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伯斯百科全书 您会用百科全书吗?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凝聚了我国三万多位专家学者心血与智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了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共同举办主题为"用好百科全书,提高民族素质"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让更多的人通过使用百科全书培养创新能力,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发表了意见.吴文俊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

编者按:凝聚了我国三万多位专家学者心血与智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了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共同举办主题为“用好百科全书,提高民族素质”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让更多的人通过使用百科全书培养创新能力,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民族素质发表了意见。

吴文俊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对传承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法国的狄德罗与他的《百科全书》,乃是百科全书的开创者。

《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一部庞大的无与伦比的辉煌巨著,我自己就受益于它的某些章节的阅读。可事实上,百科一类书籍的滥觞可谓渊源于中国,即春秋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它收罗了当时百家之言,而真正的百科全书,是明朝永乐大帝的《永乐大典》,在清代则又刊行了《古今图书集成》,这是又一部百科全书了。

现在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百科全书,我有幸参加了两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数学学科的编撰工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中国人自己编的百科全书,在坚持全面反映人类知识的同时,要突出中国特色、充分显示世界科学文化的新成就和新发展。我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曾经很多次阅读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越来越与数学不可分离,我想这一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是有所体现的。

郑度 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有幸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80年代编纂的工作,后来参加第二版的编纂。今天谈两个问题,一是从地理学的角度谈大百科全书的功能和意义。因为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里有关中国地理大部分条目是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地理学》卷(《中国地理》卷)原有条目基础上修定完善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20年来,地理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地理学新增条目有127个,占地理学条目总数的1/4,像数字地球、地球系统科学、土地退化及可持续发展等等,都体现了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方向。

同时增加了对青藏高原、北极、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探险,让人们了解到一些考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第二点,我想谈一下怎么用好大百科全书,提高公民素质。目前我们国家不少年轻人缺乏对基础科学知识、人文理念著作的一些阅读爱好,或者没有时间来认真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个知识面非常广博、知识体系综合性很强的大型著作。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百科全书资源,在全社会提倡认真读书、勤奋学习的风气,达到提升人民素质、振兴中华的目标。

戴逸 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在社会进步中具有伟大的作用。知识的积累越多,应对客观世界挑战的能力也就越强,而百科全书就是涵盖、包容了全人类所取得的知识。我们阅读百科全书,使用百科全书,可以继承知识、弘扬文明、提高我们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持续前进。百科全书不同于其他一般的书,它是集中了全人类基本知识的重要工具书,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它的丰富性,浩瀚、广袤,无所不包,是汇聚了人类知识的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第二是它的创新性,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与时俱进的,人类进入到21世纪,知识的增长非常快、非常多,呈爆炸式的增长,所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每隔若干年就要重新修订、再版它的百科全书。

第三是它的专业性。它是几万名专家对世界各个门类知识长期研究的成果,是科学与权威的知识,经得起检验,可以在科学研究中作为依据加以引用的。第四是它的普及性。

百科全书不仅面对专家,而且面对广大的群众,百科全书里没有长篇大论,简明扼要,文字通顺、流畅、适合于大众阅读。第五是它的清晰性,就是它的内容有条理、叙述很清楚,能够按照知识的科学分类条分缕析,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查找容易,使用更方便。

江平 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

改革开放30年,一个很大遗憾就是中国的民族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和我们期望的还相差很远,我们民族的素质在国际上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评价的状况之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觉得中国人现在缺乏两个东西,一个是真正的求知欲,一个是心态的平衡。

百科全书可以作为翻阅,也可以作为借阅。如果你把百科全书能够放在图书馆里边,人人都能去翻阅,那这个影响就大了。如果我们的中学有一套百科全书,青年人都可以到那里翻一翻、看一看。如果我们图书馆里都有百科全书,人人都可以去翻一翻、看一看,就会觉得知识的海洋很大、知识的潜力很大。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哪个大学、哪个中学可以把百科全书让大家自由来浏览、自己来阅读,还是把它作为一个不能弄坏、不能弄脏的图书珍品,把它藏在那儿,这是我们对待大百科全书两种不同的态度。

我觉得大百科全书最大的普及点应该是在中学和大学,目标读者也不是向专家、学者推荐,而是向青少年推荐。如果我们把大百科全书放置于公众自由翻阅之下,这才能真正起到它最大的作用。

厉以宁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多年以前我在北京大学举办过一个讲座,题目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怎样使用工具书”,其中我首先提到的就是各国的大百科全书的重要性。在经济学方面我所遇到的这些学生、研究生,真正去用百科全书的并不多,为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公开的翻阅制度,还有就是他碰到问题以后,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不知道应该首先去查大百科全书。

经济学方面归纳起来大概有四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经济理论和一些基本概念的简明扼要而又正确的解释,这个首先看一下大百科全书,因为它简明扼要,集中了专家的意见。第二,经济史上的重大问题,学经济的一定要学经济史,经济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因为很庞杂,旁证博引,初学者就应该先看大百科全书。

第三,历史上和当前西方经济学术的流派、代表人物和评价,这个从哪儿着手?也应该首先要看大百科全书,这是个捷径。第四,经济学的前沿学科、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情况等问题,这个在大百科全书里不会太多,但仍然会有些线索可以看到,而主要是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就要去查大百科全书。

这方面的重要性应该是向大学生宣传,如果一开始不从大百科全书入门,可能走的路就是弯的。

金常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百科全书编纂专家

中国有句话叫“开卷有益”,与百科全书结交,就像交上了一个有知识和学问的良师益友,不管你是带着问题来,或者是随手翻一翻,都会受到益处。我最初受到的益处就是看了《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上的一些图,图就吸引我去读条目,读了条目就对一些知识更深入了解了。

百科全书究竟有什么用处呢?第一是查阅,解决读书、学习、写作里你不解的问题。第二个作用是浏览涉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第三,系统学习,百科全书不是光查的书,也是可阅读的书,百科全书对编纂的一些技巧用了很多的技术,目的就是兼顾系统学习的需要。

我们的大百科第一版有条目分类,那也是一个知识子系统,大百科全书在每个学科前面有学科概观性,是对这个系统领域讲了各个分支、各个部分的作用。另外百科全书本身也是参见的系统,使得你能够触类旁通,让你读了这条也能想到那一条。

曹先擢 语言学家、国家语委原副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

第一,从时代性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书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也推动了时代的前进,这是一个历史的规律,百科全书上马是1978年,这是一个什么时间呢?不是巧合,是我们改革开放起步的时候,所以我说辞书是时代的产物,它推动时代的前进。

第二,从学术性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辞书有两种方法,大百科全书更是一个在外部编的,靠的是全国的科技力量、科学力量。知识非常可贵,大师的产生需要有土壤,现在为什么大师越来越少?就是因为缺少这个土壤。《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科学的成分、学术的要素多。

第三点,从检索性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书都有一个功能叫检索功能,辞典就是把知识条目化,条目检索方便化,把许多知识让它条目化,如宗教辞典、哲学辞典等等,把这些方面的知识变成一个条目,而这些条目又让它检索起来方便,所以辞书方便运用。

最后,再说时代性的问题,就是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要有网络版,要以方便大家为目的,以服务国民为主,服务大众为主,这个是最重要的投资。

刘继贤 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定位在中学文化程度以上就可以用了,实际上现在百科全书是通俗化的。对我们军队来说,用的面比

较广,用途也很大。领导决策、军事决策、部队训练、院校教学、理论创新、人才成长都需要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集中了当代最全的知识,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军队、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很厚重的知识积累。我们要求部队要学百科全书,着重开展了编写军事百科全书的系列化工程,使军事百科工作做到系列化。

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打仗,建设打仗型军队就是建设能够打赢现代化的战争,包括科技进步、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体制编制等各个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军事思想,超越了学科理论的界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涵盖的军事方面的知识,不光是中国的,还是世界性的,把世界最先进的理论、观念、概念、技术装备统统涵盖在内。

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特级教师

百科全书的第一个功用是提高价值观,提升个人修养。百科全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中学时期是对知识最饥渴、最需要阅读的时期,百科全书作为人类文化的精华和知识的总揽,恰恰给中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的工具。

百科全书第二个功用是深化课本知识、提升学业能力。百科全书提供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广泛知识,虽然现在网络非常发达,但是网络上的信息不能等同于知识,网络上的资料也并不可靠,而百科全书提供的是可靠、权威、准确的知识。

第三个功用是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提高综合能力。学生的存疑精神必须得到有效的激励,百科全书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手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查阅百科全书寻找答案。

我想针对青少年学生如何使用好百科全书简要提几点想法。第一种用法,提升兴趣的引导式阅读。第二种用法,寻找知识的查阅式阅读。第三种用法,答疑解惑的探索式阅读。第四种用法,钻研专业的阅读。第五种用法,提供素质的参考式阅读。

王渝生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我今天就讲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中国有编纂百科全书的优良传统。百科全书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知识。所以我们的“大百科精神”就是要爱国奉献,就是要团结协作。

第二,我们当代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要用好大百科全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就是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这也跟科技规划、教育规划一样,最最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或者是创新型的人才。我在科技馆当馆长时,请一些文学家、艺术家来,他们就说我是搞文学的、艺术的,我对科学一窍不通,你是学数学的,我的数学从来都是得鸭蛋。

现在征求文理分科要取消,但是没想到家长、学生不同意,理由是现在学生负担太重了,所以文科也好,理科也好,分不分也好,考虑民族的未来,希望我们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就是要他们读百科全书,而不是一天看电视,看电视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我在中央台的一个读书栏目接受采访,冷不丁主持人问了一句话,说如果现在把你放到一个荒山野岭,你只能带一本书,你带哪一本书,我说能不能带一种,一套,他说那也可以,我说我就要带大百科全书,因为只有它能伴随着我,消除我的寂寞、愚昧,我要查什么东西都可以。

虞云耀 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这次研讨会我能够参加非常受教育,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发行与提高民族素质联系起来,我认为非常准确、非常重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发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在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包括整个党的建设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有科学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用人类创造的、体现人类文明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本领来武装头脑,这方面大百科全书就是最好的教材。

我有两条建议,一,我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发行和使用的宣传力度,使我们广大的大学生、中学生,包括我们的领导干部,对大百科全书不仅有敬畏感,要对知识的海洋望而生畏,同时要有亲切感。二,大百科全书编出来不容易,使用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适应现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推出网络版、电子版。

徐惟诚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当时邓小平同志下决心要编这个书,中国还很穷,刚刚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走出来,不是盛世修典。要振兴就需要有新观念,就需要有民族素质的提高,要振兴就需要有知识的武装,有对知识的追求。

从历史上看,狄德罗等人在法国把百科全书编出来以后,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整个欧洲的年轻人观念大变,都以追求知识为荣,都以思想闭塞为耻,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更是在人类全部知识总和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今天,《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出来,还不算完成任务,只有广泛应用了,对提高民族的素质起作用了,才算真正完成任务。

今天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百科全书有特殊的意义,现在整个科学发展,分科愈来愈细。这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知识传授的需要。但是在当今世界上,要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都必须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大百科全书正是适应了这样一种需要。人们掌握了这样一种工具,养成了检索的习惯,必然会受益无穷。在信息时代尤其可以帮助人们辨别真伪,立足于可靠的真知识,再向前探索。

胡占凡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人类知识的总和,由三万多名专家学者历时14年编纂而成,为其撰写条目的作者中既有国学泰斗也有一流学者,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用精神和智慧回馈社会、回报人民群众的集中表达。

光明日报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举办这次研讨会,目的就在于帮助广大读者充分认识并了解百科全书,学会使用百科全书,用好百科全书,真正用百科全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

如何让大百科全书作为大家获取知识的首选?如何使这样大部头的工具书让青少年和普通读者很容易接触,让大家没有距离感,而不是高居庙堂之上。如何应对多媒体的挑战?动态的音频、视频、影像,看起来让人趣味盎然,这样的大百科全书才是大家最欢迎的、最容易接近的、最没有距离感的工具书。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编书不是目的,用书才是目的。怎么用好书,关键是让大家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媒体在这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普及知识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深化这个话题,是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成果的一个传承、继承和发扬。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提高一个民族的素质,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日益成为人类21世纪的知识库,成为才智之士的必备工具书,光明日报愿意在这个进程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用好百科全书。

(人物摄影本报记者 吴力田)

百科全书介绍

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工具书,供查检所需知识和事实资料之用,但也具有扩大读者知识视野、帮助系统求知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全书包括各个学科领域古往今来的全部知识,涵盖全人类科学文化成果,注重对悠久的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传承,尤其充分反映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百科知识宝库。全书按汉字音序统编出版,是我国第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