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宝破产 飞跃破产 “国宝”掌门人邱继宝宣告失败?
从繁华的台州椒江开发区南行,约8公里之外,就到了下陈镇.梅雨季节,每一条路都泥泞不堪,稀疏的店铺和三三两两穿着制服的行人,显示着这里和椒江的截然不同.当然,也有唯一的繁华所在——偌大的飞跃集团园区.然而,今年4月,这里却传出了飞跃集团宣布破产的消息.如果当年台州的标杆企业就此消失、如果被领导喻为"国宝"的飞跃掌门人邱继宝就此宣告失败,这是一个怎样的损失?
如今,邱继宝反倒安下心来了.6月下旬,数十天来住在飞跃集团附近唯一的旅馆里的债主们早已回家,现在的飞跃集团到底如何?邱继宝不愿作答,反而属意记者去看6月6日的新华网新闻,他说,这是他唯一客观地说过的一次真话.
"真话"是这样说的:通过浙江省政府协调,飞跃的各家贷款银行已经达成支持企业发展、不压缩贷款的协议.台州市、椒江区已采取资产重组、临时借用资金、收购资产等方式,帮助飞跃维持生产.飞跃已经启动"瘦身计划",包括增产盈利产品、减产或停产微利产品、处置主业外的资产等.
危机的起源
向全球大跃进式的发展思路,让飞跃埋下了今日资金之困的祸根。谈及这次困境,无论邱继宝还是他的助理陈国强都不断说起大环境的杀伤力,譬如"由于遇到美元贬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原因,飞跃集团目前是碰到了一些困难"。
这样看来,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发布的"诊断报告"倒颇为公允,报告中,飞跃集团的问题被归结为"由于近些年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国际化等方面投入过大、战线过长,部分产品产销急剧下降,再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邱继宝很有信心地说:"这不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困难了,也不是最严峻的一次."类似的话很多飞跃人重复过.那最严峻的一次是什么呢?时间倒回至1997年,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时候的飞跃被邱继宝称为"倒霉的飞跃", 他用心良苦去占领东南亚市场,反而突遇金融危机,"像死了一样"的东南亚市场,无论从订单数量、资金回笼时间都让邱继宝焦头烂额,正是从那时起,他盘算着把产品卖到欧美去。
"东南亚金融危机让我抓住了三个机遇:第一,思想的转变.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市场走近,敢于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第二,等我用了欧洲、日本的先进技术,要把这个先进技术转化成产品的时候,必须要有先进的装备,正好国家在1998年出台一个非常好的政策,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这样来提升国家的产业层次,不分所有制;第三,我的产品卖到欧美、日本了。"
这是让邱继宝为品牌国际化这件"很有面子"的事奋斗的开始。十几年来,在不同的场合,邱继宝都说过这些话:如果我们仅仅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那么靠这种优势支撑的粗放型产品及企业也是不会长远的.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就必须走用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来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
所以,到今天,飞跃集团拥有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国内销售公司,共有500多位外籍员工服务于飞跃,有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也有发展中国家的."网罗全球人才",这是邱继宝的口号。
今年,邱继宝在飞跃集团美国洛杉矶公司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宣布:到2010年,在全世界每100公里范围内就将有一家集销售、展示、服务、培训、仓储于一体的"飞跃"缝纫机服务中心.而这些,从飞跃集团办公大楼楼顶上悬挂的上百面不同国家的国旗就足以看出一二。
不凑巧的是,这个美好的愿景失控了,邱继宝曾经一度坚持他的思想,"这两年创新的投入也有很多,因为这几年的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企业利润缩小,但是越缩小,我的投入思想越解放,只能靠投入来创新,使飞跃产生新的效益。"
然而,现在他怏怏地说:"这些东西投入巨大,等到产出的时候,就觉得费用(怎么)这么大。"
"最后的稻草"
尽管"假如"并不能救飞跃,但假如当年邱继宝坚定上市决心,飞跃也不至于此。
同处台州的中捷股份(002021.SZ)员工如此分析同行飞跃集团:一是飞跃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待遇相对较高,并且本地员工比例比较高,各方面的成本支出相对很大;二是产业结构单一,销售理念单一,从创业起就死守缝纫设备,并且绝大部分产品出口,这两年遇到原材料成本提高、出口退税下降、人民币升值等压力,利润空间很薄;三是盲目扩大,信贷资金比例太大,风险增大,这几年飞跃扩大生产规模,征地、建厂房、新开辟销售渠道等等,投资非常大,所用资金基本靠贷,最后每年的利润还不够还银行利息,一旦银行紧缩贷款,它便断了水源,连日常的经营都维持不了。
邱继宝告诉记者,飞跃集团从来没有拖欠过银行一分钱利息.然而,飞跃集团还是被银行抽回贷款,这根"最后的稻草"差点儿压死飞跃。
如果可以做个假设呢?如果飞跃集团当年上市了,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相信邱继宝也不会纠缠于民间融资,而被银行断了出路.这些在飞跃集团地处的台州都有先例,譬如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的中捷股份,譬如引入法国投资者SEB的苏泊尔。
其实,邱继宝不是没动过这些念头.据记载,邱继宝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申请以高科技企业资格上市,但被告知说缝纫机是夕阳产业.他说,1台重50公斤的工业缝纫机可以卖到10万元,而1辆5吨重的汽车才卖七八万元,光是钢铁每吨还要2000多块钱呢,到底谁是高科技?于是,"一气之下,他再也不提飞跃上市的事了。"
当记者把这些问题摆在邱继宝面前的时候,他说后来想过上市融资或者引入境外投资者.2003年,他曾表示飞跃集团时机成熟后将上市,随着飞跃的发展还将允许国外的公司入股飞跃集团,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成行,至于是主观方面不想,还是企业自身有问题,邱继宝并未作答。
不过,我们从历史的记录中仍可看出邱继宝操控整个局面的弱势在哪里,就像他曾经阐述自己第一桶金的由来,"改革开放初期,你想干什么,都能干得成,只要你想挣钱,都能挣得到."而那位中捷集团的同行则这样说:"飞跃前几年宣传做得太多了,有的时候没办法,政府需要典型.但实际上飞跃年产值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