉口.   1923年--九岁时,同京剧名角孟小冬同台演出了曾轰动武汉三镇的新编京剧<宣统招亲>.之后,养父正式为她请了老师,专门学唱京剧老生.京剧老师苏焕亭(绰号苏小辫),北京人,是唱三花脸的.他教了四五十部整出的京剧.   1923~1926年--是京剧艺术

   1914年——出生。籍贯天津。养父骆彩武,是以演双簧戏法为生的江湖艺人。四岁随养父到上海滩卖艺。随养父先后学了京剧《三娘教子》和《朱砂痣》唱段后,在上海大世界开始登台演出。

   1919年——五岁随养父到达汉口。

   1923年——九岁时,同京剧名角孟小冬同台演出了曾轰动武汉三镇的新编京剧《宣统招亲》。之后,养父正式为她请了老师,专门学唱京剧老生。京剧老师苏焕亭(绰号苏小辫),北京人,是唱三花脸的。他教了四五十部整出的京剧。

   1923~1926年——是京剧艺术的学习阶段,也是京韵大鼓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京津一带的许多京韵大鼓名艺人都先后到汉口搭班演出。在汉口民众乐园第一次听林红玉演唱京韵大鼓。之后又同杨浩亭先生(京韵大鼓演员杨曼华之父)学了京韵大鼓的开蒙段子《层层见喜》和《昭君出塞》。

   1926年——十二岁时和养父母离开汉口到了南京。养父母离异后,随养母。这一时期,着迷于北方曲艺。在南京的“鸣凤”、“又世界”两个茶社,先后听过荣剑尘的单弦,金万昌的梅花大鼓和一种滑稽大鼓。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梨花大鼓演员董莲芝及其唱段《剑阁闻铃》。

   1930年——鼓界大王刘宝全,白云鹏先后来到南京演出。听了刘宝全演唱的《南阳关》、《马鞍山》;白云鹏演唱的《黛玉焚稿》、《哭黛玉》。这两人都对其改唱京韵大鼓有很大影响。

   1931年——17岁时正式改唱京韵大鼓。改唱之初是从“二黄大鼓”开始的,同王双凤学了二黄大鼓的段子《子期听琴》、《连环记》、《俞伯牙摔琴》。当时伴奏的弦师是钟真荣(小岚云之父)。这期间南京的凤鸣茶社来了北方曲艺班.其中就有唱京韵大鼓的白凤鸣。随后,同白凤鸣,白凤岩一起去芜湖演出。

   1933年——养父母先后过世。这期间在南京夫子庙的“凤鸣”、“又世界”茶楼演唱。

   1934年——正式拜“三弦圣手”韩永禄为师。成为韩先生的关门弟子。并正式启用了“小彩舞”为艺名。

   1935年——应济南大观园之邀,于旧历八月十五在济南登台演出。

   1936年——22岁时于农历6月30日,来到天津。初期先到中原游艺场(今百货公司三搂)试演。当时演唱的《击鼓骂曹》、《大西厢》、《七星灯》等段子火爆津城,受到热烈欢迎。从当年的7月9日开始,每天到中华电台进行现场直播,一直连续录制了二十几段曲目。通过电台的播出,逐渐增加了知名度。

   1936年——9月3日天津一流的曲艺场子小梨园正式开业,开始参加那里的演出(当时出场位置是中场)。10月6日,出场位置由中场挪到了攒底,名字已跃居头牌,在小梨园开始挑大梁。从此得了“金嗓歌王”的称谓。之后定居天津,住在法租界教堂后的明德堡二号。

   1936~1939年——这一时期基本以小梨园为演出阵地,在天津观众中的影响、声誉不断扩大。

   1938年——单弦名家谢芮芝给了一份《红梅阁》的唱词,并讲解了内容。经反复实践,该曲最终成为演艺生涯中的保留曲目。解放前后都灌制了唱片,80年代还录了磁带。

   1938年~1939年之间——在国乐公司灌制了《博望坡》、《红梅阁》、《丑末寅初》等唱片。这期间和师傅兼弦师的韩永禄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发展了京韵大鼓的唱腔技法。

   1939年——在北京演出两个月,得到了梨园界前辈的鼓励。当时演出的剧场位于西单旧邢部街角叫“哈而飞”。演出曲目有《击鼓骂曹》等。

   1940年——10月师傅韩永禄去世。弦师改为刘文有。合作排演了《战岱州》、《探晴雯》、《孟姜女》等曲目。这一时期的演唱,逐渐表现出抒情性强、韵味浓厚、以情感人的特点。

   1941年——应邀到北京“银光”演出(位于八面槽附近)。当时演唱的《击鼓骂曹》事先印出了唱词很受观众的欢迎。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但却引起了曲艺界内行的哗然。被称为“海派”、“外江派”。

   1940~1945年——这一时期基本继承了“刘派”、“白派”、“少白派”的唱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创出新腔。曾先后到北京演出四、五次。在东安市场内的升平书场,与孙书筠,荣剑尘等同台演出。

   1948年——10月22日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先生五十四岁寿辰时,被邀去唱堂会。演唱了《刺汤勤》、《白帝城》。同年,上海静安寺路高士满舞厅来人邀到上海演出。后又转到南京演出。由于劳累,导致了嗓音失润。此时津浦线已经不通车,只好又回到上海。直至解放。

   1949年——解放后成为上海妇联的成员,参加了一些文艺宣传活动。

   1950年——2月天津市文化局派弦师钟吉瑞到上海来接,于旧历三十启程回津。大年初二到小梨园开始演出。这一年参加了天津的红枫曲艺社(天津市曲艺工作团的前身)。

   1951年——被评为曲艺界劳动模范,到北戴河疗养。同年12月,天津成立了民办公助性质的天津市曲艺工作团,成员为红枫曲艺社的全体成员。这一年,上演了由张鹤琴编写的新编历史曲目《林冲发配》。该曲目在唱腔上基本以老腔为主,但也借鉴了少白派《战岱州》的落腔加以溶化。这个段子被灌制了唱片,这也是解放后唱的第一个新曲目。之后,又演唱了丁元同志创作,歌颂志愿军战斗英雄的新曲目《独胆英雄吕松山》。

   1952年——北京举行全国曲艺汇演。参加了天津市曲艺工作团晋京演出的曲艺剧《新事新办》,在剧中扮演妇女主任的角色。

   1953年——随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四个月。回国后,在北京怀仁堂作了汇报演出。这之后,又到河北省各县去慰问归国志愿军。并演唱了歌唱志愿军的段子《梅怀青》。在此期间,天津市曲艺工作团已由民办公助正式改为国营团体,直接受文化局的领导,正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1954年——1月31日和赵魁英同志(时任天津曲艺团团长)结婚。同年,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

   1954~1957年——在外地巡回演出。其中1954~1955年,在上海,南京,武汉,河南等地;

   1956~1957年在东北三省。这期间演唱的曲目有史若虚的《飞夺沪定桥》,赵魁英的《过雪山》,《伟大战士邱少云》、《英雄黄继光》、白凤岩改编的新梅花调《永别紫鹃》。

   1957年——7月参加天津市第一届曲艺杂技汇演,演唱了传统曲目《剑阁闻铃》。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和张琨合作创作了京韵大鼓段子《老电工》。

   1958年——8月1日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演唱了《英雄的母亲》,并获奖。汇演结束后,又作为由文化部选出的两台优秀节目之一,参加了全国巡回演出。在福建前线,演唱了《邱少云》。

   1960年——4~5月随团到农村体验生活。7月,在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上总结了深入生活改造思想的体会,并于23日,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同年,演唱了由朱学颖创作的《珠峰红旗》。

   1961年——1月,陈云同志来津观看传统京韵大鼓的专场演出,演唱了《大西厢》。3月,天津市文化局根据陈云同志的指示精神,组织了曲艺专场,为京韵大鼓的继承与革新开拓了思路。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京津两地的京韵大鼓演员在北京组织了京韵大鼓专场,前后共演出了七场。演出后又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提出“骆派”的问题,但意见没有统一,最后也没有下结论。

   1961年——7月16日“天津曲艺演出团”组成。8月11日——参加了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出,随后又陆续在京演出十余场。同年冬,在长影摄影棚拍摄了教学片《剑阁闻铃》、《击鼓骂曹》。

   1962年——参加天津市举办的第一届“津门曲荟”。演唱了由朱学颖、陈寿荪创作的《光荣的航行》;陈寿荪创编的历史题材新鼓词《卧薪尝胆》。

   1963年——春节期间,天津市曲艺团首次举办了《红岩》专场演出。演唱了由朱学颖创作的京韵大鼓《黎明的战歌》。3~4月——天津市曲艺团组织演出队到河南、湖南、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作业务演出。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受到冲击,停止了演出。

   1969年——随团下放到宝抵县农村劳动锻炼。

   1971年——正式开始教学。同年住宅迁至睦南道安乐村9号余门。

   1976年——12月25日十年浩劫后第一次登台演出。演唱了《光荣的航行》。这期间(1976~1979年)上演的曲目有《杨开慧》、《缅怀周总理》、《夜请李月华》、《农家乐》、《韩英见娘》、《将相和》。

   1978年——当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

   1979年(国庆节)——在北京参加了京津两地曲艺名演员的演出。演唱了《剑阁闻铃》、《光荣的航行》。10月底——参加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

   1980年——推出了新编历史曲目《和氏璧》。该曲目在1981年获鲁迅文学奖。4月——在《天津演唱》召开的鼓曲座谈会上,作了题为《繁荣鼓曲的看法和建议》的发言。12月——文化部、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分会联合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庆祝活动,并颁发了荣誉奖状,奖品。在这次座谈会上,正式被称为“骆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在会后的三场纪念演出中,演出了代表曲目《剑阁闻铃》、《击鼓骂曹》、《和氏璧》。

   1981年——7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六十周年的笔谈会上作了题为《赤诚的祝福》的发言。9月18~26日——参加了在天津市举行的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北方片)观摩演出。

   1982年——5月1日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同年10月9~18日——参加第三届“津门曲荟”。同年12月——为纪念京韵大鼓艺术家刘宝全逝世40周年,演唱了《红梅阁》。同年11月4~5日——参加了在北京吉祥戏院举办的京韵大鼓专场演出。同年12月16日——天津市文化局授予“心灵美的模范文化艺术工作者”称号。

   1983年——6月24日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北京举行的主席团会议。8月——为杂志《天津演唱》创刊100期题词。10月17日——同陆倚琴、刘春爱、姜美艳三个徒弟签订了“师徒公约”。

   1984年——10月17日参加电影《北京故事》的拍摄。在影片中演唱了《击鼓骂曹》。

   1984年——2月2日与陶钝、侯宝林、高元钧、袁阔成、罗扬等九位曲艺界艺术家一起到中南海同陈云同志欢度春节。在这次聚会上,陈云同志对骆玉笙同志提议的建立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等做了重要指示。同年住宅迁至南京路云峰楼甲316。

   1985年——1月撰文《缅怀“三弦圣手”白凤岩》。同年2月——71岁时演唱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同年4月25日——在中国曲协第三次理事会上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并主持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1986年——在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发奖大会上发表了讲话《我的心愿》。同年11月26~29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曲协工作会议。同年——为纪念《曲艺》杂志创刊三十周年题字。

   1987年——3月12日正式收辽宁省营口市曲艺团的汤敏为徒。

   1987年——9月5日,74岁时参加了中国第一届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曲目是《重整河山待后生》。同年9月15日—首届中国艺术节“海河之秋”在天津举行,演唱的是用民族管弦乐伴奏的《丑末寅初》。同年10月15日——参加了苏州评弹艺术节的演出。演唱的曲目是根据评弹移植的《金门潮》、《重整河山待后生》、《丑末寅初》。

   1988年——当选全国七届政协委员。并参加了会议,作了“重视曲艺,发展曲艺”的发言。6月应邀参加上海市首届曲艺艺术节,在开幕式上演出了原弹词开片唱段,后被骆玉笙谱曲为京韵大鼓的《金门潮》。8月12日——台湾桂静文作为第四个徒弟,在天津戏剧博物馆举行了拜师仪式。同年——在“淮海杯”新时期影视十佳歌手的评选竞赛中,以《重整河山待后生》当选为十佳歌手之一。10月份,参加了徐州市的艺术节和艺术节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及十佳歌手发奖会。同年应邀到中国戏曲学校讲学。

   1989年春节——赴北京应邀参加建国40周年庆祝演出,在10月1日的中央电视台1套播出。在圆明园大水法演唱了《重整河山待后生》。同年收台湾的王友兰为第五个徒弟。并在天津正式举行了拜师仪式。

   1990年——6月带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晋京演出。6月下旬参加四川成都“新时期全国优秀电视歌曲——成都彩电杯”发奖音乐会。7月下旬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进行艺术交流演出。同年秋季,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国曲艺节。演唱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重整河山待后生》、《丑末寅初》。

   1991年——5月19日首届中国曲艺节在天津市滨湖剧院开幕,演唱了《光荣的航行》。当天,在天津市宾馆中礼堂举办了“骆玉笙从事曲艺艺术六十年”的祝贺会。会上演唱了《金门潮》。同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了骆派艺术研讨会和专场演出。12月3~15日——率其弟子陆倚琴,刘春爱,汤敏,杨立军及年仅12岁的冯新蕊老中青少“四世同堂”在北京献艺,演出了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现代曲目《万里春光》,传统曲目《红梅阁》、《击鼓骂曹》、《俞伯牙摔琴》、《碧天云外》、《重整河山待后生》。

   1993年——2月5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专家赴河北省三河县进行两场慰问演出。同年3月当选为全国第八届政协委员。5月24~30日——日本“中国曲艺鉴赏”团访华。9月18~24日——参加第八届“津门曲荟”的开幕式。

   1994年——2月1日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和天津市曲协分会在天津文联会议室联合举办的迎春茶话会。同年2月22日——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的京津两地曲艺家赴京郊将台乡进行的慰问演出。4月7~13日——随中国曲艺家访问团访日。访问期间演唱的曲目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少、《丑末寅初》等。同年10月——在庆祝建国45周年时撰文《新中国给了我新的艺术生命》。

   1995年——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市举行。在开幕式上演唱了《重整河山待后生》。4月17日——参加陈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并撰文《永远铭记陈云同志的教导和关怀》。6月30日——参加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孔繁森之歌》文艺晚会,演出后受到了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9月8日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光明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的接见。11月——撰文《怀念白凤鸣师兄》。

   1996年——11月9日在中国曲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主席。同年,收天津市评剧院演员王冠丽为徒。这一年还收陈玲玉为徒。

   1997年——5月《骆玉笙暨北方鼓曲名家音配像选萃》出版发行。6月创作《庆回归分纪念香港回归,并在天津电视台播出。9月26-29日故地重游济南大观园,演唱了《重整河山待后生》。

   1998年——4月6日应上海东方电视台的邀请在上海逸夫舞合参加了“白发红颜映曲坛”的专场演出。同时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戏曲》栏目播出。4月7日,重游上海大世界。当晚上海东方台、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骆玉笙回娘家”为标题在新闻中播出。

   1998年——12月25日“骆玉笙舞台生活80周年纪念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

   1999年春节—应邀参加天津卫视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演唱了京韵大鼓《青松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