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寻根道士洑
自诩"文学史绕不过我"的著名作家张贤亮走了。这位历经磨难,成为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后,又下海创业,自封为西部影视城的董事长,以出卖荒凉而成为中国文坛的首富,在其传奇的人生中,竟然还曾有过自己籍贯的困惑,并留下了黄石西塞山区道士氵伏寻根问祖的履痕。
张贤亮说:"我一直认为我祖籍安徽省盱眙县,生于南京,说我是江苏南京人也可。因1958年盱眙县划归了江苏省,所以至今我在各种表格中籍贯一栏下都填写的是江苏。
"可是,在1985年参观美国芝加哥大学书馆时,张贤亮随手抽出一本民国时期编的《中国名人录》,在张姓一栏里查到其祖父张铭号鼎丞的辞条,辞条下却注明他是湖北黄石人。张贤亮知道其祖父曾在湖北黄石做过官,是辛亥革命后第一任大冶县县长,但他认为并不能因此就算作湖北黄石人,"是不是这部名人录搞错了?"可是一连翻阅了四五本不同的民国名人录,在张铭的辞条中,籍贯全注的是湖北,张贤亮十分困惑:"这么说来,我的祖籍应该是湖北了?" 张家原本世居安徽盱眙县古桑乡洒金桥张家庄,数代担任军职,张贤亮的高祖被诰封为"武德骑尉"。
张贤亮的曾祖父张文英,又名康年,号省斋,于清朝末年作为第一批留学人员和邓世昌等人一同到英国学海军,曾担任过长江水师田家镇营前哨一队千总、后哨守备与管带等职,被封为"武功将军"。
田家镇营前哨一队驻黄石道士氵伏,道士洑在江南要塞西塞山下,是著名的军事重镇和繁华商埠。张文英长期驻军于雄奇绮丽的千古名山西塞山下,又与当地曾任甘肃知府的董建凌(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董纯才的祖父)相交甚厚,便与其安徽先辈南宋著名将领吕文德一样落籍于道士氵伏。
张文英去世后,与"皇清诰封恭人"之妻合葬于西塞山,其坟茔坐落在山坡上,背后一片苍柏翠竹,远处一株高高耸立的塔形杉树特别引人注目。
张贤亮说:"从堪舆学上说,确实是一处好风水"。 张贤亮的祖父张铭(1889-1977),又名树铭,字鼎丞,别号梅溪,是张文英的第五子,出生于道士氵伏,于清末获五品衔候选府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张铭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文史馆馆员,1977年去世,享年88岁。张铭生前希望回到他的出生地道士氵伏,他在台湾的女儿于八十年代初返回大陆探亲,才遵其遗命将他的骨殖移葬到黄石西塞山祖茔旁边,终于叶落归根。
张贤亮的父亲张国桢(珍)是张铭的长子,又名佑龙(友农),从小就跟随张铭辗转南北,中学毕业后,1930年前往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深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国珍即中断学业,毅然回国参战,担任张学良的英文秘书。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囚禁了张学良,张国珍即弃政从商。
张国珍善于交际,与包括戴笠在内的许多国民党党政要员都有密切的联系。他凭借在官场上广泛的人脉,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工厂、办公司。张国珍兴趣广泛,经常与一群票友在一起唱京剧、吟昆腔,又花费很多精力创作油画,加之他长得又特别帅,衣着得体入时,完全是一副玩世不恭的绅士派头。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在黄浦江的码头,乘船离开上海的商人,纷纷登上了甲板,而此时张国珍却坚决地留了下来,不久就被捕入狱。1954年死于北京监狱中,年仅45岁。
张贤亮在湖北的家世渊源不止于其先祖,他的母亲陈勤宜,还是清末武昌知府陈树屏之女,1908年出生在其父时任江夏知县的江夏县衙门。 张贤亮具有很深的游子寻根情结,常想去故乡看看。
他收到在黄石西塞山区道士氵伏的本家兄弟来信和其曾祖父曾祖母坟茔的照片,并得知其祖父当大冶县长时坐的轿子,至今还吊在他们家堂屋的梁上,这才解开了他在美国时产生的籍贯困惑。1994年,张贤亮和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采访团去湖南,带了些钱本想顺道到西塞山道士洑的故乡一行,但看到湖南安乡县灾区的困难,一下子把两万块钱都捐给了安乡的一所残疾小学,故未能成行,他认为祖先如果有灵定会赞许这一善举的。
2002年8月,张贤亮到湖北电视台接受专访时,于17日特专程前往西塞山祭扫祖坟,探望至今仍生活在道士氵伏的本家人,终于完成了寻根探祖故乡行的心愿。