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利时 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利时模式”转型升级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利时的17年,是中国民企崛起的17年.目前,利时集团与华大影院签约战略合作关系,该次签约也标志着双方就商业地产与电影院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前不久,利时集团还分别增资4000万元.5000万与宁波威瑞泰默塞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参股权.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表示,将充分发挥独特"利时模式"形成合力,不断谋求合作和参股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他还告诉记者说,利时集团17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归结到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抓住了国家的重大战略机遇,善于顺势

利时的17年,是中国民企崛起的17年。目前,利时集团与华大影院签约战略合作关系,该次签约也标志着双方就商业地产与电影院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前不久,利时集团还分别增资4000万元、5000万与宁波威瑞泰默塞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参股权。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表示,将充分发挥独特"利时模式"形成合力,不断谋求合作和参股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他还告诉记者说,利时集团17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归结到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抓住了国家的重大战略机遇,善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起步阶段,抓住了国家发展民营个私经济的机遇,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发展阶段,抓住了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通过国际市场赢得巨大发展空间。

转型阶段,抓住了国家扩大内需转变发展的机遇,实施"优二进三"战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独特"利时模式"说明,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关键是能不能审时度势,敏锐看到国家政策取向,由此确定身自的发展战略,提前准备、提前行动,赢得发展先机。"利时模式"适应了中国国情,从而使利时集团在浙江商贸流通业中独立潮头。

"利时模式"从"制造"走向"智造"

17年前利时集团从原来单纯从事外贸加工,到形成家用品制造、商业零售、投资的稳健业务组合;企业规模发生了变化,年销售额达到72亿。李立新告诉记者说,17年来,"利时模式"是产品领先,从"制造"走向"智造"助企业做大帮强。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企业纷纷收缩战线、自保"过冬",甚至裁员、倒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大声疾呼:不抛弃、不放弃,承担责任,逆势突围。利时身体力行,屡有惊人的加法之举:逆势投入了300万元,全面导入了文化型CI品牌工程,更加强调"责任"理念;公开招聘1500多名员工,积极储备人才;频频出手买地建商场、投资扩张。

近年来,利时减法之招是把生产这块留下核心的工厂以外其他都外包,保留了一线核心员工。这样一减,把低端制造业都往外包,企业可持续发展了,获利能力不断稳固提高,员工的工资增长机制也形成了,留下来都是从原来低端的装配工人经过培训跟公司同步发展。

此前,利时还通过几次加法资本运作,利时集团不断做大帮强。2006年,利时集团收购香港上市公司"通达工业"后,产能达到亚洲第一,产品出口到欧美、澳洲、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一年,利时集团以90%股份控股了新江厦股份和新江厦连锁超市,成功进入商业连锁版块。

目前,集团旗下已拥有大型百货、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三大零售业态,如今在建和投入营业的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近50家。今年前11个月,零售业务在集团销售额中的比重已达到60%。

据了解,利时集团家用品制造方面,现已形成宁波、深圳两大生产基地。目前,利时领先全球市场的产品,包括储藏系列、厨房及餐具系列、节日系列等三大类2500种家庭用品,在欧美、澳洲、中东、香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成为Wal-Mart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并已于美国、香港、南非、迪拜和德国等地设立了营销分公司。

"我们的塑胶产品从2006年起开始走高档路线。"金亚雪告诉记者,利时淘汰了大批档次低、获利差的产品,最高单件销售价格从原来的2美元提高到16美元。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使销售渠道从原来大超市连锁逐步进入美国高档百货公司。

据介绍,以往利时集团一年的研发经费大约在20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利时集团的年度研发投入增加到4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时,他们还利用与高等院校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在企业内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开发出大批高附加值产品。

去年,塑胶公司新开发了一组储物盒系列产品。它采用仿玻璃的PS新材料,透明度和光泽度大为提升;在功能设计上也有创新,一个大盒内排列6只小盒,分装不同食品,适合用作学生保鲜午餐盒。虽然这款产品的报价是传统产品的一倍,但还是受到了客商的欢迎,订单纷至沓来。

截止今年12月份,塑胶公司订单已经排到明年7月份。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宁波全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1万件大关,达到15830件,同比增长60.2%,是副省级城市中继深圳、成都之后第三个超万件的城市。其中鄞州、慈溪、余姚、北仑和宁海五个县(市)区年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鄞州、慈溪、北仑三个区(市)发明专利突破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